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云计算模式选择研究
本文关键词: 云计算 ERP 模式 出处:《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ERP的前身MRP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但直到如今,由技术上的缺陷所带来的问题依然屡见不鲜。云计算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具有硬件投资低(仅限公共云)、有专业技术维护团队、扩展性强、对用户端的硬件要求低等优点。这些优点恰好与ERP的先天性缺陷相对应,云计算ERP呼之欲出。 本文首先结合ERP和云计算的理论知识,提出ERP的4种可行云计算模式;接下来,通过对企业进行访谈,找到影响企业ERP系统的建设和使用等方面的关键因素,最终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专家意见,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备选方案和关键因素进行权重打分,得到决策结论:适合小型企业的ERP云计算模式为SaaS模式,而私有云ERP最适合大中型企业。 本文有3点创新之处: (1)采用层次分析法的方式,确定影响ERP的云计算模式选择的各个阶段以及阶段下的各个因素,得到4层的ERP云计算模式选择模型。 (2)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得层次分析法所需要的指标分值,专家打分保证了数据的专业性,群决策方式降低了专家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了结果的客观性。 (3)借助专门的层次分析软件,分析了4层ERP的云计算模式选择模型中,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影响权重;得到针对各指标,最具优势的ERP的云计算模式;最后给出大中小型企业最优的ERP云计算模式。
[Abstract]:ERP's predecessor, MRP, originated in -50s, but until now, problems caused by technological flaws are still common. Cloud computing has been a hot topic in recent years.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hardware investment (public cloud only, professional technical maintenance team, strong expansibility, low hardware requirements on the client side, etc.) these advantages exactly correspond to the inherent defects of ERP, and cloud computing ERP is ready to emerge. In this paper, four feasible cloud computing models of ERP are put forward by combin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ERP and cloud computing. Then,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enterprise ERP system are found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enterprises. Finally,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to collect the expert opinion,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evaluate the weight of the options and key factors, get the decision conclusion: the ERP cloud computing model suitable for small enterprises is the SaaS model. Private cloud ERP is best suited for large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here are three innovations in this paper:. 1) adopt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different stages and factors of cloud computing model selection of ERP, and obtain a four-layer ERP cloud computing model. 2) adopting questionnaire method to obtain the index score needed by AHP, the expert scoring ensures the professionalism of the data, the group decision mode reduces the influence of the expert subjective factor, and improves the objectivity of the result. With the help of the special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oftwar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weight of the lower level index on the upper index in the model selection of cloud computing of four layers of ERP, and obtains the cloud computing model of ERP, which has the most advantages for each index. Finally, the optimal ERP cloud computing model for large, medium and small enterprises is given.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0.7;TP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玉红;;层次分析法在ERP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6年12期
2 高莹,吴强;企业实施ERP系统的风险与对策[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2年06期
3 段江南,蔡兆麟;ERP系统中实现产品分解的新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03期
4 钱艳俊,张正祥,林军;基于供需链的ERP实施模式研究[J];情报学报;2003年02期
5 云波,吕海涛;DSS系统在ERP中的集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尚林鹏;浅析ERP实验对我校企业管理专业的改造[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7 夏立玲,陆金桂;流程工业库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4年02期
8 谢健,胡湘云,柳蒂;化工涂料行业ERP的关键问题研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4年02期
9 王燕,李文珍,郭大勇;ERP环境下的电解铝生产远程监测系统开发[J];冶金自动化;2004年04期
10 刘玉照;李静;;基于知识管理的ERP实施方法研究[J];情报杂志;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娟娟;梅洪常;;企业ERP业务流程绩效评估[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1(1)][C];2011年
2 赵敏;;有色金属企业业务运作特点及ERP解决方案[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欣;;ERP实施能力评价体系设计与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董广辉;李娜娜;;借力ERP管控平台 推进两化融合建设[A];2011年河北省冶金信息化自动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川林;;对运用ERP降低企业采购成本的研究[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锐;张瑜;秦培兹;;浅谈ERP系统在供电企业的应用[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田鹏;;如何在ERP中合理划分工作中心(摘要)[A];2010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上海电气杯》征文论文集[C];2010年
8 高树林;赵忠义;;ERP系统与炼钢MES系统数据集成实践[A];2011年河北省冶金信息化自动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曾建光;王立彦;;ERP系统的实施及其盈余质量效应[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建国;刘建海;;初步探讨ERP管理思想对数字化矿山建设的推动与发展[A];2011年河北省冶金信息化自动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孟雯;实达外设成功应用易拓ERP系统[N];中国信息报;2008年
2 记者 张守帅;“制造业ERP实验室”在电子科大设立[N];四川日报;2008年
3 特约记者 于德军 宋朝凤 王戈;东北电网公司ERP试点单位工作有序推进[N];东北电力报;2009年
4 余子合 武周;国投新集一矿全力构建ERP管理系统[N];淮南日报;2009年
5 记者魏双林 通讯员沈培;衡板ERP信息化项目二期工程启动[N];中国冶金报;2009年
6 王杰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办计算机审计处;ERP系统审计应用的几点思考[N];中国审计报;2009年
7 沈俊杰;ERP预算规划初探[N];中国冶金报;2009年
8 罗琼;勘探南方ERP系统正式上线[N];中国石化报;2008年
9 彭敏;中小企业ERP:告别悲观 理性成长[N];电脑商报;2008年
10 记者阮绪波;公司ERP系统全面上线运行[N];华北电力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碧波;企业ERP实施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2 方安儒;面向中国企业ERP系统应用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杨智勇;ERP实施评价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李玲;煤矿企业ERP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尹刚;多事件ERP成份分解算法研究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崔树杰;基于ERP系统的我国石油供应链成本管理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祁凯;面向制造业ERP的企业建模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8 唐佩雄;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车颖;计算无关模型驱动的ERP系统重构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曹碧华;数字及其单位加工的发展和ERP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艳;中小企业ERP实施绩效评价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2 林令丽;基于组合赋权—灰色关联度的中小企业ERP选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田成方;基于生命周期的ERP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4 吴海军;企业ERP系统实施效益预评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宋培坤;制造企业ERP实施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赵宇;ERP系统在辽宁出版集团出版管理中的整合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冯建军;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ERP中的实施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徐哲;曙光公司ERP系统应用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9 刘兆军;ERP软件实施中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10 荣芳;石化企业ERP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30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530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