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UM-BUS总线通道故障检测方法

发布时间:2019-11-15 09:24
【摘要】:UM-BUS总线是一种可动态重构的高速高可靠通信总线,提出了一种三段式通道健康状态检测方法,构建了一个通道健康状态表,实现了通道故障的在线实时检测与动态标记,通过动态重构将通信数据动态分配到健康通道上进行传输,保证了总线在通道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的正确通信.通过UM-BUS总线实际系统测试与仿真验证表明,此设计的故障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各种通道与节点故障,能够满足UM-BUS总线系统的应用需求.
【图文】:

数据流图,总线协议,数据链路层,故障管理


b/s;通过多通道的动态冗余与故障重构,可实现对最多31个通道故障的动态容错;采用主从命令应答式的远程存储访问协议,为系统提供了灵活的远程非智能扩展能力.UM-BUS总线的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图1UM-BUS总线拓扑结构图如图2所示,UM-BUS通信协议分为处理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三个层次.数据链路层又分为数据缓冲子层、传输子层和MAC子层.处理层是UM-BUS通信协议模型的最上层,完成总线通信的管理工作并将部分信息反馈给外接设图2UM-BUS总线协议模型与数据流图备或上层应用.数据链路层完成通道故障管理与数据动态分配功能,是UM-BUS总线协议的核心部分.其中数据缓冲子层提供了一个260×32位数据缓冲存储器,用来在通信过程中对通信数据进行存储;MAC子层完成通道管理、故障检测、通道健康状态表维护、通道数据组帧与解帧等功能;传输子层实现通信数据的分组传输,,根据通道健康状态表,实现数据在健康通道的均衡分配.UM-BUS总线使用双绞线传输,采用8b/10b编码方式,物理层完成数据编解码、差错校验、字符同步、时钟同步等功能.数据通信时,发送端通过处理层构建通信数据包,暂存到数据缓冲层.然后由传输子层根据来自MAC子层的通道健康状态信息表对待发数据进行动态重构,将数据包动态均衡的分配到所有的可用通道上.物理层对分组数据包进行收发的包装,经过8b/10b编解码转换成比特流传送.在接收端,物理层对比特流进行时钟同步,8b/10b解码,通道数据解包.然后由传输子层根据来自MAC子层的通道健康状态信息表对

流程图,总线故障,主节点,故障检测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5年阶段;③检测结果确认阶段.每个阶段分别由主节点或从节点发送相应的检测包.由于检测包采用固定格式,传输时间均为90~116位时,因此,将各个阶段时间长度均固定为128个UM-BUS总线传输位时(在通道速率为100Mb/s时,共1280ns).图4UM-BUS总线故障检测算法示意图(1)主节点故障检测流程对于主节点,收到上层的检测启动信号后,进入检测命令发送阶段①,从所有通道上同时向从节点分别发送一个检测命令包,并启动一个定时器,定时到128位时后,转入检测状态应答阶段②.在检测状态应答阶段②,主节点将其定时器清0,重新开始定时,从各通道上接收从节点发送的检测应答包.定时至128位时后,转入检测结果确认阶段③.进入检测结果确认阶段③,主节点同样将定时器清0,重新开始定时.然后,从所有收到检测应答包的通道上向从节点发送检测确认包.待定时至128位时后,结束通道检测过程,更新主节点中的通道健康状态表.通道检测过程中,若某一通道能够收到检测应答包,表示主从节点可以通过该通道正常通信,在健康状态表中将其标记为健康通道.否则,通道线路或节点出现了故障,主、从节点不能在该通道上正常通信,将其标记为故障通道.(2)从节点故障检测流程对于从节点,其通道检测过程是被动的.当某一通道收到给本节点的检测命令包后,从节点立即进入检测命令发送阶段①,并启动一个定时器.由于检测包传送时间为90~116位时,从节点最快要在检测命令包发出90位时后才能完全收到它.因此,从节点的定时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九龙;;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现状和发展建议[J];航天器工程;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董立珉;刘源;徐国栋;李鹏飞;;卫星系统网络节点的智能化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4期

2 陶盖;黄维达;杨争光;;微小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结构优化及试验建议[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4年05期

3 张利彬;刘泳;申景诗;;星载局域网的千兆光以太网卡设计[J];航天器工程;2009年01期

4 李姗;骆培;安军社;;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通用测试系统设计[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5 刘强;王旭;李志刚;;双口RAM在多CPU小卫星综合电子计算机中的应用[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年11期

6 盖建宁;樊友诚;沈莉;李杰;;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综合电子分系统方案[J];上海航天;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限德;快速响应小卫星测试理论与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田贺祥;微小卫星综合电子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吴限德;快速响应空间小卫星测试理论与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董立珉;星间/星内无线通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明圣;星上一体化综合电子系统FDIR框架设计及故障检测隔离机制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邬天博;面向深空探测的自主数据管理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蔡曦;一种星内网络系统构架的选型及实现[D];复旦大学;2008年

4 姜毅;深空探测器星务管理系统方案设计与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宋志成;卫星综合业务单元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董仲博;航天器配电热控管理一体化产品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占丰;小型化星载电子系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于

本文编号:2561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561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e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