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冗余共享的嵌入式SRAM的内建自测试修复及失效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冗余共享的嵌入式SRAM的内建自测试修复及失效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SoC 嵌入式SRAM存储器 MBIST GSER IG-XL软件 泰瑞达J750
【摘要】:如今,半导体集成技术已经在最新的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嵌入式存储器在芯片中占有绝对地位。嵌入式存储器占芯片的面积比例越来越大,而且对于芯片性能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这成为芯片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然而,由于其结构密度大并且工艺复杂程度高,所以在晶圆测试过程中会发现很多芯片未通过测试,其主要原因就是芯片中的嵌入式存储器发生了故障,从而导致整个晶圆的良率都比较低,此现象成为影响芯片良率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测试中,测试成本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减少测试成本的目的就是帮助降低芯片的生产成本。甚至在优化的条件下,测试成本有时也能占到芯片总体成本的40%左右。为了改善整个晶圆的良率、提高嵌入式存储器的可靠度以及控制嵌入式存储器的测试成本,在测试过程中对存在故障的嵌入式存储器进行有效的修复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具有很大的市场应用价值,因此值得深入研究。首先,论文从SoC中嵌入式SRAM存储器的测试发展历程出发,对可测性设计中的存储器内建自测试(MBIST)的电路结构和运行原理作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嵌入式SRAM存储器测试的三种方法的特点,重点研究了嵌入式SRAM存储器的内建自测试方法并且分析了嵌入式SRAM存储器测试中常见的故障类型和测试算法。内建自测试方法不仅很好的解决了嵌入式SRAM存储器的测试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减少了测试时间和测试成本。在阐述嵌入式SRAM存储器内建自测试的基础上,对于发现的故障,引入了传统修复技术。针对于传统修复技术耗费过多芯片面积的问题,提出了传统修复技术的优化方法,并且对于具体的优化过程做了深入分析,重点探究了优化后的全局冗余修复技术的基本结构以及实现过程。此外,我们在实际的ATE(自动测试机)测试平台中搭建了整体的测试流程,测试程序经过调试后,进行晶圆的在线测试。通过分析和总结测试结果可以发现,经过嵌入式SRAM存储器的内建自测试和冗余修复,将良率提高3%~4%,减少了芯片的损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也验证了整个测试流程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正确性。最后,我们将测试程序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三种测试程序的优化方法。对于经过内建自测试和修复流程后仍然失效的芯片,在测试程序的最后我们增加了可以进行后续失效分析的测试流程。结果表明,整体测试流程和解决方案实现了晶圆良率的提高、测试时间的减少并且可以对嵌入式SRAM存储器进行很好的失效分析,方法行之有效,为嵌入式存储器的内建自测试和全局冗余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SoC 嵌入式SRAM存储器 MBIST GSER IG-XL软件 泰瑞达J750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3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符号对照表12-13
- 缩略语对照表13-16
- 第一章 绪论16-24
- 1.1 选题意义以及应用背景16-18
- 1.1.1 存储器的分类16-17
- 1.1.2 嵌入式存储器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性17-18
- 1.2 半导体测试的简介18-21
- 1.2.1 测试的重要性和经济性18-19
- 1.2.2 测试的设备简介和测试方法19-21
- 1.3 研究内容21-24
- 第二章 嵌入式SRAM存储器的测试24-38
- 2.1 嵌入式SRAM存储器的结构24-27
- 2.2 嵌入式SRAM存储器的故障模型27-29
- 2.3 嵌入式SRAM的测试算法29-33
- 2.4 嵌入式SRAM存储器的测试方法33-37
- 2.4.1 测试嵌入式存储器的困难33-35
- 2.4.2 嵌入式微处理器访问35-36
- 2.4.3 直接访问嵌入式存储器36
- 2.4.4 MBIST方法36-37
- 2.5 本章小结37-38
- 第三章 嵌入式SRAM存储器的冗余修复结构38-50
- 3.1 存储器冗余修复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38-41
- 3.1.1 存储器量产增益计算工具(MPGC)39
- 3.1.2 局部冗余和全局冗余39-41
- 3.2 存储器的全局冗余修复(GSER)的基本结构及原理41-49
- 3.2.1 全局冗余修复的基本结构41-44
- 3.2.2 全局冗余修复的基本原理44-49
- 3.3 本章小结49-50
- 第四章 基于J750平台的测试程序及硬件测试板卡的开发50-72
- 4.1 J750测试平台50-54
- 4.1.1 J750的硬件结构50-51
- 4.1.2 软件平台及程序结构51-54
- 4.2 嵌入式SRAM存储器测试程序的开发54-63
- 4.2.1 设定测试条件54-56
- 4.2.2 生成测试向量56-57
- 4.2.3 MBIST和GSER测试流程概况57-58
- 4.2.4 J750程序中GSER测试流程的开发58-63
- 4.3 基于J750测试机台的探针卡(Probe Card)开发63-70
- 4.3.1 探针卡(Probe Card)基本概念63-64
- 4.3.2 设计时常见的DIB错误[32]:64-67
- 4.3.3 探针卡(Probe Card)的设计67-70
- 4.4 本章小结70-72
- 第五章 测试结果分析及测试程序优化72-80
