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支持SIMD模式的64位桶形移位器设计

发布时间:2020-07-10 21:56
【摘要】: 随着微电子集成电路技术与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的快速发展,64位计算已成为当今微处理器发展的主流。移位器被集成在各类微处理器中,用来完成微处理器中要执行的各种移位指令和微操作。设计者通常根据移位器要实现的功能采用相应的结构和电路,一般单一功能移位器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而要在一个移位器中实现多种移位操作,结构就相对复杂、实现难度大。 本文描述了一种支持单指令多数据模式(SIMD,Single-Instruction Multi-Datamode)的64位多模式桶形移位器(64b-MMBS,64-bit Multi-Mode Barrel Shifter)设计,实现的功能包括SISD模式及SIMD模式下的算术、逻辑和循环移位,并产生零标识和溢出标识位。 本文首先根据功能需求总结了四种结构:基于选择开关的数据反转桶形移位器、基于掩码的数据反转桶形移位器、基于掩码的补码桶形移位器及基于掩码的反码桶形移位器;然后采用半定制设计方法对这四种结构分别进行设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掩码的数据反转桶形移位器在0.18μm工艺综合后的延迟(1.30ns)和布局布线后延迟(1.679ns)相对其它结构都是最优的。由于移位器是微处理器中的关键部件,所以针对基于掩码的数据反转桶形移位器采用全定制设计作深入优化,得出的电路级延迟为0.94ns,版图延迟为1.553ns。经MPW投片后测试结果正确,性能可达700M;最后,基于IP复用设计方面的考虑,将全定制设计的移位器进行IP化,主要包括时序和功耗建模、测试建模、物理建模以及功能建模。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P332
【图文】:

原理图,主要设计,方法,设计方法


从VLSI时代迈进了ULSI时代。深亚微米工艺所带来问题的同时,也使得设计方法产生了重大的变革[51[61[刀[3]。在EDA工具技术推广普及的条件下,目前流行的主要设计方法为3种类型,如图1.1所示。图1.1目前流行的主要设计方法(l)基于时序驱动的设计方法基于时序驱动的设计方法,无论是HDL描述还是原理图设计,特征都在于以时延优化为目标的着眼于门级电路结构设计用全新的电路来实现系统功能,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完成规模较小数字系统集成的设计。对于规模较大的系统级电路,第3页

移位指令,难点,百分比,移位器


移位器的原因是在满足性能要求的情况下尽量提高它的功能可配置性。移位器是数据通路中的关键模块。对于各种处理器,移位指令都占有相当的比例,如图1.3用测试程序SPECint95对NnPS一 nISA做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有5.9%的指令为移位指令〔’6]。鉴于此,提高移位器的性能对整个处理器的性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斗峨l侧灿汰脂万m翻软蜘 mjp勺卯鲜代的麟。叹能”O柳咙眼响图 1.3移位指令所占百分比本文的创新与难点主要表现在:1.在前人设计的基础上,改进了4种可以工作在不同模式下移位器的结构,这些结构都可以实现多模式的多移位操作,包括循环移位、逻辑移位以及算术移位,并产生一些结果符号位(如零标识位和溢出标识位)。2.用电路的形式实现这四种结构。本文中,先用半定制设计方法分析对比各个结构的性能,后用全定制设计方法对性能最好的结构作深入优化。半定制设计过程中

示意图,并行移位,示意图,左移


(a)4个操作数并行左移伯)2个操作数并行左移图2.1并行移位示意图表2.1为b=3的16位移位的各种操作的真值表,图2.1为并行逻辑左移示意图。零标识位为1即所有移位输出为全O。当实现算术左移操作时,移出的任何一位与符号位不同,则表示溢出,且ove闭ow等于1;对于其它移位操作不产生溢出第9页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秀龙,孟坚,陈军宁,柯导明,时龙兴,孙伟锋;加场极板LDMOS的击穿电压的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2 董小波,金西,谢家纯,易波;基于C代码的PSpice器件模型的实现方法[J];半导体技术;2002年11期

3 陈新武,陈朝阳;SOC的低功耗快速测试[J];半导体技术;2004年11期

4 霍玉柱;商庆杰;杨霏;潘宏菽;;提高SiC MESFET栅金属平坦性的方法[J];半导体技术;2010年03期

5 李惠军,徐永勋;深亚微米集成工艺仿真系统TSUPREM-4的功能及应用[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02期

6 周剑波;巩宪锋;王长松;孙宏林;;利用FPGA和USB总线的视频图像的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7 段青亚;黄士坦;靳荣利;张莎莎;苗硕;;SoC自动化验证方法的研究与实现[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年03期

8 贾晓娟;张斌珍;刘俊;薛晨阳;侯婷婷;谭振新;王杰;;GaAs基PHEMT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2期

9 李畸勇,郭小舟,谢敏;基于CPLD的无环流逻辑控制器的实现[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祝铭;李玉科;郑嘹赢;程丽红;李国荣;;晶界电性能对ZnO压敏陶瓷性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0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蔚;;太阳能光伏技术与建筑应用[A];《湖北省建设领域节能减排》论坛资料汇编[C];2008年

2 蔡金青;王锐;高明伦;;JTAG边界扫描技术的研究和设计[A];全国第十五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江作杰;葛毅敏;董金明;;基于FPGA的集成电路IP开发[A];全国第一届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分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专刊[C];2007年

4 李丹;金仲和;王春晖;;皮卫星系统中图像传输的扰码应用[A];第七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彬;冲击电压下半导体材料表面闪络现象与机理的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7年

2 刘春阳;纳秒脉冲激光诱导单晶硅材料荧光效应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李一明;基于传导闭包图结构的布图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刘成康;红外焦平面阵列CMOS读出电路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5 李丽;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及IP设计技术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6 石江宏;无线个人区域网中通信安全问题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7 徐元欣;有线数字电视信道接收芯片的实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朱联祥;Turbo码译码器的模拟VLSI实现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9 刘丽娟;矢量量化编码算法及其VLSI结构设计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周干民;NoC基础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颖;基于模拟退火和团划分的综合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钟广德;低功耗抗串扰总线编码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曹昆;基于FPGA的SpaceWire路由器设计与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沈圣盛;基于APB总线的接口IP核设计与验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俎云燕;磷浆印刷法选择性发射极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闫硕;基于多项式符号代数的电路形式验证[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曹英丽;超低表面反射率单晶硅片制备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邓朋法;基于FPGA的可重构SHA安全芯片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王文静;8位微控制器系统级建模与实现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10 张军;基于CK510嵌入式CPU的32位MCU的RTL设计与验证[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49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749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8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