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PC2136单片机的光电编码仿真接口设计
本文关键词: 光电编码 LPC 接口设计 UART通信技术 出处:《现代电子技术》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低速状态下经LPC2136普通单片机利用UART通信技术,通过对光电编码器的正交信号分析,来模拟正交编码器的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实现对电机转向及精确定位的数字化显示,为编码器应用在低速的自动智能控制领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测试证实该设计对光电编码器的计数与标准记测器的计数值在低速旋转条件下非常准确。
[Abstract]:In the low - speed state , the design and software design of the quadrature encoder is simulated by using the UAR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by the LPC2136 ordinary single - chip microcomputer . The digital display of the steering and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the motor is realized , and a good solution is provided for the encoder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automatic intelligent control of low speed . The test proves that the design is very accurate for the counting of the photoelectric encoder and the count value of the standard recorder under low - speed rotation conditions .
【作者单位】: 平顶山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基金资助项目(132002210443)
【分类号】:TN762;TP36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权超健;刘献礼;朱鹏;王义文;焦环宇;冯超;梅恒;林长友;;光电编码器输出信号自动调试技术研究[J];测控技术;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广威,杨丽君,王晓光;AT89C2051单片机完成模数转换的新方法[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黄为勇;童敏明;任子晖;;采用热导传感器检测气体浓度的新方法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4期
3 史延龄,邹来智,闫志强;交流电压真有效值的测量[J];电工技术杂志;2003年05期
4 崔亦飞,程强,张伟,薛维忠;光纤传感器实验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03年04期
5 赵艳东;于林明;陈显利;;航空发动机转速测量系统的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11年11期
6 邹尔宁,郑红原;直接数字合成式低频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研究[J];电子仪器仪表用户;1999年01期
7 李汉军;程控精密低频信号发生器[J];电子仪器仪表用户;1998年01期
8 杜彬贤;陈今润;尹军;;热导式气体传感器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改进[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年02期
9 刘东,刘双跃;钢弦频率计的数学模型与误差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林金地;韦永斌;;提高振弦传感器工程监测精度的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明秀;基于DSP的电动机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卫龙;基于DSP的电动机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3 朱轶强;基于PLC的车锁柔性装配系统[D];浙江大学;2002年
4 杜庆峰;路灯无线监控系统中新型RTU的设计与开发[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5 余兵;液压提升机电液集成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6 王晶;双光束嵌入式瓦斯检测系统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张卫彪;工程振动安全评价定量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郭文龙;基于频率差法的低转速测量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9 顾成章;挂锁主体自动装配系统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朱思敏;自循迹智能小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求知;王鹏;;光栅角编码器偏心误差修正方法研究[J];电光与控制;2011年07期
2 林长友;;光栅编码器发展现状分析与展望[J];光机电信息;2011年06期
3 董莉莉,熊经武,万秋华;光电轴角编码器的发展动态[J];光学精密工程;2000年02期
4 熊文卓;孔智勇;张炜;;光电轴角编码器光电信号正交性偏差的相量校正方法[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11期
5 葛芦生,张英杰,王兆聚;脉冲编码器、测速发电机性能自动测试分析系统[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1年05期
6 宋健,程继兴;多通道高精度转速测量方法[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5年06期
7 陈峗;孙承浦;何惠阳;;单圈绝对式码盘编码方法的研究[J];光子学报;2006年03期
8 尚静,邹继斌,陆永平;高精度直流永磁测速发电机输出纹波误差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夏俊超;陈敏t ;曾胜;;基于单片机的高精度转速测量算法[J];化工机械;2006年03期
10 祝成军;龙科慧;;光电编码器信号幅值自动补偿方法的研究[J];测控技术;2009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艳稳,修吉平;光电编码器信号抗干扰算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3年08期
2 姚竞红;严国祥;;Rockwell Automation造纸传动高精度光电编码器控制技术[J];电工技术;2003年12期
3 杜荣茂;用光电编码器实现单键飞梭功能[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4年04期
4 葛泉江;王兴刚;;复合式光电编码器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J];哈尔滨轴承;2004年02期
5 李力争;何清华;;用光电编码器测量转角的一种误差来源[J];传感器世界;2006年05期
6 刘得芳;马红;王斌;张传英;刘得军;;光电编码器输出脉冲可逆计数的一种实用方法[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6年07期
7 李建南;蔡昌文;;光电编码器在教学电梯上的使用与定位[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22期
8 冯娟;史智兴;曾立华;;一种基于光电编码器双路测量间距的方法[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35期
9 王燕;李银华;赵红兵;;光电编码器在翻车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2006年02期
10 邓方;陈杰;陈文颉;池澄;;一种高精度的光电编码器检测方法及其装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永刚;赵立荣;;光电编码器硬件细分方法[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1年
2 邓方;陈杰;;基于数据特征及模糊逻辑的光电编码器故障诊断[A];201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11年
3 龙科慧;乔克;;空间相机用小型绝对光电编码器的研制[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1)[C];2010年
4 邱文斌;国蓉;王宇辉;任建光;;光电编码器在石油连续管无损检测技术中的应用研究[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5 龙科慧;祝成军;梁立辉;杜颖财;;光电编码器精码信号幅值自适应方法的研究[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一)[C];2009年
6 王锋;;通过基于光电编码器的数字电路实现直线位移高精度测量的一种方法[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发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长岭;张泽宇;杨宁;;光电编码器校正控制研究[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1年
8 刘宇;肖沙里;徐智敏;袁浩;黄睿;;基于光电编码器的钢缆绳在线测长研究[A];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传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龙科慧;;一种航天级绝对式光电编码器模拟电路的设计[A];2011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樊昌元;文斌;;光电编码器在民航探空气球监控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4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李映;禹衡:光电编码器向中高端延伸[N];中国电子报;2007年
2 王斌;禹衡牌光电编码器是怎样成为行业首个中国名牌的[N];中国工业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苑丹;禹衡光学:打造不可复制的竞争力[N];长春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斌 通讯员 赵一鹏;高端产品优势凸显 长春禹衡上半年利润逐月递增[N];中国工业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刘庭庭;痴心不改创新梦[N];吉林日报;2008年
6 张兆军;“工业自动化的眼睛”有了中国名牌[N];科技日报;2007年
7 记者 柳青;迎光学大会和光博会长春“一光”展实力[N];吉林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王斌;由“长春一光”专利产品被侵权引发的思考[N];中国工业报;2005年
9 王羚 王斌;长春一光品味改制“三步曲”[N];中国工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梁立辉;高精度复合式光电编码器设计及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2 孙莹;小型航天级光电编码器细分误差补偿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3 冯英翘;提高小型光电编码器分辨力和精度的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4 于海;小型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动态误差检测系统及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晓军;光电编码器的信号误差补偿和故障诊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陶仁浩;基于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高精度位置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张志刚;光电编码器细分误差分析及补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杜森W,
本文编号:1501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50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