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点触摸技术的人机交互研究
【图文】:
器为输出设备的传统人机系统不同的是,多点触摸计算机的输入和输出全都集中在同一个触摸屏上。根据Nol~man的人机交互模式,画出多点触摸人机交互系统模型图,如图1一1。在图中右边红色的圆形代表用户及其行为,中间灰色圆形代表输入和输出设备,而左边绿色的圆形代表系统的内部逻辑,绿色和灰色圆形组成了整个多点触摸系统。由图可以直观地看出在用户与多点触摸系统进行交互的过程中,手势是系统内外和软硬件之间沟通的桥梁,手势是多点触摸人机交互系统的核心。手势、触摸点检测、手势识别、视图更新、屏幕显示是多点触摸人交互模型中的重要要素。其中,手势涉及到手势的定义和设计、手势动作描述、手势运动特征、手势映射的任务等:手势识别是通过手势识别算法来实现;触点检测和屏幕显示则由触摸屏完成:视图更新由图形界面开发工具编写程序实现。这些构成了本文的研究课题。馨馨叠图1一l多点触摸人机交互系统模型图
在这两层电阻层之间有许多细小(小于千分之一英寸)的透明隔离点把它们隔开绝缘(如图2一3〔〕了〕)。当手指接触屏幕,两氧化锢导电层在触点位置就有一个接通,因其中一面导电层接通Y轴方向的5V均匀电压场,使得侦测层的电压由零变为非零,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P33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春;朱麟;吴立宝;;基于笔交互的教学软件框架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1期
2 向辉,孟祥旭,杨承磊;山东大学考古数字博物馆设计与实现[J];系统仿真学报;2003年03期
3 刘俊中;樊银亭;金鹏;张tb;滕东兴;;笔式服装工艺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信息化纵横;2009年08期
4 方斌;杨益平;;面向虚拟装配的双手交互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1年03期
5 王德鑫;张茂军;熊志辉;刘青宝;;四路摄像头协同的多重触控系统[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9年10期
6 ;手势遥控电视频道[J];现代班组;2008年11期
7 ;SmartMOUSE,触控板也玩手势操作[J];电脑与电信;2006年Z1期
8 刘勇;;借助小插件 IE也能识手势[J];电脑迷;2006年23期
9 张瑞莹;;探讨手势中词藻活动作用新进展[J];消费导刊;2009年12期
10 daigua;;鼠标手势并不是浏览器专用[J];电脑爱好者;2008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罗迈;;人机交互是网络课程的精髓[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万刚;李锋;;基于目标的视点控制算法研究[A];第二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6)——第2届中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06)论文集[C];2006年
3 王延江;袁保宗;;软件Agent及其在多功能感知系统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4 张昀;赵荣椿;赵歆波;周圆;郑江滨;;视线跟踪技术的2D和3D方法综述[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5 苗梅;Gerhard Weber;;推广可达性[A];第四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魏发远;邓克文;王峰军;陈新发;;复杂产品的电缆布局方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7 孙东礼;;人机交互水深自动编辑程序的开发[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大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张丽萍;刘正捷;张海昕;陈军亮;夏季;;数字电视用户界面设计[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9 万刚;李锋;曹雪峰;於建峰;李科;;战场环境仿真中视点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践[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10 万建华;熊盛青;范正国;;人机交互反演方法在铁矿资源量估算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文利;人机交互新时代[N];电脑报;2011年
2 戴国忠;人机交互进入第三代[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3 邹大斌;多点触控:进入人机交互新时代[N];计算机世界;2010年
4 本报记者 滕继濮;人机交互:理想境界还有多远?[N];科技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意轩;人机交互渐行渐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6 北京 艾西其;电视的手势输入操作[N];电子报;2010年
7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博士,微软雷德蒙研究院可视化及互动领域研究员 Desney Tan;人机交互 那些触手可及的梦想[N];电脑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滕继濮;人机交互:技术为人服务[N];科技日报;2011年
9 袁楚;人机交互进化论[N];电脑报;2010年
10 常丽君;手势追踪界面降低成本成为可能[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旭;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人体动作识别与交互[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沙亮;基于无标记全手势视觉的人机交互技术[D];清华大学;2010年
3 胡馨月;面向个性化学习的体感计算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德鑫;四路摄像头协同多重触控技术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廖峗;基于裸手的自然人机交互关键算法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刘乐元;面向有限资源平台人机交互的人手检测与跟踪[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钱志勤;人机交互的演化设计方法及其在航天器舱布局方案设计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8 熊友军;基于增强现实的遥操作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程成;虚拟环境人机交互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2年
10 赵新灿;增强现实维修诱导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红艳;基于多点触摸技术的人机交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卫谊;基于动态手势的人机交互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狄海进;基于三维视觉的手势跟踪及人机交互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1年
4 张为中;多触摸环境下的软件交互方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张鹏;基于视觉的手势检测与识别算法及其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剑飞;基于视觉的实时手势跟踪与识别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7 翁汉良;基于单目视觉的手势识别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8 王衡;基于自适应活动轮廓模型的手势跟踪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9 尹乾毅;基于多点触摸系统的手势库架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宋晓娜;基于认知模型的运动人手三维跟踪方法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63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663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