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众核处理器的独立调试系统设计方法
本文选题:硅调试 切入点:片上网络 出处:《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片上网络(Network-on-Chip,NoC)技术的众核处理器正成为当前高性能处理器的设计焦点.传统的调试系统结构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众核处理器体系结构,众核处理器中踪迹数据传输、调试事件传播、时间戳同步等方面均面临重大挑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高带宽、低资源消耗的独立调试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减少长互连线,提高了调试通道工作频率,以较少的互连线即可实现高带宽传输通道;同时调试组件采用分布式的对称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在踪迹数据传输结构中,提出了一种带宽平衡的非侵入式踪迹数据导出方法,该方法通过软硬协同方式来配置踪迹通道仲裁的权重值,降低硬件复杂度.在调试事件的传播上,构建了与片上网络拓扑一致的事件传播网络,该网络在易于物理实现的同时具有事件传播延迟低的特点.在时间戳的同步方法上,提出了一种通过软硬件协同的时间同步方式,以很小的硬件代价实现了较精确的时间戳同步.
[Abstract]:Multi-core processor based on Network-on-ChipNOC (on-chip network) technology is becoming the focus of high performance processor design. The traditional debugging system structure can not be applied to the multi-core processor architecture and trace data transmission in multicore processor. Debugging event propagation and timestamp synchronization are all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an independent debugging system design method with high bandwidth and low resource consumption is proposed. The working frequency of debugging channel is improved, and the high bandwidth transmission channel can be realized with fewer interconnec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bug component adopts distributed symmetric structure, which has good scalability. In this paper, a bandwidth-balanced non-intrusive method for trace data export is proposed. The method configures the weight of trace channel arbitration in a soft and hard cooperative way and reduces the hardware complexity. An event propagation network,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n-chip network topology, is constructed. The network is easy to realize physically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event propagation delay. In the time stamp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 tim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based on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operation is proposed. More accurate timestamp synchronization is realized at a low hardware cost.
【作者单位】: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202122,61402497,61173016)~~
【分类号】:TP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磊;邹候文;唐屹;;一种可编程安全处理器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实现[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张铮;赵荣彩;颜峻;邰铭;陈科;;网络处理器体系结构和应用综述[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张怡,孙志刚;基于IPSec的下一代高性能安全处理器的体系结构[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岳虹;戴葵;王志英;;一种面向数字信号处理的嵌入式处理器体系结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6年10期
5 许珊琳;;适合嵌入应用的嵌入式处理器[J];中国集成电路;2009年02期
6 张磊;王颖;陈云霁;徐志伟;张立新;;可重塑处理器:用户可定义的加速器中处理器架构[J];网络新媒体技术;2012年06期
7 Robert Cravotta;;一个处理器能兼顾控制与信号处理吗?[J];电子设计技术;2002年07期
8 朱丹;李暾;郭阳;李思昆;;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级测试程序自动生成技术[J];软件学报;2005年12期
9 ;高性能处理器云集市场[J];每周电脑报;1997年15期
10 钟冬庆;;嵌入式DSP处理器的体系结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宋绯;刘晓宁;;DSP/MCU结构的新型处理器[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赵秋平;杨灿群;王锋;;LBM算法在Cell处理器上的实现和优化[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处理器上演多核大戏[N];计算机世界;2005年
2 清华大学微处理器与SoC技 术研究中心 王海霞 汪东升;颠覆传统理念[N];计算机世界;2005年
3 清华大学微处理器与SoC技术研究 中心 汪东升 王海霞 张悠慧 李兆麟;CMP 开启处理器效能时代[N];计算机世界;2005年
4 江苏 netfan;体现速度与性能[N];电脑报;2004年
5 清华大学微处理器与SoC技术研究中心 汪东升;多核技术天地广阔[N];计算机世界;2006年
6 ;MontaVista Linux 2.1跨平台[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CPU技术进步牛气冲天[N];计算机世界;2004年
8 学健 编译;Linux:一种趋势[N];计算机世界;2001年
9 王晓丰;IA架构+WS 2003 :天衣无缝的配合[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10 ;网捷MPLS产品又添新功能[N];通信产业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继增;可配置可扩展处理器关键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霍文捷;嵌入式处理器安全运行机制的研究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从明;类数据流驱动的分片式处理器体系结构[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徐光;分片式流处理器体系结构[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李勇;异步数据触发微处理器体系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任永青;逻辑核动态可重构的众核处理器体系结构[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黎铁军;嵌入式流媒体处理器体系结构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8 黄海林;高可靠处理器体系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9 刘光辉;高效处理器容错技术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温璞;面向科学计算的PIM体系结构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斌;分片式处理器体系结构上的超块优化技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黄冕;X处理器存储一致性模型的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赵灿明;分片式处理器上激进执行模型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刘晋汾;处理器描述语言的研究与应用[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邸志雄;多核包处理器数据控制总线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方红霞;基于指令的处理器时延测试产生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5年
7 刘子扬;基于虚拟计算群的众核处理器动态在线任务调度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董亚卓;循环阵列处理器体系结构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9 黎宝峰;嵌入式DSP处理器的设计与验证[D];湖南大学;2003年
10 梁志勇;X处理器流指令发射机制研究及硬件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88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588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