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闪存的缓冲区管理算法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P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春莹;固态存储器:存储的发展方向[J];个人电脑;1999年12期
2 KlausBaasch;精挑细用移动存储卡[J];新电脑;2002年09期
3 ;业界要闻[J];世界电子元器件;2004年04期
4 阿难;;Spansion综合NOR和NAND ORNAND闪存架构诞生[J];每周电脑报;2004年45期
5 崔晓楠;;有望取代NOR闪存的新型存储技术:PRAM[J];今日电子;2007年01期
6 王日方;;Windows Vista新特性——闪存变内存[J];大众硬件;2007年01期
7 ;闪存加速:存储性能提升利器[J];新电脑;2008年04期
8 水浪;市场一览之产品前瞻[J];电脑爱好者;2000年13期
9 ;意法半导体推出40MHz内置嵌入式闪存的16位汽车级微控制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2年05期
10 ;扑面而来 闪存风暴[J];数字生活;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芳;刘志龙;肖侬;刘必欣;;一种基于数据压缩的高效闪存转换层设计[A];2010年第16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大会(IST2010)论文集[C];2010年
2 汤显;孟小峰;;FClock:一种面向SSD的自适应缓冲区管理算法[A];NDBC2010第27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A辑一[C];2010年
3 吕雁飞;陈学轩;崔斌;;基于闪存的数据库性能评测与优化分析[A];第26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B辑)[C];2009年
4 戴昱;黄德才;;基于多片闪存的热数据识别方法[A];全国第22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11)暨全国第3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SCA·2011)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刘慧娟;张奕黄;;嵌入式系统中闪存数据完整性处理方法[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叶汉能;姚茂群;赵武锋;;通用型引导装载程序中闪存驱动的设计[A];浙江省电子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赵辉;杨濮源;岳丽华;金培权;;FEP:一个软硬件集成的闪存数据管理实验平台[A];NDBC2010第27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B辑)[C];2010年
8 周大;梁智超;孟小峰;;HF-Tree:一种闪存数据库的高更新性能索引结构[A];第26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A辑)[C];2009年
9 高山;;热像仪非均匀性修正系数的串行下载[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E 光电子器件技术专题)[C];2006年
10 梁智超;周大;孟小峰;;Sub-Join:一种闪存数据库的查询优化算法[A];第26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A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翔;找回在Windows 2003中 失落的闪存[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我心如月[N];电脑报;2003年
3 河南 曹长亮;劣质电源导致USB闪存不能正常使用[N];电脑报;2004年
4 黄春华;前两月广东闪存卡出口超两亿美元[N];国际商报;2007年
5 王军;点石成金[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6 徐海涛;为闪存式MP3找个伴[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刘晖;一次势在必行的进攻[N];计算机世界;2002年
8 本报记者 刘晖;闪存卡的战国时代[N];计算机世界;2003年
9 徐英;闪存之争谁会是赢家[N];中国商报;2002年
10 高晨光;闪存新技术——Mirror Bit[N];电脑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培;闪存的存储管理及索引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徐昶;基于闪存的数据库存储引擎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沾沾;闪存存储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吴限德;快速响应空间小卫星测试理论与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吴限德;快速响应小卫星测试理论与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朱岩;基于闪存的星载高速大容量存储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6年
7 周胜;并行数据库系统PBASE/3数据缓冲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0年
8 伍微;导航接收机实时调度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胡洋;高性能固态盘的多级并行性及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汪陈应;XML数据编码与存储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面向闪存的缓冲区管理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苏轩;闪存存储设备仿真平台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廖定柏;面向闪存数据库的缓冲区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翟建东;闪存碎片影响分析与闪存数据库索引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崔凯;混合结构闪存索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任栋梁;嵌入式闪存测试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吴丽娟;基于串行闪存的数据采集存储系统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8 戴昱;星载多片闪存磨损均衡策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9 孙鑫;多通道闪存控制器模块化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邓雪梅;闪存驱动与管理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89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689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