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VM半虚拟化设备模型的客户机域间通信性能优化
本文选题:域间通信 + 内核虚拟机 ; 参考:《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以虚拟化技术支持的数据中心或分布式计算中心里,各个计算资源节点、存储资源节点之间需要进行频繁的数据传输。这些节点有些是物理机,有些是部署在物理机上的虚拟机。当若干节点部署在同一台物理机上时,称这样的节点是共生虚拟机容器域。利用共生虚拟机容器域共享物理资源这一特点,可以提升它们之间数据传输的效率,即域间通信性能的优化。通过合理的服务器配置将经常发生大量数据传输的节点部署在相同的物理机上,就可以提升整个中心系统的数据吞吐量。 本文设计了一种方法来提升KVM (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内核虚拟机域间通信性能。该方法是基于半虚拟化设备模型和共享内存技术实现的,在虚拟机之间建立一个域间通信通道以简化和优化域间通信过程,研究内容主要可分为下面三个部分。 客户机与虚拟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采用半虚拟化设备模型进行优化;分离的驱动以传递数据描述符取代了从客户机到宿主机的数据拷贝;同时两端利用直接通知的方法减少了I/O处理过程中的CPU模式切换操作;前端驱动可以支持客户机内核与程序直接利用网络接口进行域间通信。 多个客户域之间的数据传输以一块共享的物理内存作为通道,在初始化阶段将其映射到自身的地址空间中;宿主机内核可以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不需要拷贝,可以直接对映射的地址进行读写访问;数据传输通道以特定格式的缓冲区保存并传递数据,缓冲区中除了数据外还包含了数据大小、缓冲区是否可读、缓冲区是否可写等控制信息;每个客户机拥有自己的接收频道,接收端的客户机只从共享内存通道中接收自身频道的数据;客户机发送时会解析目标地址并转化为目标客户机的频道标识符,并向该频道发送数据包;发送端的客户机与接收端的客户机通过一个轻量级的消息机制互相通知收发时数据包所在的地址以及所使用的域间通信通道的频道。 除了对客户机到虚拟设备,以及虚拟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优化与简化外,本文还对虚拟网卡设备的内部构造进行了修改,省略不必要的数据拷贝和收发处理过程,以达到更高的域间通信效率 最后根据上述方法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并针对该系统进行了单向吞吐量、端到端响应延时的测试实验。实验证明域间通信通道模型可以提高虚拟机域间通信的性能,并发现在域间通信过程中网络接口的模拟过程带来了主要的性能开销。
[Abstract]:In the data center or distributed computing center supported by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each computing resource node and storage resource node need to transmit data frequently. Some of these nodes are physical machines, some are virtual machines deployed on physical machines. When several nodes are deployed on the same physical machine, such nodes are called symbiotic virtual machine container domain. By u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ring physical resources in the container domain of the symbiotic virtual machine, the efficiency of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m can be improved, that is, the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inter-domain communication. The data throughput of the whole central system can be improved by deploying the nodes which often occur a large number of data transfers on the same physical machine with reasonable server configuration. In this paper, we design a method to improve inter-domain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of 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the paravirtualization device model and shared memory technology. An inter-domain communication channel is established between virtual machines to simplify and optimize the inter-domain communication process. The research cont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parts. The process of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client and virtual device is optimized by paravirtualization device model, and the data copy from client to host is replaced by separate driver to transfer data descriptor. At the same time, the method of direct notification at both ends reduces the CPU mode switching ope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 / O processing, and the front-end driver can support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lient kernel and the program directly using the network interface. Data transfer between multiple client domains uses a piece of shared physical memory as a channel, which is mapped to its own address space during initialization; the host kernel ensures that no copy is required during data transmission. The mapped address can be read and write access directly; the data transfer channel saves and passes data in a buffer of a specific format, which contains the size of the data in addition to the data, whether the buffer is readable or not. Whether the buffer is writable or not, each client has its own receiving channel, and the client at the receiving end only receives the data of its own channel from the shared memory channel. When the client sends, the destination address is parsed and converted into the channel identifier of the target client, and a packet is sent to the channel; The sender client and the receiver client notify each other of the address of the packet and the channel of the inter-domain communication channel used by the sender and receiver through a lightweight messaging mechanism. In addition to optimizing and simplifying the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lient to virtual device and virtual device, this paper also modifie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virtual network card device, omits unnecessary data copy and receive process.