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SM耦合接口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 地球系统模式(ESM) 耦合器 代码复用 自动生成 出处:《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耦合器是地球系统模式(earth system model,ESM)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连接各个分量模式。针对地球系统模式中的耦合接口进行编程操作,使得分量模式的代码从耦合系统中分离出来,从而使得模式专家只需要了解耦合接口而不再需要了解耦合器的复杂内部实现。为此提出了两种耦合接口技术:一是耦合接口代码复用技术,将各个分量模式形式相似的代码段复用为统一的接口;二是耦合接口代码自动生成技术,根据统一的模板文件,模式专家只需要在配置文件中提供相应的变量信息,便可通过模板文件自动生成分量模式的代码。基于以上工作,将改写耦合接口后的地球系统模式部署到中科院超级计算机"元"上,结果表明经过代码复用及自动生成后的耦合接口与原来代码模拟结果一致。
[Abstract]:Coupl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arth system model. It is used to connect each component mode. The coupling interface in the earth system mode is programmed so that the code of the component mode is separated from the coupling system. So that mode experts only need to know the coupling interface and no longer need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 internal implementation of coupler. Two coupling interface technologies are proposed: one is the coupling interface code reuse technology. The code segments with similar form of each component mode are multiplexed into a unified interface; Second, the coupling interface code automatic generation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unified template file, the pattern expert only needs to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the configuration file. Based on the above work, the Earth system model after rewriting the coupling interface will be deployed to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upercomputer "me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upling interface after code reuse and automatic gener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riginal code simulation result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超级计算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科学应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基金】: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No.KJZD-EW-TZ-G09~~
【分类号】:TN622;TP334.7
【正文快照】: 1引言 地球系统模式CAS-ESM(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earth system model)可用于理解过去气候以及环境演变机理,并预测全球以及区域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地球系统模式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部件——耦合器(coupler)[1]。耦合器可以将地球各个子系统,也就是分量模式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书摘[J];程序员;2002年03期
2 杨浪;张涛川;;代码复用中的方法研究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12期
3 魏峰;李银锁;;C#调用非托管代码[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年04期
4 简勇;;团队开发中的代码复用浅谈[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陈林博;江建慧;张丹青;;利用返回地址保护机制防御代码复用类攻击[J];计算机科学;2013年09期
6 郭颖;陈峰宏;周明辉;;大规模代码克隆的检测方法[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4年04期
7 李天盟;刘凤芹;;TML语言简介[J];软件;2013年11期
8 张蓝博;张善从;陈蔚薇;;嵌入式系统中的代码动态链接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年16期
9 李葆华,霍有亮;适用于面向对象范型的代码复用技术[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何淼;崔松健;;一种基于随机文件的C#与非托管C代码交互模式[J];信息化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平;代码复用攻击与防御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于浩;Android平台JNI代码单元测试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庄轶;绕开细粒度地址随机化的实时代码复用攻击框架[D];南京大学;2014年
3 朱晓倩;一种基于图结构的Java代码存取方法[D];南京大学;2016年
4 谢志宇;基于堆栈保护的代码复用攻击防御技术[D];南京大学;2016年
5 黄若;基于LabVIEW的微型涡喷发动机电子控制器快速原型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6 刘超;基于动态二进制翻译框架的代码复用攻击检测与防御[D];湖南大学;2012年
7 李建忠;重复代码检测技术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8 邱慧风;基于关系复用的代码构建自动化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9 周波;用代码缓存复用技术提升Android即时编译器效率[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47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447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