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基于无线通信的游戏控制器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31 03:16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的3D游戏手柄控制器设计。在系统设计中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整个系统按照功能划分为三大部分,即控制器遥控端部分、无线收发部分、以及PC端接收及显示部分。控制器遥控端部分以微处理器STM8S为核心,主要负责采集手柄控制器加速度单元、角速度单元、按键单元、马达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编码打包;无线通信收发部分是基于无线射频收发A7105芯片而设计的,其功能是完成手柄数据的无线传输;PC端接收及显示部分是用C++编写,接收部分对接收端数据进行处理,然后通过RS232串口传递到PC机3D游戏软件应用层,实现对3D游戏操作的目的。 设计成果是一个外置式手持设备。经过大量软硬件测试分析,本设备灵敏度高、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易于扩展。因此本设计适用于包括3D游戏的大部分电子游戏。
【图文】:

电子游戏,通道对,人机交互,人机交互模式


戏的整个过程始终是单通道、单线程的人机交互。随着电子科技以及3D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游戏信息不再局限于视觉,获得的渠道拓扩到人体的多个器官和部位。因此电子游戏的发展趋势将是多线程操作、多通道反馈的人机交互模式〔艺〕,如图1.1所示。

框图,内部结构,框图


基于手柄功能与成本考虑,首先选用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典型的系列有ATMEGE系列和STM系列。方案一:MEGE系列中典型AVR单片机是1997年由ATMEL公司研发出的增强型内置Flash的R工SC精简指令集高速8位单片机。此单片机的运算能力强,软件编程灵活,自由度大。但若采用AVR单片机为核心,,虽然能够实现对外围电路的智能控制,但系统中的核心控制部件使用AVR时,为了满足游戏手柄主控核心系统功耗低的要求,需在外围电路上加上附加集成电路,这就使整个硬件电路变得复杂,也使得系统的性价比偏低。方案二:STM系列中典型意法半导体的STMS微控制器采用意法半导体独有13Onm制造工艺,先进的8位CPU内核的成本效益和节能优点,结合32位存储器接口和3级流水线架构等创新技术,最高处理性能达到ZOMIPS。STMS系列还有更多特色功能,例如,16MB的地址空间、强化的索引寄存器和堆栈指针操作,先进寻址模式支持最佳代码密度和实时性能。为加快算术运算速度,该系列产品还提供附加指令〔7〕。sTM8sxx内部结构框图如图2.4如示。夕卜言口二生复复位模块块块块块时钟控制器器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P33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苏岩,王寿荣,周百令;硅微型两自由度振动轮式陀螺仪原理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2 张海涛,阎贵平;MEMS加速度传感器的原理及分析[J];电子工艺技术;2003年06期

3 闫子波;魏鸣;;微机械陀螺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J];电子设计技术;2009年09期

4 张文娜;黎宁;;基于蓝牙跳频原理的通信系统仿真[J];福建电脑;2010年08期

5 徐钤;王杰;;基于IA4420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9年01期

6 方鑫;党宏社;;发射机控制器显示控制手柄的Windows CE操作系统移植[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王琳琅,张伯珩,边川平;Windows环境下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的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佩君;无线传感器网络收发机芯片设计[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吴雪琴;基于蓝牙技术的计算机间通信[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2 徐林;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3 徐泽华;一种基于CAN接口的数字式控制手柄研制及其功能测试软件设计[D];中南大学;2003年

4 韩蕾;中国电子游戏产业链及赢利模式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07年

5 付丽华;基于微功率RF芯片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柴骅;游戏控制器“人—机—环境”模型的构建[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司浩乐;基于Windows CE的显示控制手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8 王伟;基于Freescale微处理器的小型火炮角度伺服控制系统[D];中北大学;2009年

9 辛梅;便携式无线收发心电信号检测仪设计[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08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608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b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