- 5.1 嵌入式SRAM存储器测试结果的分析72-74
- 5.2 具有MBIST和GSER结构的测试程序的优化74-78
- 5.3 本章小结78-80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80-82
- 参考文献82-86
- 致谢86-88
- 作者简介88-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文荣;王树宗;朱华兵;;内建自测试多特征混淆模型[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陆思安,何乐年,沈海斌,严晓浪;嵌入式存储器内建自测试的原理及实现[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4年02期
3 李杰,李锐,杨军,凌明;基于部分扫描的低功耗内建自测试[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5年01期
4 邱航;;一种新的基于输入相容的低功耗内建自测试架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杨兴;胡正伟;;组合电路内建自测试技术的研究[J];电子质量;2008年12期
6 朱敏;杨春玲;周文;庞亮;;一种组合电路内建自测试的改进方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8年12期
7 严冰;解玉凤;袁瑞;林殷茵;;一种高速增益单元存储器的内建自测试方案[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2年02期
8 刘建都;嵌入式系统的在线自测试技术[J];微电子技术;2000年06期
9 彭成寒;徐拾义;;软件内建自测试中模板内容的研究和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年10期
10 闫永志;王宏;杨志家;杨松;;一种新型内建自测试重播种技术[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彦卿;何怡刚;阳辉;刘美容;王玺;;一种高速ADC静态参数的内建自测试结构[A];第四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杨懿;周瑞华;黄维康;;变长序列重复播种内建自测试方案探讨[A];第三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檀彦卓;徐勇军;韩银和;李华伟;李晓维;;面向存储器核的内建自测试[A];第三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田力;金敏;;一种提高多存储单元内建自测试效率的电路设计[A];第五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王宗青;徐拾义;;基于软件内建自测试模板内容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张玲;田泽;郭蒙;;复杂高性能SOC的封装与测试[A];第十六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二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马琪;裘燕锋;;片上SRAM内建自测试的实现方法[A];第六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钟治平;徐拾义;;程序插装技术在软件内建自测试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崔伟;冯建华;;一种基于Loopback结构的RFIC内建自测试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CFTC'2011)论文集[C];2011年
10 周彬;叶以正;李兆麟;王志伟;;基于TRC重播种的二维测试数据压缩[A];第五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敏;电子系统内建自测试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李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老化与内建自测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3 王义;集成电路低功耗内建自测试技术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4 李锐;低功耗内建自测试设计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明朝;基于March算法的SRAM内建自测试设计与验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庞理;基于冗余共享的嵌入式SRAM的内建自测试修复及失效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周文;数字电路内建自测试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陈萍;数字电路的多种子内建自测试及测试复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少飞;基于MT-6000系统级模拟与验证的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6 程韬;基于多扫描电路的内建自测试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吴震霖;数据采集系统的内建自测试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5年
8 李吉;确定性逻辑内建自测试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5年
9 马俊程;SATA内建自测试的电路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程沁;嵌入式SRAM内建自测试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52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052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