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并行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多核处理器 切入点:云计算 出处:《科技导报》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高性能计算机是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本文综述高性能计算机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阐明处理器的发展趋势正在过渡到新一代多核心异构并行计算系统过程中,其中多核心缓存设计和多核心异构编程模型设计是关键因素,云计算技术可能成为将来高性能计算的重要推动因素。最后,结合石油勘探中对计算机的需求,以CPU+GPU的异构计算系统为例,阐明高性能计算的重要推动作用。并行算法的开发平台和程序设计方法是影响石油勘探中的高性能计算应用的主要瓶颈;磁盘I/O、高速网络和并行文件系统是制约高性能计算的重要因素。
[Abstract]:High performance computer is an important tool and means to promot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everal key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high performance computer,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rocessor is the transition to a new generation of heterogeneous multi core parallel computing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the multi core cache design and multi-core heterogeneous programming model design is a key factor,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may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actor.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demand for computers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for example in CPU+GPU heterogeneous computing system, illustrates the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important push function. The development platform and the program design method of parallel algorithm is the main bottleneck of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pplication effect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disk; I/O, high-speed network and parallel fil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limiting factor for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分类号】:TE927;TP33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博;刘红伟;刘国峰;佟小龙;刘洪;郭建;裴江云;;地震叠前逆时偏移算法的CPU/GPU实施对策[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12期
2 赵毅;朱鹏;迟学斌;牛铁;曹宗雁;;浅析高性能计算应用的需求与发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7年10期
3 赵改善;我们需要多大和多快的计算机[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4年01期
4 赵改善;;地球物理软件技术发展趋势与战略研究[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0年02期
5 迟学斌;赵毅;;高性能计算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年04期
6 张军华;臧胜涛;单联瑜;石林光;;高性能计算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年06期
7 赵改善,李剑峰,王于静,韦海亮;网格计算技术及其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前景[J];石油物探;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光银;熊瑛;;浅谈加强网格技术在高校石油地质专业的教学地位[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1期
2 李圣强;李闽峰;刘桂平;王斌;吴婷;王浩;;高性能集群计算系统的构建[J];地震;2012年01期
3 王保利;高静怀;陈文超;张唤兰;;地震叠前逆时偏移的有效边界存储策略[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7期
4 许璐;孟小红;刘国峰;;逆时偏移去噪方法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4期
5 石颖;陆加敏;柯璇;田东升;王菲;;基于GPU并行加速的叠前逆时偏移方法[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6 孙小东;李振春;王小六;;三角网格有限差分法叠前逆时偏移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5期
7 吴俨俨;;论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机网络[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20期
8 王保利;高静怀;陈文超;张唤兰;;逆时偏移中用Poynting矢量高效地提取角道集[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1期
9 王西文;杨午阳;吕彬;赵万金;陈启燕;韩令贺;吕磊;;把握世界物探技术发展现状,促进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技术进步[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1期
10 张岩;吴国忱;;TTI介质叠前逆时偏移成像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伟东;赵改善;韦海亮;谢向辉;王于静;周会庆;庞世明;;网格计算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2 赵改善;李剑峰;王于静;;地震勘探将迎来网格计算时代[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杨尚琴;;多线程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系统上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博;李敏;刘红伟;刘洪;;TTI介质有限差分逆时偏移的稳定性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油气资源研究室[C];2013年
5 刘光鼎;;中国油气资源勘探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油气资源研究室[C];2013年
6 邢怡;;基于GPU的逆时偏移方法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二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居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三维交错采样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何旭莉;[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刘志强;面向多核的系统级MPI通信优化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陈锐;CSAMT三维交错采样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并行算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硕良勋;基于网格的地球物理计算流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张学宾;金属环件冷辗扩成形过程仿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亓雪冬;基于地震资料偏移成像的计算网格研究及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沈建奇;盾构掘进过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赵志杰;汽车耐撞性数值分析网格研究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盛秀杰;基于设计模式和框架的E&P领域基础中间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永刚;地震资料处理集成平台框架研究与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张钰森;高性能计算集群文件系统的优化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石志才;异构平台上协同计算的相关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申慧;并发系统的并行计算及性能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5 梁慧;基于多核的数据并行编程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大学;2009年
