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环式自学自育法”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15:19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技、人才、教育等方面日益显示出它的广阔空间和强大生命力。信息革命时代,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面对知识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职业技术技能,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针对目前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养相对普通高校学生较差的现状,改革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能更有效地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提高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有针对性地调研、收集、分析、整理大量有关合作学习的资料,根据计算机学科特点和高职学生心理特点,采用行动研究、实验、文献分析及调查访谈等方法,联系我校实际及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结合课堂实例来探讨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采用“环式自学自育法”学习模式的必要性及有效性。“环式自学自育法”学习模式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实践证明,“环式自学自育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自学自育”能力。通过实验前测和后测数据的对比发现:“环式自学自育法”学习模式适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验班学生学习兴趣、合作意识、交往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明显优于控制班。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采用“环式自学自育法”学习模式仅是一种尝试,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探索的地方。例如,在“环式自学自育法”学习模式的实施中很难做到每节课所设计的学习内容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很难照顾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时间与条件的限制,在实验班中开展的教学实验,时间较短,虽有教学效果,但还需要大量的教学实践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严格论证,使其从课程内容到组织形式更加科学、合理。“环式自学自育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人际关系、学习成绩等都有积极的影响,如何在课堂上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基础差的学生得到帮助和提高,最终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尝试中继续对“环式自学自育法”学习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构建出完善、适用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P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彩雁;;“切块拼接法”之合作学习策略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7期

2 吕文光;;浅谈计算机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3 孙磊;;Web 2.0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1年06期

4 周新莲;许兴业;;提高程序设计语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生成性[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曾敏;徐劲松;孙知信;许公全;;问题导向型课程设计的实施评价[J];无线互联科技;2011年03期

6 肖玉英;;《音响》课程创新教学新思路[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2011年07期

7 王东群;丁川原;;“1146”电子学案教学模式探究[J];河南教育(下旬);2011年Z1期

8 李伟伟;;异地学习性采访的着力点[J];青年记者;2011年26期

9 顾巍;;Flash课堂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J];学周刊;2011年04期

10 刘景波;杨国忠;;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的评价[J];中小学电教;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月菊;;浅谈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2 张丽红;;历史情境体验型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3 马金春;;浅析《体育与健康》合作学习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金丽颖;党丽英;杨怀英;;合作学习:运动生物力学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A];第八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96年

5 李京诚;;合作学习理论与体育合作学习实践[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陆美红;;谈低年级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7 杨华聪;;合作学习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8 任旭东;;将合作学习贯穿于政治教学的始终[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9 袁义厘;耿桂灵;孙巧云;;合作学习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A];2006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黄建军;辛键;;关于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赣榆县金山镇中心小学 赵倩;小学生“循环习字”作业中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2 许晓川 卢红;合作学习的理念[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王凯 聂俊;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该做些什么[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魏明莉(作者单位:郓城县实验中学);如何走合作学习之路[N];菏泽日报;2005年

5 天津市天津中学 张素兰;还应对合作学习进行本源性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张家洼街道成技校 宋敏芳;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性[N];莱芜日报;2008年

7 永寿县店头中学 刘俊锋;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全面促进有效教学[N];咸阳日报;2009年

8 黄小蓉;美术教学中的合作学习[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9 王晓静;合作学习 教学相长[N];济宁日报;2009年

10 孔凡莲;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索[N];济宁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蓓菲;小学语文小班化合作学习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汪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模型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阎建军;长期利润模型及其在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4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赵建华;Web环境下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构建的理论与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任剑锋;非面对面CSCL交互行为促进策略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郭淑娟;复杂网络的混沌同步与参数估计[D];上海大学;2010年

8 王秀丽;大学生团队学习的有效运行机制与培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李怡明;基础教育均衡视域下异质化教学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彭杜宏;基于问题解决的大学生团队学习认知互动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少霞;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竞争—合作学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思维;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倩;一项基于任务和小组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4 张霞;新课程下高中政治课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徐波;合作学习理论背景下博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雅慧;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闽;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在《高中牛津英语》教学中的实施[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唐宝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郑婷婷;团体凝聚力对小组外语合作学习有效性影响的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马蓉;英语课堂中的合作学习[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18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618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8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