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纳米晶存储器可靠性研究
本文选题:硅纳米晶存储器 + 耐受特性 ; 参考:《安徽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摘要】:纳米晶存储器因其分立存储的特性解决了传统浮栅存储器在垂直堆栈尺寸缩小时所面临的隧穿氧化层厚度和电荷保持能力之间的矛盾。低成本、上艺参数易控制、可微缩化、与传统CMOS工艺相兼容等优势更是让硅纳米晶存储器被认为是下一代非挥发存储器的重要候选。硅纳米晶存储器高保持特性的优势使其在嵌入式及汽车电子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特殊的物理结构决定着较为复杂的耐受特性退化机理。目前,耐受特性的提高已然成为硅纳米晶存储器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甚至已经成为阻碍其量产的重要原因。 本文围绕着硅纳米晶存储器在FN(Fowler-Nordheim)循环擦写应力下的耐受特性,深入开展了其耐受特性退化机理的研究。 首先详细介绍了一些用于器件性能表征及可靠性研究的技术于段及方法。电容-电压(CV)曲线及电流-电压(Id-Vg)曲线作为存储器件最基本的特性曲线常常被用于器件窗口、擦写速度、耐受特性及保持特性等基本性能的表征。而准静态-高频CV法、亚阈值摆幅(Sub-threshold Swing)提取、电荷泵(Charge Pumping)测试及中带电压(Mid-gap Voltage)计算法可以更为深入的对器件做机理性的分析。耐受特性、保持特性及阵列干扰测试是衡量器件可靠特性的基本参数。 我们采用亚阈值摆幅法、电荷泵方法和中带电压三种方法对不同FN循环擦写应力条件下的耐受特性退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对造成耐受特性退化的两大主导因素:界面陷阱和氧化层陷阱的产生做了定性和定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应力循环擦写次数的增加,耐受特性退化愈加严重。其中,界面陷阱的产生在硅纳米晶存储器耐受特性退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采用高的擦除电压会产生更多的界面陷阱和氧化层陷阱,导致更严重的退化。 在清晰了界面陷阱的产生是耐受特性退化的主导因素之后,我们分别采用高频CV、电荷泵测试和准静态CV-高频CV结合法深入分析了硅纳米晶存储器件由FN应力循环擦写所导致的界面态退化机理。从高频CV法提取的平均界面态密度变化曲线中可以看到,随循环次数的增加,禁带中界面态的产生是非均匀的,位于中带能级上方的受主型界面陷阱产生速率远远大于位于中带能级下方的施主型界面陷阱产生速率。而采用电荷泵法提取的FN应力循环擦写104所产生的界面陷阱能级分布进一步证明了该结论:受主型界面陷阱密度大于施主型界面陷阱密度,应力所致界面陷阱在禁带中呈现阶梯状分布,受主型界面陷阱的产生主导着界面态的退化。 为了进一步明确界面陷阱的产生机理,我们采用结合准静态-高频CV的方法提取了能级范围更宽,更为精确的界面陷阱能级分布。我们发现在缺陷密度较低的新器件中,界面陷阱密度呈现出双峰分布(0.3eV0.85eV),双峰的能级位置与常规Pb中心的解释相吻合。而不论是同一应力在不同循环次数后还是不同应力在循环104次后的界面陷阱却表现出了四峰分布(0.3eV0.45eV,0.7eV,0.85eV),在中带能级位置附近产生了两个新的峰位,且新生峰的峰值随应力循环次数的增加迅速增长。我们认为,FN应力循环擦写所导致的界面态的退化与靠近中带的两个峰有直接的关系,且新生峰的产生机制仍然与硅悬挂键有关,只是与常规的Pb中心解释有着不同的微观结构而表现出不同的峰位能级。对耐受特性退化机理的清晰认识是我们研究改善耐受特性的基础,因此,本文对循环擦写应力所导致的耐受特性的退化机理的研究结果对可靠性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在明晰了硅纳米晶耐受特性的退化机理之后,本文从操作方式的角度对硅纳米晶存储器的可靠性进行了优化,以常规CHE方法为基础,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PN结辅助编程的方法。源端、衬底接地,在栅极和漏端施加同步正向脉冲之前,漏端上被施加了一个短的负脉冲,使漏-衬底PN结发生正偏,产生大量的非平衡电子分布在漏结空间电荷区周围。在脉冲转换到栅极和漏端的同步正向脉冲之后,这些积累在衬底的非平衡电子和沟道热电子一起被加速注入至纳米晶内。更多的电子被更快的注入到硅纳米晶中,产生了更大的存储窗口和更快的编程速度。此外,我们研究了编程后存储电荷的横向分布,发现和常规CHE方法相比,电子注入途径更广,因为造成的隧穿氧化层损失更低,这也是新编程方法在增大硅纳米品存储器存储窗口、编程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器件耐受特性和数据保持特性的原因。PN结辅助的编程方法很好的解决了硅纳米品存储器存储窗口增大与可靠性退化之间的矛盾,具有一定的实际运用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P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明康;可在系统内重新编程的非易失存储器——闪烁EPROM[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92年09期
2 J.P.赖特伯克;T.P.布罗迪;何自强;;雷达系统的识别方法[J];雷达与对抗;1982年08期
3 凌云,林殷茵,赖连章,乔保卫,赖云锋,冯洁,汤庭鳌,蔡炳初,Bomy.Chen;Ge_2Sb_2Te_5材料与非挥发相转变存储器单元器件特性[J];功能材料;2005年08期
4 刘伟峰;王伟;张小平;;一种应用于UHF RFID无源标签芯片的单栅存储器[J];物联网技术;2011年04期
5 洪志良,韩兴成,李兴仁,付志军,黄震,束克留;电可擦除存储器单元的模型[J];半导体学报;1999年09期
6 汪敏强,姚熹,朱翔鹰,孔凡滔,张良莹;溶胶-凝胶法合成钇铁石榴石(YIG)的凝胶化及热处理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2年03期
7 邓龙江;周佩珩;;磁性纳米晶颗粒磁化机制探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8 韩军,柴常春,杨银堂,曾晓;存在界面陷阱的n沟6H-SiCMOSFET温度特性研究[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4年03期
9 卢励吾,周洁,瞿伟,张盛廉;P-InP MIS结构界面陷阱的深能级研究[J];电子学报;1993年11期