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er inter-domain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a prototype system is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 the above method, and the one-way throughput, end-to-end response delay test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for the system.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inter-domain communication channel model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virtual machine inter-domain communication,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simulation process of network interface brings the main performance overhead during inter-domain communi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P3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长林;;内核空间:KVM悄然驶入快车道[J];软件世界;2007年11期
2 姜华;;发现Linux KVM[J];软件世界;2007年11期
3 魏根芽;;基于RHEL5的虚拟化技术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15期
4 李昕;吴剑平;;虚拟化技术及其应用[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11年03期
5 李英;陈苏豫;;Linux虚拟化技术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文件虚拟化(File Virtualization)是什么?[J];计算机与网络;2009年08期
7 董耀祖;徐雪飞;赵云峰;;KVM开发者大会归来[J];软件世界;2007年20期
8 崔泽永;赵会群;;基于KVM的虚拟化研究及应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年06期
9 董耀祖;;社区走出Xen虚拟机[J];软件世界;2007年07期
10 蒋运宏;张晓波;朱轶;董耀祖;;开源世界的攘攘熙熙[J];软件世界;2007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胥永康;赵强;席传裕;;基于NOTES的客户机与服务器时钟同步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2 吴晓峰;;棒材和轻型材轧机的计算机管理系统[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肖钧;黄亮;;虚拟化搭配去重,双剑合璧更给力[A];2011年CAD/CAM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许乃利;徐超;吴珑;;基于AVR单片机的KVM切换模块的设计[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杨元利;;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物流课程虚拟化教学结构化分析[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6 李晓;;多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分析[A];全国第十四届计算机科学及其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7 郝彬;;企业网络中Windows NT/2000和UNIX的互操作[A];’2001天津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李洋;刘真;;网络文件系统安全性问题分析及安全策略[A];全国第十五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徐静;;端到端透明连接障碍分析[A];第十九届中国(天津)'2005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高翔;王成义;;两种分布式工作流的比较[A];全国第十四届计算机科学及其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刑小萍;复杂资源跟踪领衔软件发展[N];网络世界;2009年
2 Kevin Tolly;虚拟化到桌面[N];网络世界;2006年
3 祁金华 编译;开源与虚拟化:天生一对[N];网络世界;2007年
4 徐建华;共同推进虚拟化应用进程[N];中国质量报;2008年
5 ;虚拟化成为IT技术发展新趋势[N];人民邮电;2008年
6 凤岐;戴尔推出全新虚拟化解决方案[N];电脑商报;2009年
7 祁金华;Xen还是KVM这是一个问题[N];网络世界;2008年
8 ;虚拟化的安全梦魇[N];网络世界;2006年
9 《计算机世界》评测实验室 秦钢;分区虚拟化的真实体验[N];计算机世界;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刘洪宇;红帽虚拟化方案全面升级虚拟机与管理套件成亮点[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华才;虚拟化环境中计算效能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马汝辉;基于多核的虚拟化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张顺利;网络虚拟化环境下的网络资源分配与故障诊断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吴涛;虚拟化存储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武蕾;制造网格中资源虚拟化方法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6 夏楠;面向信息管理的支持透明计算的I/O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7 王晶;强隔离操作系统的设备虚拟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周睿;面向安全关键的虚拟化与分区操作系统研究与实现[D];兰州大学;2010年
9 赵英杰;网络存储服务器缓存替换策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石林;GPU通用计算虚拟化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圣阁;基于KVM半虚拟化设备模型的客户机域间通信性能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高清华;基于Intel VT技术的虚拟化系统性能测试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张扬;XEN下基于Intel VT-d技术的I/O虚拟化的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崔倩楠;基于云计算环境的虚拟化资源平台研究与评价[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郝旭东;Intel VT-d技术的研究及其在KVM虚拟机上的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兴邦;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内核代码保护机制[D];湖南大学;2009年
7 李守波;云环境下数学软件虚拟化关键技术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袁国钢;农业领域测量、测试仪器虚拟化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黄煜;KVM虚拟机CPU虚拟化的研究与调度策略的优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10 黄炜;虚拟化平台宿主换页内存管理机制的关键技术研究与性能调优[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15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015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