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铝钛层状复合板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镁铝钛层状复合板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镁铝钛复合板 轧制复合 热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摘要】:本文制备镁铝钛复合板的方法为热轧复合法,制备出不同叠层顺序、不同厚度比的镁铝钛复合板从而对比选出最优镁铝钛复合板的叠层结构,然后设计镁铝钛复合板轧制工艺,轧制温度为350oC、400oC、450oC,轧制压下量为20%、30%、40%、50%,退火温度为200oC、300oC、400oC,然后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拉伸试验机、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等分析技术,研究叠层顺序、厚度比、热轧温度和轧制压下量、退火温度对复合板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对比Al/Mg/Ti、Mg/Al/Ti、Al/Ti/Mg三种叠层顺序轧制复合的板材性能,实验发现叠层顺序为Al/Mg/Ti时,轧制复合十分困难,甚至出现宏观断裂失效。叠层顺序为Mg/Al/Ti的复合板同比条件下,性能优于其他叠层顺序。在不同厚度比情况下,本研究发现材料在初始板中的占比越高时,其形变对总形变贡献就越高。Ti层在总形变中比例较小,仅占很小一部分(低于10%),而Al、Mg层约占了总形变的90%,轧制复合后的Mg/Al/Ti复合板的力学性能符合复合板理论强度公式,因此hMg:hAl:hTi=2:2:1时,Ti层的占比相对另外2种的占比更高,因此其力学性能也是最好的。在不同轧制温度条件下,观察低倍显微金相图,可以发现Mg/Al界面、Al/Ti界面都较为平直,同时可得出随着温度上升复合的界面越趋平直,各层变形越趋协同,结合界面也越优异。在本文实验条件下,350oC和400oC下轧制复合得到的复合板中Mg层呈现出明显的热轧态金相组织,而当轧制复合在450oC下进行时,得到的Mg层具有动态再结晶组织,因此综合比较得出在450oC的轧制温度条件下,复合板的力学性能和界面组织都比较优异。在轧制温度450oC条件下,采用不同轧制变形量制备Mg/Al/Ti三层复合板,20%压下轧制的复合板出现了Al/Ti界面部分未结合的现象,压下量为30%时,Mg/Al界面、Al/Ti界面都较为平直,然而随着压下量大于40%时,中间层铝开始出现局部颈缩现象。温度为450oC压下量为40%时板材的拉伸力学性能达到最好,抗拉强度为521MPa,延伸率为15.9%,Mg/Al和Al/Ti界面结合强度分别为55.2MPa,68.5MPa。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复合板的强度略有下降,而延伸率在200oC到300oC逐渐升高,300oC到400oC时出现下降趋势,通过XRD分析发现,退火温度为200oC时,Mg/Al界面不会生成金属间化合物,退火温度为300oC时,Mg/Al界面会出现Al3Mg2这种金属间脆性化合物,随着温度上升到达400oC,此界面会出现大量Al3Mg2、Al12Mg17、Mg2Si等多种金属间脆性化合物。利用线能谱分析手段可知,在退火温度为400oC时,界面层的厚度便急剧增加达到59.8μm。在400oC退火1h后Al和Ti层的断口上发现大量的韧窝,其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Mg层的断口形貌是由河流状的解理花样组成,即脆性断裂。从Mg/Al界面的断口形貌显示,从Al到Mg之间为混合断裂现象,既有韧性断裂特征,又有脆性断裂特征,在Al层出现大量韧窝,然而靠近结合界面处却发生了脆性断裂,Mg层出现了明显的解理断裂特征。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镁铝钛复合板应该选择200oC低温退火。
【关键词】:镁铝钛复合板 轧制复合 热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335.8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1 绪论9-16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9-12
- 1.1.1 引言9-10
- 1.1.2 TC4钛合金10
- 1.1.3 AA6061铝合金10
- 1.1.4 AZ31镁合金10-11
- 1.1.5 镁铝钛层状复合材料11-12
- 1.2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12-15
- 1.2.1 层状复合板制备方法12-13
- 1.2.2 层状复合板的复合机理简介13-15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15-16
- 1.3.1 研究目的15
- 1.3.2 研究内容15-16
- 2 实验材料及方法16-22
- 2.1 实验材料16
- 2.2 实验设备16-17
- 2.3 实验方案17-18
- 2.4 实验步骤18-22
- 2.4.1 轧前板材表面预处理18-19
- 2.4.2 轧制复合19
- 2.4.3 退火处理19
- 2.4.4 连接界面的观察19-20
- 2.4.5 硬度试验20
- 2.4.6 复合板力学性能和界面结合强度的测定20-22
- 3 镁铝钛复合板结构设计与轧制工艺研究22-44
- 3.1 镁铝钛复合板结构设计22-37
- 3.1.1 表面预处理及板材铆接22-25
- 3.1.2 叠层顺序25-33
- 3.1.3 厚度比33-37
- 3.2 轧制工艺对复合板的影响37-42
- 3.3 本章小结42-44
- 4 退火工艺对复合板的影响44-53
- 4.1 退火温度对复合板的影响44-51
- 4.1.1 退火温度对复合板拉伸和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44-47
- 4.1.2 退火温度对结合界面的影响47-50
- 4.1.3 退火温度对复合板断.影响50-51
- 4.2 本章小结51-53
- 5 结论53-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61
- 附录61
-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61