10 谭长华,许铭真,王阳元;新生界面陷阱对Fowler-Nordheim电压漂移的影响[J];半导体学报;198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居正;许璞;高善民;;水相中CdSe纳米晶的制备及表征[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2 景世龙;顾锋;马春荣;邵玮;李春忠;;氧化锡纳米晶/空心球核壳型分级结构的制备及光学性能[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卓;;基于石墨包裹磁性纳米晶的生物检测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张国强;严荣良;余学锋;高剑侠;任迪远;范隆;赵元富;胡浴红;;掺HCl MOSFET辐照后退火特性的研究[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三)[C];1994年
5 朱浩;黄海永;张维新;王朔中;;应用DSP和PLD的指纹识别系统实现方案[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6 林喜荣;潘鹏;于政涛;夏雄武;蔡良伟;;一种基于DSP技术的指纹鉴别系统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7 白广治;陈泉根;;十六位RISC_CPU的FPGA实现[A];第二届全国信息与电子工程学术交流会暨第十三届四川省电子学会曙光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田力;金敏;;一种提高多存储单元内建自测试效率的电路设计[A];第五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谢远江;王达;胡瑜;李晓维;;基于内容可寻址存储器的存储器内建自修复方法[A];第五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郑玉展;陆妩;任迪远;王义元;陈睿;费武雄;;工作状态对JFET输入运算放大器辐射损伤的影响[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7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刘霞;IBM研发出最新多位相变存储器[N];科技日报;2011年
2 林宗辉;嵌入式系统缓存的设计与发展[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3 叶东蕾;我国高性能计算机技术专利动态[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4 叶东雷;纳米专利技术有“钱”景[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5 华哥 摘译;语音录音和回放芯片APR 9600应用[N];电子报;2005年
6 赵效民;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变革(下)[N];计算机世界;2003年
7 记者 毛黎 冯卫东;电子自旋的原子终于有了“身份照”[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丹丹;硅纳米晶存储器可靠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彭玲玲;生物荧光标记用纳米晶的合成及发光性质[D];兰州大学;2011年
3 任丽丽;淀粉纳米晶的改性及其在热塑性淀粉复合材料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4 王利;单层纳米晶颗粒膜的可控性制备与电荷存储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宋彩霞;无机微纳米晶的合成、组装及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红梅;硫族半导体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及光电性能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许元妹;晶相和形貌可控的TiO_2纳米晶和取向薄膜的合成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露;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作为Co_3O_4纳米晶载体和模板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琦;高速、高密度、低功耗的阻变非挥发性存储器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陈伟;铜锌族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与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凤虎;纳米晶存储器灵敏放大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黄万一;钯纳米晶的自组织生长及其电荷存储效应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周丽敏;氧化物纳米晶的掺杂及形貌调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薛岚;纳米晶纤维素胆甾相液晶、膜的制备及氧化性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李波;尖晶石型铁酸盐纳米晶的软化学合成技术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尚武林;聚多糖纳米晶的物理及化学改性材料[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陈志君;高光催化活性二氧化钛基纳米晶的溶胶凝胶低温制备[D];浙江大学;2010年
8 王承滔;激光水膜熔凝制备单元体纳米晶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9 余威威;负载型二氧化钛纳米管/纳米晶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10 段桃;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纳米晶体的表面修饰及性能[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35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73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