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基于试验与模拟的5052铝合金压印接头力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09:35

  本文关键词:基于试验与模拟的5052铝合金压印接头力学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铝合金 压印连接 静强度 疲劳强度 有限元模拟


【摘要】:伴随汽车轻量化设计制造的发展,新轻型薄板材料如镁合金、钛合金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薄板材料连接新技术,它通过压印连接设备对板材进行挤压变形,能够将两层甚至多层薄板材料用传统的连接方法很难实现连接的新轻型材料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度的压印连接点,压印点处生成机械内锁从而实现材料的连接,即压印连接技术。本文以异种厚度搭接的5052铝合金单搭压印接头为研究对象,基于试验与模拟研究了接头拉伸与疲劳性能,对比分析了异种板厚接头的静强度,完成了一定的研究工作,获得了部分研究成果。本文相关研究主要从如下方面进行展开:1.5052铝合金板压印连接相关研究对5052铝合金薄板进行了压印连接工艺的研究,获得了2.0mm+1.5mm组合搭接的5052铝合金压印接头的最优铆接工艺;对此接头进行了压印连接工艺的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试验与模拟有良好的一致性。2.基于试验与模拟的接头静力学性能研究对制备好的压印接头进行准静态力学性能测试,获得了接头的载荷-位移曲线及静态失效过程和失效模式;并采用不同板厚搭接的同种材料接头进行了对比研究。3.基于试验与模拟的接头疲劳性能研究对制备好的2.0mm+1.5mm压印接头进行疲劳试验,获得了接头的S-N曲线及疲劳失效过程和失效模式;对2.0mm+1.5mm压印接头进行了其疲劳试验的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接头在高载荷水平下的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
【关键词】:铝合金 压印连接 静强度 疲劳强度 有限元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30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压印连接技术11-15
  • 1.2.1 压印连接技术工艺11-12
  • 1.2.2 压印连接技术特点12
  • 1.2.3 压印接头的质量评价标准12-13
  • 1.2.4 压印连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3 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15-16
  • 1.4 本章小结16-18
  • 第二章 5052铝合金板的压印连接研究18-26
  • 2.1 材料基本力学性能测试18
  • 2.2 压印接头连接试验18-20
  • 2.2.1 试验用材18-19
  • 2.2.2 试件的制备19-20
  • 2.3 压印接头成形过程的有限元模拟20-26
  • 2.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分析20-24
  • 2.3.2 模拟结果讨论24-26
  • 第三章 基于试验与模拟的接头静力学性能研究26-50
  • 3.1 拉伸试验26-29
  • 3.1.1 工程应力-应变曲线26-27
  • 3.1.2 屈服应力测试27
  • 3.1.3 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27-28
  • 3.1.4 试件准备28-29
  • 3.1.5 试验参数及方法29
  • 3.2 静拉伸试验结果及讨论29-41
  • 3.2.1 试验数据分析30-33
  • 3.2.2 静强度分析33-36
  • 3.2.3 静态失效模式分析36-41
  • 3.3 静拉伸试验的有限元模拟41-48
  • 3.3.1 有限元模型参数的选择及建立41-43
  • 3.3.2 定义单元类型和材料属性43-44
  • 3.3.3 划分网格和定义接触44
  • 3.3.4 加载和求解44-45
  • 3.3.5 模拟结果分析45-48
  • 3.4 本章小结48-50
  • 第四章 基于试验与模拟的接头疲劳性能研究50-64
  • 4.1 疲劳试验50-54
  • 4.1.1 试验准备及参数52-54
  • 4.1.2 试验安排及步骤54
  • 4.2 试验结果及讨论54-59
  • 4.2.1 疲劳寿命分析54-55
  • 4.2.2 数据拟合分析55-57
  • 4.2.3 疲劳失效过程分析57-58
  • 4.2.4 疲劳失效模式分析58-59
  • 4.3 疲劳试验的有限元模拟59-64
  • 4.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加载方法60-61
  • 4.3.2 模拟结果分析61-64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4-66
  • 5.1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64-65
  • 5.2 展望65-66
  • 致谢66-68
  • 参考文献68-74
  • 附录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俊章;;长棒状工件端面压印标记工艺[J];机械制造;1993年06期

2 陈勇;;镭射压印转移工艺的发展及工艺要求[J];印刷技术;2012年04期

3 ;纸管自动截管压印机简介[J];纺织器材通讯;1977年04期

4 钱志屏;塑料曲表面热压印装饰[J];塑料通讯;1994年03期

5 焦杰明;;如何选购镭射压印转移设备[J];印刷技术;2014年04期

6 叶回春;沈连Z`;李木军;;滚动压印装置研制与压印填充模拟[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4年04期

7 柳建伟;浅析“扣压印”[J];今日印刷;2003年02期

8 翁崇喜;;环保、节能的激光图案压印转移生产线[J];印刷工业;2007年02期

9 刘红忠;丁玉成;卢秉恒;尹磊;蒋维涛;史永胜;邵金友;;释放保型软压印光刻工艺[J];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08期

10 刘文龙;吴大鸣;刘颖;;聚合物挤出热压印成型工艺[J];塑料;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萍;刘卫国;;热压印工艺的仿真和成型能力评价方法[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2 王海宏;;某型机机翼油箱壁板过油孔压印强化疲劳对比工艺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膜印协;在广州通过科技成果鉴定[N];中国包装报;2012年

2 翁崇喜;环保防伪烟包印刷新宠——激光图案压印转移生产线[N];中国包装报;2005年

3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华裔科学家发明芯片生产新方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4 记者 张孟军;华裔科学家发明芯片生产新方法[N];科技日报;2002年

5 董志华;印刷过程的控制[N];中国包装报;2006年

6 ;常见印刷故障分析及解决对策[N];中国包装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育龙;基于热压印的连续浮雕结构石英微光学元件加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孙洪文;微纳压印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叶向东;基于聚合物模板的变种压印工艺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0年

4 钟文;纪念币多次压印成形模拟关键技术与闪光线缺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崔良玉;聚合物微器件超声微焊接压印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6 卢迎习;层状组装聚合物薄膜的室温压印[D];吉林大学;2007年

7 石刚;边缘压印技术在制备功能材料图案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8 贺永;聚合物微热压过程理论及其装备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军;基于紫外压印的二元光学器件制备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马玉辉;聚合物超声波压印成形工艺及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良江;聚合物微结构超声波压印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李之栋;反压印制备PZT纳米阵列及其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顾盼;微纳压印技术的应用及抗粘涂层的研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史文静;热压印纳米结构在化学纤维结构显色上的应用和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7 郑俊超;压印接头力学性能研究及微观组织形态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8 刘晓晨;板材压印机字模的动态模拟分析[D];燕山大学;2009年

9 杨苏;精密滚筒压印的几何误差分析[D];复旦大学;2013年

10 刘福龙;局部淬火压印接头力学性能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69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969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0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