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集成和电源管理的进步推动可穿戴技术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传感器、集成和电源管理的进步推动可穿戴技术的发展
【摘要】:"第三代"可穿戴设备将会集成更多的生物传感器,在功耗上也会有进一步的提高,其电池将会有更持久的续航能力;安全方面也在不断增强,Dialog在其针对可穿戴设备技术的解决方案中采用了加密技术,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而且,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将不局限于只戴于手腕上,人体的许多部位都将可佩带可穿戴设备。
【作者单位】: Dialog半导体公司产品营销事业部;
【分类号】:TP368.33;TP212
【正文快照】: 引言随着人们使用可穿戴健康监测器和智能设备数量的快速增加,通过这些设备来监测我们的活动与健康的想法已经深入人心。据市场分析公司CCS Insight的研究报告,可穿戴设备的销量从过去两年到2015年增长了六倍,并有望在未来三年内保持相同的增长速度,到2018年将超过1.7亿台(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畅,刘健平,范静华;生物传感器在环境分析中的研究现状与前景[J];生物技术通讯;2000年04期
2 平永苍,黄振芳;测酚生物传感器的进展[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0年03期
3 孙康,李仲辉,陈孝康;主客体葡萄糖、乳糖生物传感器的研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1年04期
4 长孙东亭,罗素兰;生物传感器[J];生物学通报;2001年11期
5 蔡德聪;生物传感器发展与应用前景[J];传感器世界;2001年10期
6 吴西梅,刘欣,陈永泉;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1年02期
7 李真;戴媛静;陈曦;;生物传感器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J];福建分析测试;2001年03期
8 黄刚;;生物传感器露真颜[J];中国电子商情;2002年10期
9 何星月,刘之景;生物传感器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J];微纳电子技术;2002年09期
10 何星月,刘之景;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及应用[J];传感器世界;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传金;吴海云;左月明;;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莫冰;刘晓为;;浅谈生物传感器在几个主要领域的应用及展望[A];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论坛暨东北MEMS研发联合体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薛瑞;康天放;;基于丝素蛋白固定乙酰胆碱酯酶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生物传感器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李彤;赵纯;;用于水体监测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5 任湘菱;唐芳琼;;光电化学体系构建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A];中国感光学会影像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邹琴;李刘冬;;生物传感器在贝毒快速检测中的应用[A];泛珠三角区域渔业经济合作论坛第三次年会会议论文[C];2008年
7 邱筱岷;;生物传感器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2009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马芬;张成孝;;多标记型汞离子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任湘菱;唐芳琼;;银—金纳米复合颗粒增强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A];第一届全国纳米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黄智伟;黄琛;;光纤DNA生物传感器研究动向[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莫冰;四大应用领域,,生物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N];中国电子报;2004年
2 张巍巍;美研制出超灵敏生物传感器[N];科技日报;2012年
3 吴琼;生物传感器迅速成长[N];中国电子报;2000年
4 何屹;新生物传感器可观测细菌生长[N];科技日报;2011年
5 记者 毛黎;人体细胞生物传感器分子机理首次揭开[N];科技日报;2011年
6 记者 何永晋;乌生物传感器研究硕果累累[N];科技日报;2003年
7 白毅 王宇星;我国生物传感器研究获重大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张佳星;“火眼金睛”窥测基因调控[N];科技日报;2008年
9 汪明;2009年全球生物传感器市场有望突破40亿美元[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邹争春;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构建成功[N];中国医药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大川;恒温型纳米—滚环扩增-SPR传感器快速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刘蓬勃;提高微流芯片生物传感器检测限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唱凯;Ⅰ:LSAW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临床应用研究 Ⅱ:两株罕见致病菌的鉴定[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罗鹏;一次性电化学酒精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5 卫银银;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构筑、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盛平;基于支撑双分子层膜的智能生物传感器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7 曹淑瑞;纳米复合材料固载生物氧化酶构建高灵敏电流型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刘咏;几种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在分析中的研究应用[D];湖南大学;2010年
9 王福昌;无机离子化学传感器及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陈时洪;基于纳米材料构建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云英;基于免标记荧光生物传感器检测蛋白质和小分子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杨彩凤;水热法生长微/纳米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吴小平;基于新型碳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电致化学发光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马晔;三维石墨烯/纳米材料复合生物传感器制备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范玲玲;两种二茂铁探针的合成及其在QCM生物传感器组装与再生研究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5年
6 段凯月;硫族钼化物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何颖;金属纳米材料和功能化的碳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张娟娟;基于纳米材料和酶构建的胆固醇和伴刀豆球蛋白A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9 王昱琳;基于明胶—多孔炭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10 汪淑婷;基于纳米材料和核酸探针的新型荧光生物传感器[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54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254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