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自我效能、表现期望对普适计算科技接受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P3-05
【图文】:
计算发展三阶段[1]
变量[6][7]。在其他流派中,有些侧重于组织层面的成功实现[8]和任][10]。这些流派中每一个都对于信息科技的用户接受有着重要和独向作为行为(例如,使用)的预测是很重要,并且在过去的信息科中得到了很好的完善的证实[11][12][13]。图 2.2 介绍了作为本文基个体信息科技接受模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芬;;下一代计算模式:普适计算[J];硅谷;2011年15期
2 朱彩萍;;普适计算环境下的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与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17期
3 马倩;;基于普适计算技术的智能图书馆原型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4 郭丽娟;;普适计算技术支持下的泛在学习[J];才智;2011年22期
5 周文嘉;黄林鹏;陈俊清;;普适环境中的动态更新模型[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1年08期
6 孙向军;陆勤夫;;基于云计算的模型服务平台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1年08期
7 王斌;邹文;盛津芳;孙英;;新的普适计算环境下上下文缓存置换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1年08期
8 童晓渝;张云勇;徐雷;;智能普适网络[J];通信学报;2011年07期
9 叶小艳;侯广坤;;个人信息素养教育与自主学习[J];情报探索;2011年06期
10 叶剑;李锦涛;朱珍民;史红周;杜静;;面向普适计算的分布式模糊推理Petri网建模及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威;史殿习;;OSGi4HSI:普适计算环境下的异构服务集成框架[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2010年
2 吴荣泉;钱立群;;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A];普适计算及其软件新技术——第三届长三角计算机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3 陆闻天;陶先平;吕建;;普适计算环境中隐私保护的研究与进展[A];第二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6)——第2届中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06)论文集[C];2006年
4 饶翔;张瞩熹;史殿习;尹刚;丁博;王怀民;;普适计算透明通信关键技术[A];第四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张磊;陈渝;史元春;;PerTester:一个可配置化的普适计算测试平台[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2010年
6 叶剑;李锦涛;史红周;朱珍民;郭俊波;顾晓光;;面向普适计算的虚拟桌面服务系统设计[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7 ;前言[A];普适计算及其软件新技术——第三届长三角计算机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8 孙正兴;;环境智能—普适计算时代的计算服务模式[A];普适计算及其软件新技术——第三届长三角计算机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9 邸锦;苗振江;杨晓晖;;基于关键词识别及主题检测的智能家庭普适计算系统[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叶俊民;綦志勇;;基于计算元的普适计算的系统结构框架研究[A];第18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09)、第5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09)、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旭东;手机将进入普适计算时代[N];中国电子报;2004年
2 徐光yP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无所不在的普适计算[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刘霞;普适计算让你同享多台计算机[N];科技日报;2010年
4 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 邱善勤 王常青;普适计算:蓝海有多宽?[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5 陈超;信息社会也须以人为本[N];科技日报;2009年
6 谢伟凯 徐光佑 史元春;普适计算[N];计算机世界;2002年
7 ;奠定普适计算的基础[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8 英特尔公司普适计算策略研究项目主任工程师 Roy Want;普适计算中的安全和隐私问题很重要[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9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训练部部长 王怀民;普适计算:融入生活的下一代计算技术[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10 荆晶;“最小计算机”问世,或开启“普适计算”时代[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霄;基于普适计算的协同制造执行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勇;具有环境感知的普适计算服务自适应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韩松乔;普适计算中面向移动的软件自适应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廖渊;普适计算环境下一种基于QoS的服务构件组合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年
5 彭志宇;普适计算环境下的隐私保护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马守明;基于WSN的普适计算情景感知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刘志强;普适计算环境下基于场景的可配置服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姚琳;普适计算中实体认证与隐私保护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曾帅;普适计算环境下的信任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黄润才;普适计算中基于任务驱动的动态服务集成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斌;普适计算环境下轻量级中间件平台的研究和实现[D];浙江大学;2005年
2 陶莎;普适计算环境下服务发现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王志刚;普适计算环境中上下文信息服务系统研究与实现[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4 王德鹏;一种Agent普适机器学习分类器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徐金星;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与设计[D];浙江大学;2005年
6 刘瑶;基于普适计算模式下的数字家庭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易健康;觉察上下文计算软件支持环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罗功宸;普适计算多相性及个人智能环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王安文;可穿戴计算平台结构设计与实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江峰;构件化嵌入式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25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725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