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基于P2P的云存储系统模型设计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3 06:37

  本文选题:云存储模型 切入点:对等网络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云存储是一种集合了多种现有计算机技术的网络存储形式,与传统的网络存储相比,云存储的显著特点在于按需使用、按量付费。目前基于主从式结构的云存储模型存在单点故障,并存在容易使主节点负载过高的缺点;基于对等结构的云存储模型具有管理同步更新较为复杂,并存在网络分区和绕路等问题;此外,,目前的云存储系统并不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数据的存储地点。 为此,本文在分析了对等网络的基础之上,分析并比较了目前两种典型的云存储平台,设计了一种基于P2P的层次化云存储模型。该模型通过增加了点连通度和边连通度,极大的缓解了覆盖网的分割问题,以及避免了主从式网络中单点故障的问题。通过层次化的结构布局,存储节点包含了其所在环上的其它所有节点的信息,方便了数据的同步更新。此外,通过重构存储节点的ID,提高了覆盖网与实际物理网络的一致性,减少了通信时延;并具有路由局部性与地点感知功能,数据的定位过程中不会产生绕路问题;根据节点ID中的比例码,有效的缓解了由于路由局部性所带来的负载不平衡的问题。 分析了该模型的工作机制,包括对节点的加入和退出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节点中各种数据结构的同步及更新。然后分析了数据的定位方式,进一步的,分析了数据的迁移和负载均衡及其缓存和副本机制等。最后模拟分析了结果,对读写响应特性、负载是否均衡、平均的数据定位跳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可为云存储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提供理论基础。
[Abstract]:Cloud storage is a network storage form which combines many existing computer technologie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network storage, cloud storage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on-demand use. At present, the cloud storage model based on master-slave structure has a single point of failure, and has the disadvantage of easily overloading the master node, and the cloud storage model based on peer-to-peer structure has complicated management of synchronous update. In addition, the current cloud storage system can not select the data storage location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user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eer-to-peer network, two typical cloud storage platform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and a hierarchical cloud storage model based on P2P is designed, which increases point connectivity and edge connectivity. It greatly alleviates the problem of overlay network segmentation and avoids the problem of single point failure in master-slave network. Through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layout, the storage node contains the information of all the other nodes on the ring in which it is located. In addition, by reconstructing the IDs of storage nodes,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overlay network and actual physical network is improved, and the communication delay is reduced. In the process of data location, there is no bypass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scale code of node ID, the problem of load imbalance caused by routing locality is effectively alleviat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he model, including the join and exit mechanism of the node, discusses the synchronization and update of various data structures in the node, and then analyzes the location mode of the data. The migration and load balancing of data and the mechanism of caching and replica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results a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The average number of hops of data loca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cloud storage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P333;TP393.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乐浩洪;姜汉忠;;用P2P流媒体技术加强电视覆盖[J];广播电视信息;2006年09期

2 胡伟莉;黄华文;丁成忠;;普通高校网络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1期

3 赵志升;罗德林;杨志东;;P2P技术与流媒体发展新趋势[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陈天罡;;流媒体与内容分发[J];通信与信息技术;2007年02期

5 陈天罡;;P2P应用及商务模式[J];通信与信息技术;2007年03期

6 陈涛;;P2P-SIP可管理媒体系统信令流程的一些研究[J];中国新通信;2007年17期

7 赵贵f ;李真;张学杰;;P2P网络资源共享中基于信誉的访问控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2期

8 龚立群;王雅新;;基于P2P的Web服务合成中的关键问题[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12期

9 周华;魏耀武;;网络流媒体技术中P2P模式与C/S模式的比较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盛家川;;P2P系统中激励机制的研究[J];科技广场;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志刚;;存储系统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A];2005年安徽通信论文集[C];2006年

2 袁野;王国仁;张莹;;P2P环境下度量空间中的相似查询处理[A];第二十五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8年

3 李钧;王新;;P2P存储网络中的冗余维持[A];第15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徐陈锋;奚宏生;江琦;殷保群;;一类分层非结构化P2P系统的随机优化[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唐晨;孙立峰;杨士强;;基于减小切换延迟的P2P流媒体服务器带宽分配研究[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2010年

6 张建标;张涛;;一种基于流量行为的P2P协议识别方法[A];CCF NCSC 2011——第二届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朱平;朱建涛;高剑刚;蒋金虎;;高性能计算存储关键技术研究[A];2010年第16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大会(IST2010)论文集[C];2010年

8 杨艳春;孟祥武;;P2P网络服务环境中的节点相似性度量研究[A];CCF NCSC 2011——第二届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张娜娜;;P2P流量识别方法研究[A];江苏省电子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周博;宿绍莹;陈曾平;;基于CPCI总线的宽带雷达数据传输存储系统设计[A];全国第二届信号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朗飞;IBM“冰立方”就像搭积木[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2 郭涛;MediaGrid既不是SAN也不是NAS[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张峰;知己知彼建存储(上)[N];网络世界;2006年

4 森林;NAS资源存储系统[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5 Hifn(汉帆)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马剑杰;自动精简配置:提升存储利用率有绝招[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6 ;IBM收购存储解决方案公司[N];计算机世界;2007年

7 本报记者 徐恒;面临机遇 中国新型存储业合作求创新[N];中国电子报;2011年

8 李想 徐晋;福州电业局研发个人文件安全存储系统[N];中国电力报;2006年

9 ;HDS推出企业入门级存储系统[N];计算机世界;2005年

10 ;戴尔EMC打造新一代高容量存储系统[N];人民邮电;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海峰;层次p2p存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陆承涛;存储系统性能管理问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聂雪军;内容感知存储系统中信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罗东健;大规模存储系统高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聂雪军;内容感知存储系统中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玉林;多节点容错存储系统的数据与缓存组织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施展;基于本体的存储系统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黄继鹏;高速高可靠小型数字视频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9 刘科;内容感知存储系统中的信息检索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姜明华;基于冗余智能存储通道的存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湛昱;基于CAN的P2P存储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凤君;P2P存储系统中副本管理策略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李宁;基于分布式环境下的P2P信任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潘雍;基于喷泉码的P2P文件共享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红刚;P2P模糊信任模型中的隶属度预测和权重分配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肖玮;基于混合P2P网络的应用层组播系统研究与实现[D];中南大学;2010年

7 刘倩;基于感知风险的P2P信任模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雷禹;P2P网络终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田新军;基于P2P技术的视频会议系统[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戴晓露;基于P2P的广域存储系统中副本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05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605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9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