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硅CMOS工艺的SRAM单元SEU加固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P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常,李淑媛,姜华,刘建成,唐民,赵洪峰,曹洲;单粒子效应实验的新进展[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0年00期
2 宋钦岐;单粒子效应[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89年12期
3 孟庆茹,赵大鹏,鲍百容;空间粒子环境对单粒子效应影响的比较[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4年02期
4 刘建成;滕瑞;史淑廷;杜守刚;王鼎;;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SRAM单粒子效应测试技术新进展[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8年00期
5 王丽君;空间电子学的单粒子效应[J];空间电子技术;1998年04期
6 李国政,王普,梁春湖,王燕平,叶锡生,张正选,姜景和;单粒子效应模拟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7年03期
7 高山山;苏弘;孔洁;千奕;童腾;张战刚;刘杰;侯明东;孙友梅;;SRAM单粒子效应监测平台的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1年02期
8 周俊;王宝友;;半导体器件单粒子效应用标准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9年06期
9 刘建成;滕瑞;史淑廷;王鼎;杜守刚;;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SRAM单粒子效应测试系统的技术改进[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9年00期
10 王长龙,沈石岑,,张传军;星载设备抗单粒子效应的设计技术初探[J];航天控制;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志锋;罗宏伟;;脉冲激光模拟单粒子效应研究进展[A];2010第十五届可靠性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建成;滕瑞;史淑廷;王鼎;杜守刚;;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SRAM单粒子效应测试系统的技术改进[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C];2010年
3 林云龙;叶宗海;朱光武;蔡金荣;王世金;都亨;侯明东;刘杰;汪幼梅;路秀琴;郑涛;卢希廷;;单粒子效应研究的地面模拟[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侯明东;刘杰;李保权;甄红楼;;单粒子效应实验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贺朝会;李永宏;杨海亮;;单粒子效应辐射模拟实验研究进展[A];第一届中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摘要文集[C];2006年
6 刘杰;;元器件单粒子效应的加速器地面测试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7 黄建国;韩建伟;张庆祥;黄治;陈东;李小银;张振龙;;脉冲激光模拟单粒子效应机理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路秀琴;刘建成;郭继宇;郭刚;沈东军;惠宁;张庆祥;张振龙;韩建伟;;重离子单粒子效应灵敏体积及电荷收集研究[A];第一届中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摘要文集[C];2006年
9 刘杰;侯明东;李保权;孙友梅;刘昌龙;王志光;金运范;;高能质子单粒子效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途径[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10 叶宗海;林云龙;蔡金荣;韩建伟;朱光武;候明东;;单粒子效应的地面综合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兵;质子引起纳米SRAM器件单粒子翻转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2 于成浩;功率MOSFET单粒子效应及辐射加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3 王晓辉;大规模数字逻辑器件的单粒子效应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4年
4 余永涛;脉冲激光模拟SRAM单粒子效应的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5年
5 刘必慰;集成电路单粒子效应建模与加固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耿超;微纳级SRAM器件单粒子效应理论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4年
7 习凯;微电子器件质子单粒子效应敏感性预估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6年
8 熊磊;面向程序级的软错误容错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邢克飞;星载信号处理平台单粒子效应检测与加固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王同权;高能质子辐射效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栋梁;基于GEANT4的单粒子效应预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文琦琪;单粒子效应分析与电路级模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陈子洋;基于体硅CMOS工艺的SRAM单元SEU加固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4 崔力铸;基于先进半导体器件模型仿真的单粒子效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5 史冬霞;数字集成电路老化预测及单粒子效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6 张越;槽栅功率MOSFET单粒子效应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7 李超;FinFET器件单粒子效应仿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8 陈天阳;单粒子效应对卫星光通信中DSP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杜洋;光子引入的单粒子效应[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刘永乐;单粒子效应数据库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0年
本文编号:2589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589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