6 刘丽;GPU并行技术在矩阵运算及正则模式分析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胡虹瑛;并行计算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许淳;基于骨架的并行编程环境中结构骨架库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冷冰;基于网格的故障诊断系统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岳野;并行耗散分子动力学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美根,王妙月,李小凡,杨晓春;时间域全波场各向异性弹性参数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1期
2 张朝晖;刘俊起;徐勤建;;GPU并行计算技术分析与应用[J];信息技术;2009年11期
3 Ricky Ho;;NoSQL的模式[J];程序员;2010年01期
4 Ricky Ho;;NoSQL数据库的查询处理[J];程序员;2010年02期
5 侯晓吻,张林波,张云泉;万亿次机群系统高性能应用软件运行现状分析[J];计算机工程;2005年22期
6 徐新海;林宇斐;易伟;;CPU-GPGPU异构体系结构相关技术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年S1期
7 钟联波;;GPU与CPU的比较分析[J];技术与市场;2009年09期
8 李根国;桂亚东;刘欣;;浅谈高性能计算的地位及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年09期
9 王宏琳;计算机集群地震交互成像软件技术——概念、系统结构、设计模式及Internet交互处理[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2年04期
10 王宏琳,赵振文,林庆忠;油气勘探一体化软件体系结构[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外媒:开采北极油气后果不堪设想[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0年08期
2 李厚发;首次赴西藏石油勘探队启程[J];石油钻采工艺;1994年04期
3 ;中石油升级石油勘探计算系统[J];每周电脑报;2003年21期
4 贾承造;跨进新世纪[J];中国石油勘探;2004年02期
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简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2期
6 刘文胜,李国和,李洪奇;石油勘探软件集成技术研究[J];测井技术;2005年05期
7 王情华;莫健;王玲;;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固井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安防科技;2006年01期
8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J];全球定位系统;2010年06期
9 汪云海;;浅析石油勘探技术方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1期
10 成金华,陈安民,,费琪,郭凤鸣;国内外石油勘探开发决策分析研究现状概述[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虹;董大奎;吕玉筑;;一种综合的石油勘探项目管理信息系统[A];第十届全国信息技术化工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宏艳;;辽河断陷老井复查方法与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彭英;万剑华;吴楠;;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油田物探数据存储与服务平台[A];2010年第16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大会(IST2010)论文集[C];2010年
4 庄锡进;;地震勘探新技术在新疆石油勘探中的应用[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林生华;;利用岩石热解资料应用数学地质方法计算储层原油密度[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朱九成;康永尚;陈连明;;多裂缝体系油水两相渗流的实验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0年
7 王飞宇;张水昌;庞雄奇;胡剑峰;刘可禹;;石油运移途径探测和古油柱识别技术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汪企浩;陈建文;江平;卢林;;南黄海盆地油气资源前景评价[A];加强地质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张振华;;国内外钻井液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盛钟琦;王秦晋;李聪;;油田钻杆刺漏失效的原因分析[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自主创新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N];经济参考报;2006年
2 林旭;我国陆上石油勘探将实施四大战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3 徐旭;加强理论技术创新 始终保持领先优势[N];西部时报;2008年
4 蔡恩明;世界石油勘探开发投资将继续增长[N];中国石化报;2007年
5 林旭;我国陆上石油勘探将实施四大战略[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6 王兵;石油勘探爆破技术难题解决[N];中国石化报;2001年
7 顾少华 金反帝 张英;华东六物企地沟通共创和谐勘探环境[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通讯员 刘庆孝;伊吾县石油勘探开发前景看好[N];哈密报(汉);2008年
9 记者 宋洁云 冯俊扬;英启动马岛海域石油勘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10 丁建国;PK项目勘探连获新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海波;中国油气上游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2 王永军;石油勘探与生产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周新迁;中国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曹艳;期权理论及其在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5 黄祖熹;中外油气勘探项目的评价方法对比及应用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孙冲;复杂断块油田成藏控制因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王焕弟;岩性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倩;石油勘探思想发展及思维范式更迭[D];长安大学;2012年
2 肖胜奎;石油勘探国际合作产品分成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3 杨卫国;胜利油田石油勘探工程项目的知识管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张伟华;基于B-S模型的石油勘探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5 陈其宗;中国西部新区油气勘探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刘玉梅;柴达木盆地东部中生界含油气性初步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7 周娟;石油勘探——开发一体化经济评价模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8 郭小龙;长庆石油勘探研究院技术人员薪酬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9 刘亚妮;基于GIS与RS的石油勘探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0 钟桂东;海外石油勘探开发项目的投资风险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63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563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