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硼、钒元素及氩弧工艺参数对WCp复合涂层组织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07 00:20

  本文关键词:硼、钒元素及氩弧工艺参数对WCp复合涂层组织性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复合涂层 碳化钨 工艺参数 组织性能


【摘要】:在我国的工业领域中,几乎每种机械以及它的零部件都存在相应的磨损问题,给我国经济带来严重损失。采用堆焊方法堆焊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复合涂层,已经成为了修复零件的重要途径。碳化钨作为常用耐磨涂层增强相,研究合金元素及焊接工艺参数对WC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氩弧熔覆技术,在Q235低碳钢上制作熔覆复合涂层,探索了不同硼铁含量、钒铁含量和氩弧的工艺参数对碳化钨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研究了硼铁的添加量与涂层组织及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硼铁的加入抑制了WC的原位生成,涂层中块状WC颗粒不断减少,M7C3组织不断增加,加入的硼元素同铁镍发生反应生成了Ni3B和Fe2B二元共晶物质。当硼铁含量由0增加到10%时,熔覆层宏观硬度由32HRC快速增加到54HRC,而当含量超过20%,硬度变化总体不大,硬度值在60HRC左右。在硼铁为20%时,涂层沿截面方向显微硬度最高值可达1578.1HV0.2,相对耐磨性是基体23.5倍,表现出了良好的抗磨损能力。其次,还探索了钒铁的因素对涂层组织以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钒铁的含量对堆焊层中组织的种类、数量、大小及堆焊层性能都有着重要影响。不加钒铁时,熔覆层中的相成分为WC、Fe3W3C、Fe7C3及铁基体,加入钒铁后,涂层中生成了WC1-x及VC硬质颗粒。随着钒铁的增多,WC颗粒数量不断减少,颗粒状WC1-x-VC复合碳化物则不断增多,钒铁含量超过10%以后,块状WC消失,颗粒WC1-x、VC组织则变成梅花形、团形及短杆形。性能方面,试样表层的宏观硬度值出现了上升、下降及再上升的变化规律。当钒铁添加量在25%左右时,熔覆层沿截面的微观硬度均值是1600HV0.2,相对磨损值约是基体的1/26。最后,本文还探索了工艺参数对涂层的影响,结果指出,随着电流增大,涂层热输入相应增大,稀释率增加,因此过大电流不利于硬度的提高,电流在130A-150A时可获得质量好的涂层;单层熔覆时,成形好,但稀释率大,多层熔覆时,宏观硬度有所上升;而随着预制块厚度的增加,成形变差,表层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当厚度控制在2.0mm左右时,堆焊层成形和性能可达到较好综合值。
【关键词】:复合涂层 碳化钨 工艺参数 组织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7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引言10
  • 1.2 金属基复合材料概述与分类10-12
  • 1.2.1 金属基复合材料概述10-11
  • 1.2.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11-12
  • 1.3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12-15
  • 1.3.1 原位生成复合材料制备技术12-15
  • 1.3.2 强制加入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15
  • 1.4 钨极氩弧堆焊技术15-18
  • 1.4.1 钨极氩弧堆焊的原理16
  • 1.4.2 钨极氩弧堆焊的特点16-17
  • 1.4.3 钨极氩弧堆焊的应用现状17-18
  • 1.5 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18-19
  • 1.5.1 研究的意义18
  •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18-19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19-24
  • 2.1 实验材料19
  • 2.1.1 基体材料19
  • 2.1.2 熔覆材料19
  • 2.2 熔覆涂层的制备19-21
  • 2.2.1 熔覆材料的配比19-20
  • 2.2.2 熔覆材料的制备20-21
  • 2.2.3 氩弧熔覆层的制备21
  • 2.3 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及相表征21-22
  • 2.4 熔覆层的硬度及耐磨性能测试22-24
  • 2.4.1 熔覆层的硬度22
  • 2.4.2 熔覆层的耐磨性能测试22-24
  • 第3章 硼铁对氩弧堆焊WC复合涂层组织性能的影响24-35
  • 3.1 硼铁含量的变化对复合涂层组织的影响24-27
  • 3.1.1 硼铁含量的变化对复合涂层相影响24-25
  • 3.1.2 硼铁含量的变化对复合涂层显微组织影响25-27
  • 3.2 硼铁含量的变化对复合涂层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27-30
  • 3.2.1 硼铁含量对复合涂层宏观硬度的影响27-28
  • 3.2.2 硼铁含量对复合涂层磨损性能影响28-30
  • 3.3 典型氩弧熔覆B-W-C复合涂层组织与性能30-33
  • 3.3.1 P5复合涂层的相组成分析30
  • 3.3.2 P5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分析30-32
  • 3.3.3 P5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32-33
  • 3.4 本章小结33-35
  • 第4章 钒铁对氩弧堆焊WC复合涂层组织性能的影响35-50
  • 4.1 高温反应的热力学分析35-36
  • 4.2 钒铁含量的变化对复合涂层组织的影响36-42
  • 4.2.1 钒铁含量的变化对复合涂层相影响36-37
  • 4.2.2 钒铁含量的变化对复合涂层显微组织的影响37-42
  • 4.3 钒铁含量的变化对复合涂层硬度和耐磨性影响42-44
  • 4.3.1 钒铁含量的变化对复合涂层宏观硬度影响42-43
  • 4.3.2 钒铁含量的变化对复合涂层磨损性能影响43-44
  • 4.4 典型氩弧熔覆V-W-C复合涂层组织与性能44-49
  • 4.4.1 F6涂层的相组成分析45
  • 4.4.2 F6涂层的显微组织分析45-47
  • 4.4.3 F6涂层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分析47-49
  • 4.5 本章小结49-50
  • 第5章 氩弧熔覆工艺参数对复合涂层质量的影响50-59
  • 5.1 熔覆电流大小对复合涂层质量的影响50-53
  • 5.1.1 熔覆电流大小对复合涂层表面成形的影响50-51
  • 5.1.2 熔覆电流大小对复合涂层组织的影响51-52
  • 5.1.3 熔覆电流大小对复合涂层硬度的影响52-53
  • 5.2 堆焊层数对复合涂层质量的影响53-55
  • 5.2.1 堆焊层数对复合涂层表面成形的影响53-54
  • 5.2.2 堆焊层数对复合涂层组织的影响54-55
  • 5.2.3 堆焊层数对复合涂层硬度的影响55
  • 5.3 预制涂块厚度对复合涂层质量的影响55-58
  • 5.3.1 预制涂块厚度对复合涂层表面成形的影响55-56
  • 5.3.2 预制涂块厚度对复合涂层组织的影响56-57
  • 5.3.3 预制涂块厚度对复合涂层硬度的影响57-58
  • 5.4 本章小结58-59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59-61
  • 6.1 结论59-60
  • 6.2 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65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及科研成果6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闵;山东省树脂基复合材料工业发展评述[J];工程塑料应用;2000年05期

