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移动云计算中弹性划分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1 11:50
【摘要】:近些年来,移动应用程序和移动设备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与PC相比,移动设备依然无法运行数据密集型应用程序。这些设备都会受到电池电量、屏幕大小、无线通信等限制。为了突破这些限制,我们可以采用移动云计算技术。移动云计算可以定义为云计算的延伸。云计算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海量的数据存储功能以及提供新的商业模式,即计算资源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移动云计算的硬件资源还包含了移动设备。这样就可以利用不同移动设备的集体传感、网络连接、存储以及计算能力来建立一个分布式的基础架构。将移动应用程序迁移到移动云平台会面临弹性划分问题。 弹性划分问题是一项复杂的问题。弹性划分的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输入因素,限制因素以及划分目标。输入因素与电池电量,网络状况,设备负载,云负载以及当前执行性能等因素相关。而限制因素是指资源消耗模型、用户需求等。划分目标可以是最低消耗,最高性能,最健壮或者最安全等。所以弹性划分方法应该基于以上因素进行划分。 根据弹性应用程序模型,本文提出了基于应用程序的划分消耗图、弹性架构、改进的(K+1)粗粒度划分算法以及划分消耗模型。改进的(K+1)粗粒度划分算法用于划分消耗图。图中点的权值是由移动设备的消耗和迁移到云服务器的消耗之和所组成。这两部分消耗可以由一些上下文信息来表示,其中包括执行时间、当前电量、网络环境以及划分概率。划分概率是由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这些信息的权重可以根据上下文感知的层次进行调节。为了适应动态环境的变化,该算法可以进行再次划分。划分消耗模型被用于存储和计算上下文信息。实验将OCR项目部署在该架构下。在不同的网络环境和输入条件下,该算法都得到了很好的执行效果。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obile applications and mobile devices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mobile devices are still unable to run data-intensive applications compared with PC. These devices are limited by battery power, screen siz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tc.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se limitations, we can use mobile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Mobile cloud computing can be defined as an extension of cloud computing. Cloud computing has powerful computing power, massive data storage and provides a new business model, that is, computing resources to provide services to users. Mobile cloud computing hardware resources also include mobile devices. A distributed infrastructure can be built using the collective sensing, network connectivity, storage, and computing capabilities of different mobile devices. Migrating mobile applications to mobile cloud platforms will face a problem of elastic partitioning. Elastic partition is a complex problem. The results of elastic partitioning ar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input factors, limiting factors and dividing objectives. Input factors are related to battery power, network status, device load, cloud load, and current execution performance. The limiting factors are the resource consumption model, user demand and so on. The goal can be the lowest cost, the highest performance, the most robust or the safest, etc. So the elastic partition method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bove factors. Based on the elastic application model,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lication-based partition consumption graph, an elastic architecture, an improved (K1) coarse-grained partitioning algorithm and a partitioning consumption model. The improved (K 1) coarse-grained partitioning algorithm is used to partition the consumption graph. The weights of the midpoint are composed of the consumption of mobile devices and the consumption of migration to cloud servers. These two components of consumption can be represented by some context information, including execution time, current power,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partition probability. The probability of division is derived from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historical data. The weight of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aware hierarch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dynamic environment, the algorithm can be divided again. The partition consumption model is used to store and compute context information. The experiment deploys the OCR project under this architecture. Under different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input conditions, the algorithm has a good performance.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P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延辉;李蜀瑜;梁艳华;;自适应中间件中的上下文感知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刘珂;张志鸿;;支持移动计算的上下文感知中间件[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33期

3 李士宁;杨丽平;;一种新的脑-机接口与上下文感知结合的架构研究[J];无线通信技术;2009年03期

4 余慧;;普适计算[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饶文碧;易健康;张丽;;觉察上下文计算系统模型研究[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年04期

6 王英华;;移动计算中间件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16期

7 王斌;邹文;盛津芳;孙英;;新的普适计算环境下上下文缓存置换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1年08期

8 任思佳;高玉琢;;基于策略的动态自适应中间件系统设计[J];宁夏工程技术;2009年01期

9 郑笛;朱珊;;普适计算环境下上下文不一致性的消除算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01期

10 滕吉;朱珍民;;一种用户态活动感知计算模型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守芳;金浩;魏鲲;仲婷;潘金贵;;上下文感知综述[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2 郑笛;贾焰;韩伟红;邹鹏;;普适计算环境下支持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部署框架[A];第二十三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6年

3 方勇;何文才;王仲文;;CGI应用程序的安全问题与对策[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Eric Giguére;;使NetBeans开发的移动应用程序更安全[A];促进企业信息化进程——第九届中国Java技术及应用交流大会文集[C];2006年

5 赵树璋;;SaaS架构现状及发展趋势[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大华;丁辉;吴向阳;赵毅强;孙毓忠;;面向智能电网的电力云计算架构[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肖晴;;移动互联网业务“云+端”架构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8 李云锦;周芹;黄跃峰;何亚鑫;;基于.NET平台的插件式GIS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立志;;Web应用程序的性能优化[A];2011年CAD/CAM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张磊;俞建新;;上下文感知在导游系统中的应用[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Gartner建议采用五大方式[N];人民邮电;2011年

2 本报记者 周源;共享IT架构选购之道[N];网络世界;2010年

3 本报记者 邹大斌;QNX:微内核架构奠定安全基础[N];计算机世界;2011年

4 《网络世界》记者 于翔;混合交付:云只是途径之一[N];网络世界;2011年

5 江西 姚钦;应用程序时内存不足之解决办法[N];电子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赵谨娜;IBM X架构:技术为本 用户为先[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7 闫娜;十年磨剑 Sun再造系统帝国[N];通信产业报;2004年

8 刘丹;Altair公司将收购Mecalog Group[N];大众科技报;2006年

9 孙丽华;对抗威胁:一场与时间的竞争[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10 博文 编译;向SOA迁移的四个步骤[N];计算机世界;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蒲海涛;物联网环境下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智能交互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2 万能;上下文感知计算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王立才;上下文感知推荐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郑笛;基于上下文感知服务的构件化中间件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丁春;交互和波动情景的有限上下文预测计算[D];天津大学;2010年

6 詹骞;基于Ajax/REST的GIS WEB服务研究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林欣;跨智能空间上下文共享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杨阳;板壳的磁弹性与流体弹性问题的混沌运动分析[D];燕山大学;2010年

9 杨荣;一维非弹性粒子系统中的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林甲灶;构建个性化智能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卓然;移动云计算中弹性划分方法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2 胡媛;智能移动空间中上下文感知模型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李彦达;基于上下文感知应用的移动式旅游服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陈勇江;基于智能客户端的主题学习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俞建华;基于业务规则的远程教学教务系统研究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6 王一非;普适环境下上下文感知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梁晶;上下文感知计算及其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乐;基于本体的上下文感知计算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杨世利;基于上下文感知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宋立森;普适计算上下文感知中间件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07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407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2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