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基于ARM的交通信息传输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8-05-24 12:08

  本文选题:S3C6410 + 嵌入式Linux ; 参考:《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传统的交通信息传输系统一般功能单一,仅仅实现交通监控功能,然而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交通监控已无法满足现代交通的要求,结合图像处理、嵌入式等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ITS)便应运而生。新一代视频编码技术(如H.264)为视频传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嵌入式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终端设备的智能化发展。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基于ARM的嵌入式交通信息终端解决方案。该方案来源于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重点科研项目《基于视频图像的车型识别与交通信息基站研制》,综合视频编码、嵌入式等技术,实现了获取交通信息的压缩并实时传输,,对实现现代交通信息的智能化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首先从系统的角度概述了系统的总体实现方案,重点介绍了终端采用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其中核心处理器采用S3C6410,软件平台使用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接下来介绍了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制作了根文件系统,移植了Bootloader、Linux内核和相关的驱动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应用程序:首先基于V4L2接口开发了视频采集程序,并利用多线程技术实现了视频采集和编码的同步;其次阐述了H.264编码关键技术并对编码方案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实现了H.264编码器,并重点对其进行了优化;然后论述了H.264码流网络传输的设计与实现,详细分析了H.264码流的RTP封装方法,重点对RTCP网络拥塞控制机制进行了研究和仿真分析。 最后进行了系统测试,测试表明:系统运行良好,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合理可行,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traffic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has a single function and only realizes the traffic monitoring function.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raffic, traffic monitoring can no long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traffic, combining with image processing. Th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 of embedded technology emerges as the times require. The new generation of video coding technology (such as H.264) provides powerful technical support for video transmission, and embedded technology greatly promotes the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of terminal equipment. Under the above backgroun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mbedded traffic information terminal solution based on ARM. This scheme comes from the key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vehicle recognition and traffic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video image", integrated video coding, embedded technology and so on, and realized the compression and real-time transmission of traffic information. It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the intelligence of modern traffic information. In this paper, the overall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the system is introduced from the system point of view. The hardware platform and software platform used in the terminal are mainly introduced, in which the core processor is S3C6410 and the software platform is open source Linux operating system. Then it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embedded Linux system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makes the root file system, transplants the Bootloaderer Linux kernel and related drivers, and develops the application program on this basis: firstly, based on the V4L2 interface, the video capture program is developed. The synchronization of video acquisition and coding is realized by multithreading technology. Secondly, the key technology of H.264 coding is described, and the coding scheme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On this basis, the H.264 encoder is realized,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H.264 encoder is emphasized. The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H.264 bitstream network transmission are discussed, the RTP encapsulation method of H.264 bitstream is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congestion control mechanism of RTCP network is studied and simulated. Finally, the system test shows that the system is running well, the solution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and has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P368.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京珲,谭庆平;多媒体电子白板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03期

2 邸春红,于淑玲,杜勇;流媒体技术概述[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李鹏,朱光喜;视频会议中可靠实时音频的传输[J];电子技术;1999年05期

4 王雷,蔡安妮,孙景鳌;延时估计和实时数据的同步控制[J];通信学报;1999年02期

5 王永福,殷毅,周峰;Internet语音传输的设计与实现[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许先斌,朱平,安晖;运用RTP协议实时传输MPEG-4流[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3年02期

7 沈全勇,徐德启,尹黎明;基于RTP的MPEG-4自适应传输方案[J];计算机应用;2004年S1期

8 李辉,胡瑞敏,艾浩军,雷力;基于RTP的多媒体流的自适应传输[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05期

9 董蕴华,郑先锋;变电站远程监控系统中视频实时传输的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10 任卫东;陶福贵;;Internet流媒体技术综述[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庆振;王书茂;陈度;杨景利;徐鸿斌;;基于ARM与FPGA的机械手控制设计[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龚兆岗;;基于ARM处理器的LED可变情报板嵌入式控制器[A];2006年全国LED显示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康明才;赵西平;;电力电容器微机保护系统的研究与设计[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和平;;基于ARM的固态记录器控制模块的设计[A];第三届全国嵌入式技术和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夏文岳;袁海文;弥寒光;郭鑫;;基于ARM的有源滤波器测控系统设计[A];2010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曾翠荣;李斌;佘曼桂;;基于ARM的多协议转换系统及其路由设计[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侯立亚;李艳峥;吴水才;张松;白燕萍;;基于ARM的心电采集系统的设计[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医疗仪器学术会议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第三届第二次理事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高得力;高聪哲;;基于ARM的断路器在线监测装置的研制[A];2010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阮航;许榕生;;嵌入式SMS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A];第十三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王俊;刘缠牢;赵丁;;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激光粒度仪电路设计[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柴小瑞;ARM的另类生存[N];文汇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周源;ARM能成为真正的挑战者吗?[N];网络世界;2010年

3 本报记者 赵艳秋;英特尔与ARM谁将最终获胜?[N];中国电子报;2010年

4 许磊;苹果大可不必买ARM[N];计算机世界;2010年

5 胡祝;ARM电脑,越走越近[N];电脑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然;联想选择ARM 英特尔阵营惊现裂痕[N];经济观察报;2009年

7 王如晨;ARM总裁:将进入小尺寸笔记本市场[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刘学习;ARM与软件企业合作提供先进IP[N];计算机世界;2008年

9 总编 孙定;新鲜ARM本不妨关注[N];计算机世界;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郑迪;ARM试与Intel分天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兵;基于ARM的双丝脉冲MIG高速焊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志丰;桥路型高温超导限流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3 陈东良;仿生机器蟹两栖步行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王秀芳;基于ARM和WLAN的油田配电网终端数据远传关键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5 李外云;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人脸识别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竺乐庆;基于手部特征的多模态生物识别算法研究与系统实现[D];浙江大学;2008年

7 刘海鹏;PoC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王利霞;基于处方图的变量喷药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陈荣华;实时流媒体内容分发系统优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姚睿;数字进化硬件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伟恩;基于SIP协议的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大学;2005年

2 别玉涛;基于ARM的无线视频流媒体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0年

3 金欣;基于ARM的嵌入式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熊新;基于ARM的二级倒立摆控制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楠;基于ARM的嵌入式车载导航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丽娜;ARM反编译中的类型分析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7 石舒;基于ARM平台嵌入式数据传输通信软件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磊;基于ARM的矿用监测分站[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黄杰;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综合血压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10 阎连龙;基于ARM的嵌入式网关多协议转换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28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928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a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