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扩展64核处理器关键技术研究—片上网络、存储体系及LTE实现
本文关键词:可扩展64核处理器关键技术研究—片上网络、存储体系及LTE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多核处理器 核间通信 片上网络 分布式共享存储
【摘要】:近年来,多媒体、通信、信息安全及云计算等嵌入式应用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渐渐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应用的标准协议不断地更新换代,催生了人们对灵活可配置的产品设计与实现方式的研究。本文设计的多核处理器是一个面向这些特定应用领域的实现平台,为了更加紧密地适应各个应用的数据流动和运算特点,本文采用了全局网格-局部星形的片上网络拓扑,高性能的簇内分布式共享存储,以及支持异步时钟域的簇间事务级共享存储等设计。本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如下:(1)新型片上网络拓扑64核处理器的开发着眼于更加紧密地与特定应用相结合,并有效平衡面积、性能与功耗。随着芯片核数的持续增加,传统的基于全局网格的片上网络拓扑结构所占据的面积变得难以接受。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全局网格-局部星形的拓扑结构,在不损失网络传输效率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了芯片面积。(2)高性能簇内共享存储设计64核处理器采用了基于严格一致性的分布式簇内共享存储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直接访问存储通信机制,以片上网络为媒介实现数据的自动搬移。结合合理的后端布局和物理设计方法,整个芯片的存储体系具有高效的特点,所有的访存操作都是单周期完成。(3)簇间事务级共享存储方案对于像通信、多媒体等领域的流应用,仅使用一个簇内的核往往是不够的。而实现簇间数据的传输除了使用片上网络之外,编程者更倾向于使用一种编程简单的、支持大数据块的高效传输模式。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同步功能的支持异步时钟域之间的簇间事务级共享存储方案,具有良好的编程移植性和较高的同步及传输效率。(4)芯片实现与LTE应用实例自前端设计验证完成之后,本文进一步采用TSMC 65nm GP工艺实现后端设计和实现工作。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包含8个簇,每个簇内融合了8个MIPS处理器核和一些加速器单元的64核处理器芯片。芯片面积为4663.4*4790um2,时钟频率为1GHz,在此工作频率下,单个处理器节点的功耗为21.4mW。进一步地,本文基于所设计的多核处理器实现了LTE下行接收链路载频同步及FFT的映射方案,并达到了目标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3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芬;吴宁;;功耗优化的片上网络协同映射[J];应用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2 杨晓强;;片上网络关键技术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20期
3 李忠琦;凌翔;胡剑浩;;片上网络系统网络层设计与研究[J];中国集成电路;2008年09期
4 王晓袁;杨银堂;;一种用于片上网络的交换开关结构[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26期
5 林世俊;苏厉;金德鹏;曾烈光;;虚通道数和时钟比率对片上网络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谢国梁;凌翔;胡剑浩;;片上网络的互连问题及解决措施综述[J];中国集成电路;2009年01期
7 李丽;许居衍;;片上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浅析[J];电子产品世界;2009年01期
8 张浩;张盛兵;;片上网络:一种新兴的片上系统设计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年02期
9 陈亦欧;胡剑浩;凌翔;;三维片上网络拓扑研究[J];电信科学;2009年04期
10 王坚;李玉柏;蒋勇男;;片上网络通信性能分析建模与缓存分配优化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原;郑焱;王红;杨士元;;不规则结构片上网络的测试方法研究[A];第六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王祺;吴宁;葛芬;;片上网络仿真与性能评估[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景乃锋;毛志刚;;面向片上网络的集成电路设计技术[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付斌章;韩银和;李华伟;李晓维;;面向高可靠片上网络通信的低成本可重构路由算法[A];第六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齐树波;蒋江;李晋文;张民选;;面向片上网络的多播吞吐率和能量模型[A];第十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一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B辑)[C];2011年
6 张熙敏;李晋文;肖立权;;基于逃逸通道的片上网络拥塞缓解技术[A];第十六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二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欧阳一鸣;朱兵;梁华国;;一种用于片上网络的自适应路由算法[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苏琦;李玉柏;王坚;;用OPNET实现片上网络仿真[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彭福慧;尤志强;邝继顺;张大方;;一种基于BFT型拓扑结构片上网络低费用测试方法[A];第六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欧阳一鸣;刘蓓;齐芸;;三维片上网络测试的时间优化方法[A];第六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清华大学微处理器与SOC 技术研究中心 陈磊 王惊雷 李兆麟 汪东升;片上网络:解决CMP互连瓶颈[N];计算机世界;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立伟;专用片上网络设计方法:通信建模、拓扑构造与自动生成[D];清华大学;2006年
2 赵建武;片上网络系统可测试性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炜;面向大规模片上多处理器的片上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管旭光;异步片上网络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浩;低延迟无缓存传输与控制分离的片上网络拓扑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坚;片上网络通信性能分析与优化[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有耀;片上网络拓扑结构与通信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张剑贤;高性能片上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陈延仓;代价高效的容错片上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欧阳一鸣;片上网络测试关键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兵;基于片上网络的通信路由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白海;片上网络映射算法研究和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陶海洋;片上网络低能耗和低延迟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陈雷;面向多核片上网络存取控制单元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0年
5 周升;多种片上网络拓扑结构性能评估[D];浙江大学;2010年
6 谢忆纯;片上网络的拓扑结构设计与仿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齐芸;片上网络通信架构的测试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洪佳洁;高性能低功耗片上网络设计中的功耗与延时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刘宇;片上网络中的同步与仲裁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代文博;减少推测多线程回退的片上网络优化设计与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47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24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