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DDR3最坏眼图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6 00:52

  本文选题:数据率 + 最大峰值失真法 ; 参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不同工程师设计出来的DDR3系统数据率不同,如何在相同的布局空间内设计出最快的数据率是业界研究的热点。这背后的学术问题归结于对快速时域仿真技术的研究。 本文对最大峰值失真法(PDA)、双边沿法(DER)及多边沿法(MER)三种主流的快速时域仿真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方法——最优时域仿真法(BTDS)以及如何确定BTDS阶数的方法。本文为首次对PDA的不对称性问题进行系统论述以及仿真验证,并首次例证了DER可能不能得到最坏码型的结论。然后文章对PDA和BTDS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并介绍了BTDS_Tools软件,这是BTDS成功工程化的有力证明。最后,,文章就BTDS的应用给出一实例。 BTDS既能够解决驱动器边沿不对称问题又可以得到最坏的码型及眼图,经实验结果论证优于PDA和DER。一阶BTDS经过简单升级即可解决驱动器的非线性问题,在眼高计算上与MER精度等价。但BTDS较MER在眼宽计算方面具有更好的精度,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工程价值。
[Abstract]:The data rate of DDR3 system designed by different engineers is different. How to design the fastest data rate in the same layout space is a hot topic in the industry. The academic problem lies in the research of fast time domain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fast time domain simulation techniques of maximum peak distortion method (PDAA), double edge method (Der) and multi-edge method (Mer) are analyzed, and their own method, the optimal time-domain simulation method (BT-DS), and how to determine the BTDS order are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asymmetric problem of PDA is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and verified by simulation, and the conclusion that DER may not be able to get the worst code form is illustra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PDA and BTDS are compared, and the BTDS_Tools software is introduced, which is a powerful proof of the successful engineering of BTDS. Finally, an example of the application of BTDS is given. BTDS can not only solve the asymmetric problem of driver edge, but also get the worst pattern and eye diagra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better than PDA and der. The nonlinear problem of the driver can be solved by simple upgrading of the first order BTDS,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first order BTDS is equivalent to that of the MER in eye height calculation. But BTDS has better accuracy than MER in calculating eye width and has great theoretical and engineering value.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P33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建华;;光纤通信眼图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年05期

2 谭力;苏钢;朱光喜;靳继旺;;多天线系统中的高速串行互联总线的信号完整性[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年09期

3 ;高速串行信号的测量和分析[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0年05期

4 雅小冰,刘琼发,林志坚;通信原理实验的研究与改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5 丁国庆,邓柱斌;2.5Gbit/s光发射模块消光比与光接收误码特性[J];光通信研究;2001年01期

6 马卫东,陈志红,施伟,付浩军,江山,赵梓森;实用啁啾光纤光栅色散补偿器的研制[J];光通信研究;2001年06期

7 王晶,苗洪利;20Gbit/s偏振模色散和高阶色散对孤子传输的影响[J];量子光学学报;2001年02期

8 赵秀哲,谢荣禧;Serial ATA眼睛(EYE)的故事[J];电子与电脑;2004年Z1期

9 焦世龙;陈堂胜;钱峰;冯欧;蒋幼泉;李拂晓;邵凯;叶玉堂;;5Gb/s单片集成GaAs MSM/PHEMT 850nm光接收机前端[J];半导体学报;2007年04期

10 李丽平;李玉山;贾琛;张木水;潘健;;一种新的数据相关性抖动估计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宗跃;陈少昌;吴昊;;高速PCB设计中互连线的仿真分析[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刘印平;郭德亮;郭淑琴;;波分复用系统中掺铒光纤放大器的位置优化设计[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任宇林;刘贤炳;雷非;;CSRZ码眼图控制理论[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付丽辉;;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应用眼图参数的光性能监测[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5 彭洪波;;155M光模块简易误码测试系统设计应用[A];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叶志云;;高清制作系统中的传输损耗问题[A];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0年

7 聂典;刘景夏;;通信系统中眼图的教学仿真——基于Multisim 10仿真平台的通信系统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亚东;;高速串行传输接口研究与实现[A];第十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一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A辑)[C];2011年

9 李們;杨雪晶;王宇超;;基于LabVIEW的远程光实验分布式系统设计[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刘阳;;一种新型的限带成形技术分析[A];1989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TP-Link坚持自主品牌[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2 刘渝 闫雯;三维显示向我们走来[N];计算机世界;2005年

3 ;信号测试保障产品稳定性能[N];计算机世界;2004年

4 ;R&S:LTE测试产品[N];通信产业报;2008年

5 ;DWDM高速测试系统(1)[N];通信产业报;2001年

6 ;40G深受带宽冗余之累[N];通信产业报;2004年

7 万艳华;我国古代园林的风水情结(四)[N];中华建筑报;2006年

8 安捷伦科技半导体产品事业部 Mark Chang;安捷伦:增强光收发模块互通性[N];中国电子报;2002年

9 泰克亚太区产品经理 邓锦辉;示波器面临新挑战[N];中国电子报;2006年

10 ;步步高F17型便携式VCD机原理分析(上)[N];电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铭;分布布拉格反射单纵模光纤激光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邵宇丰;高速光通信中新型调制码的产生及传输[D];湖南大学;2009年

3 王天枢;全光通信用高功率低噪声可调谐单频光纤激光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慧星;超高速全光取样系统设计及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

5 李丽平;高速串行互连中的抖动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陈新;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与非线性补偿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7 王东旅;高速串行通信中时间抖动的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唐定康;全光纤化宽带光学波形采样系统的实验与仿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

9 丁敬峰;基于GaAs工艺的光通信用新型超高速分接器集成电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赵晓凡;光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飞翔;以太网眼图测试设备的研究与设计[D];大连大学;2014年

2 彭莎莎;基于高速有损信道的最大失真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林永嘉;DDR3最坏眼图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卢从俊;光示波器校准规范及眼图校准模块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陈海强;现代卫星通信中的调制技术和卫星TCP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6 周勋;车载视频高速信号的研究和实现[D];复旦大学;2009年

7 霍佳雨;基于LiNbO_3外调制器的高速光纤传输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柳玉华;数字电视HDMI输出卡的研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9 周杰;基于XFP结构的10Gb/s光电收发模块的设计及性能测试[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马鑫;基于LVDS技术的通讯卡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84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984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0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