-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申请专利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化银 ,徐学农;植物复合板生产线[J];中国建材;1988年12期
2 ;新型材料──轻质超薄复合板[J];技术与市场;2001年05期
3 任世宏,李巍,王迎君;钛复合板容器设备的制造[J];电焊机;2003年12期
4 汪多仁;又一种粉煤灰复合板研制成功[J];粉煤灰;2004年05期
5 胡庆华;复合板技术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05年03期
6 黄宏军;贾真;袁晓光;杨俊友;;铜-铝-铜复合板导电特性的模拟[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7年05期
7 刘春燕;田朝阳;;爆炸复合板设备的制造技术[J];化工设计通讯;2010年04期
8 潘雄;;全球首创环保、高隔热、自清洁的轻质岩态复合板[J];功能材料信息;2010年Z1期
9 毛曙宇;李卫卫;;复合板制造加工工艺研究与改进[J];机械工程师;2012年04期
10 ;日本进口复合板钎接试验小结[J];深冷简报;1972年S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宏军;袁晓光;贾真;杨俊友;;铜铝复合板尺寸对导电性能的影响[A];2009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09年
2 高虎贤;张兴辉;;锆复合板设备设计制造[A];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赵峰;马东康;张鹏辉;樊科社;;爆炸轧制钛/钢界面结合机理研究[A];中国爆破新技术Ⅲ[C];2012年
4 胡捷;徐卫;李德富;;钛-铝复合板高温拉伸性能研究[A];第三届层压金属复合材料开发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2年
5 车宇峰;薛治国;赵峰;;大面积铜/钢爆炸复合板制备工艺研究[A];第三届层压金属复合材料开发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2年
6 岳宗洪;徐宇皓;侯发臣;蒋晓博;;镍-钛复合板的爆炸轧制试验研究[A];中国爆破新技术Ⅲ[C];2012年
7 胡经洪;;大型钛钢复合板设备加工技术[A];第六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精选集[C];2005年
8 聂丽萍;李清松;范华;张邦强;;凝汽器用钛钢复合板失效原因分析[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张占锋;;复合板包覆层均匀性质量攻关试验总结[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10 王燕秋;黄龙飞;王仓;;钛复合板管板焊焊接工艺的探讨[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仲夏 来自巴黎的邀请[N];中华建筑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杨纯红;加强轻型复合板变废为宝[N];中华建筑报;2009年
3 魏关中 郭永胜;宝钛集团复合板公司连续五年跨越发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4 魏关中 郭永胜;宝钛集团复合板公司以两个整合实现跨越发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5 白利江;石材薄板、复合板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初探[N];中国建材报;2008年
6 陆鲁娜;鑫亚公司破解复合板裂缝挖补难题[N];中国船舶报;2010年
7 文章;铝蜂窝复合板的发展及标准制定[N];中国建材报;2011年
8 史晓陵;新型塑铝复合板[N];中国建材报;2002年
9 记者 蓝岸;全球首创岩态板加速量产[N];深圳特区报;2010年
10 记者 蓝岸;深圳高新低碳建材量产在即[N];深圳特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姬帅;6.5wt%高硅钢薄板复合技术制备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2 贾穗子;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3 关立平;碳化硅纳米纤维/聚芳酰胺短纤混杂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4 王谦;铝薄膜/铁板轧制连接及界面结构与结合强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飞;稻壳—木刨花包装箱用复合板制备工艺的基础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李祥平;铜钢复合板材界面结构及性能研究[D];沈阳大学;2015年
3 刘肖婷;层状IF steel-Al复合板的制备与变形机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魏娟;酚醛泡沫夹心复合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5 张衡;冷轧及退火对铜铝复合板界面层与性能影响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6 张精华;铜-钛爆炸复合板的界面分析与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7 杨雪;基于扩散控制的铜/铝界面形态对复合板性能影响规律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8 张龙飞;酚醛泡沫夹芯复合板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9 张泽前;竹木电热复合板的湿热老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10 伍侠;镁铝钛层状复合板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98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998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