2 雷文,凌志达;玻璃钢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00年07期

3 张健康,凌静;大型舰炮玻璃钢防护罩体手糊成型工艺探讨[J];工程塑料应用;2002年06期

4 李河清,赵景丽,张元明,张广成;固化压力对夹层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2002年06期

5 张元明,赵鹏飞,何颖,赵景丽;袋压法成型复合材料在小型无人机机体结构中的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04年10期

6 刘明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模具的研制[J];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05期

7 李树虎;王丹勇;秦贞明;贾华敏;郭建芬;李茂东;;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风力发电机叶片性能检测综述[J];工程塑料应用;2010年09期

8 李根臣;张海燕;刘晓飞;李茂东;;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中空异型弹翼上的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10年11期

9 江克斌;陈立;赵启林;;多向铺层拉挤FRP薄壁梁成型工艺及弯曲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11年04期

10 马晓升,纪梓斌,严洲,陈咏成,熊光晶;关于加固混凝土纤维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测试方法的讨论[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毓;赵启林;江克斌;;树脂基复合材料连接技术研究现状及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A];2011复合材料桥梁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坤宁;万水;;复合材料桥面板截面参数分析与设计研究[A];2011复合材料桥梁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煈华;冯鹏;叶列平;;FRP抗屈曲加固轴心受压十字形钢柱的试验[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曙光;冯鹏;叶列平;姚继涛;;FRP板胶栓混接研究综述[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双;陈孝鹏;张博明;;3D编织/RTM复合材料在带法兰圆筒壳结构中的应用研究[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6 鞠金山;汪方宝;王亚锋;;碳纤维天线反射面热变形的有限元分析[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7 刘秀芝;潘迎春;何政治;张巍;黄领才;;飞机复合材料构件胶接修补技术研究及应用[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8 唐妹红;彭小强;;低膨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杆件的测试研究[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9 郝继军;张佐光;孙志杰;李敏;顾轶卓;;X-Cor泡沫夹层结构侧压性能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彭志霞;翟全胜;;气囊法成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管材技术[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峰;载银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抗菌塑料中的应用[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谢长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基固体润滑剂添加剂改性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书伟;镀膜碳纤维、碳化硅纤维与晶须增强钨铜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孟超莹;瓦楞形状对瓦楞纸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凌云;竹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孟洋;复合材料电缆芯拉挤成型工艺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韩子洋;真空喷涂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测试[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8 彭丹;麻纤维增强聚丙烯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邓志华;文蛤贝壳层状结构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佩芬;磷灰石结构电解质材料La_(9.33)Si_(6-x)Ge_xO_(26)和La_9A(SiO_4)_6O_(2.5)(A=Ca, Sr, Ba)的制备与性能[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85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985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5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