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三维扫描仪中三维信息获取理论与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5 01:14
【摘要】:三维信息获取技术在许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是当前信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在本论文中,作者以三维扫描仪研制为背景,研究三维信息获取的理论和技术,并作为主要研究者之一开发了非对称双相机结构光三维扫描系统,进行了多方面的应用研究和实验,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 本文首先对现有的三维信息获取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点和缺陷,指出了当前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及研究的热点。 在介绍相机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两种结构光三维信息获取的算法。提出了基于平面约束的 DLT 模型,给出了该模型的定标算法和相应的实验结果。 对结构光系统的测量盲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盲区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和归类。通过分析指出,盲区的形成与结构光测量单元的参数、测量单元与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物体的几何外形有密切关系。给出了系统有效视场的判据,提出了绝对盲区的定义和判据。在深入分析盲区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盲区的方案,指出通过改变结构光测量单元的参数、增加视点或结构光源,可以有效地改善遮挡的情况,而通过结构光测量单元的多自由度运动、多方位扫描,可以解决大部分盲区问题。分析了双相机系统中两相机图像的对应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定标算法。实验结果证明了这些分析和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从系统的角度,对三维信息获取系统的误差来源、成因以及误差传递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以结构光旋转扫描系统为例,分析了采样量化误差对系统的影响,提出了系统有效量程、深度方向像素分辨率的计算公式。研究了结构光旋转扫描系统中的偏心误差问题,提出了误差模型、偏心参数定标算法和误差校正算法,实验结果证明了这些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分析了结构光条纹定位误差对结果的影响,指出了影响结构光条纹准确定位的原因。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系统误差的有效方案。 介绍了信息融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出了信息融合对于三维信息获取系统的重要意义。对系统中多源信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多方法融合的特殊反射区域三维信息获取方案,基于多方位信息融合的色彩信息获取方法,介绍了双相机信息融合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方法能有效地克服传统结构光方法的一些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TP334.22;TP391.41
【图文】:

模块图,定标,模块设计,图像


(a) 同心圆柱定标模块 (b) 同心圆柱定标模块图像 (c) 平面定标模块图案 (d) 平面定标模块图像图 3-4 定标模块设计及拍摄的定标图像调整定标模块的位置令其中轴铅直,结构光平面通过中轴投射于标准件上,形成光条纹,取每个圆柱上下缘的光条纹上的点为定标标志点和验算点,其尺寸很容易从标准件的尺寸得到。图 3-4(b)是拍摄的定标图像。也可以在标准件表面加上便于识别的标记作为标志点。由于平面约束的 DLT 模型只需要对平面定标,也可以采用如图 3-4(c)所示的定标模块,在平板上标志出这些图案,定标时令结构光平面与平板面重合即可,系统采集的定标图像如图 3-4(d)。这种模块标志点定位精度比较高,但调整比较困难。考虑对系统其它参数的标定(如偏心参数和左右相机参数),我们采用圆柱形定标模块。一次实验得到的定标参数矩阵为: =0.00060.00051.00000.3953-2.9132428.6437-1.16200.1613334.8780A

对比图,双相,定标,相机


(c) 右相机拍摄无遮挡的光条纹 (d) 根据左相机图像计算右相机图像的结果图 3-16 双相机定标和映射实验 3-16(a)为右相机拍摄的图像,可以看到其中由于遮挡的影响光条 3-16(b) 为左相机拍摄的图像,在这一侧由于没有遮挡,光条纹完整双相机映射参数,从左相机图像计算右相机图像,结果为图 3-16(d),结果图像仍取原图像大小,不在重合视野的部分用固定值填充)。图遮挡物后右相机拍摄到的图像。对比图 3-16(c)和图 3-16(d)可以看的结果和实际拍摄的图像非常吻合,证明有关的分析和算法是正确多方位扫描与多关节测量臂前面的分析看到,为了有效的解决盲区问题,必需采用多方位测量、多方向扫描用这一技术后,会引入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有:多视点坐标变换、多自由度高精统定位、多视点采样深度数据配准和拼合等。

机械测量,扫描测量,多方位,实物


图 3-18 多关节机械测量臂实物为实现多方位扫描测量,必需有合适元的运动平台。这样伺服装置要求运动选用高精度车床、三坐标测量仪等作为用灵活而有特殊的优点。多关节机械测量臂由多个杆件和可转实时测量,根据杆件长度等系统参数和机 器 人 学 中 , 对 这 类 机 械 臂 的 定 Denevit-Hartenberg 杆件坐标系理论进图 3-18 是一种多关节机械测量臂的理模型。设杆件i与杆件 i 1通过关节i相i 坐标系iiiiO xyz(均为右手系)定义如 Romer 公司产品,见 http://www.romer.co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玫;;OpenCV技术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张奇志;周亚丽;;基于SIFT特征的单训练样本人脸识别[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张劲;王胜权;刘小旭;;计算机视觉及其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3期

4 赵玉芹;刘琳;;条件随机场在手势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传播;2011年18期

5 李荣明;芦利斌;陈鼎新;;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低成本室内空间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1年15期

6 陈海松;李益民;韩秀清;;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高精度图像拼接[J];微型机与应用;2011年15期

7 高梅;李养成;;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航空仪表自动识别[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马艳娥;高磊;刘国鹏;刘妍;;基于数字图像的空间测距的研究[J];伺服控制;2011年04期

9 陈曦;殷华博;;基于视觉运动目标跟踪技术分析[J];无线电工程;2011年06期

10 廖高华;甘志梅;吴园;;管道焊缝检测视觉图像处理的研究[J];焊接技术;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涌涛;洪锡军;王有庆;李从心;;计算机视觉在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应用[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周红;刘光蓉;;计算机视觉及其在谷物籽粒检测分级中的应用[A];中国粮油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下册)[C];2004年

3 柯杏;何晓兰;姜国权;杜尚丰;;摄像机标定及基于平行直线特征的算法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许建明;孔德润;孙斌;张磊;胡乃中;付忠谦;何兵兵;谢岳;;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无创性食管曲张静脉测压仪及其检测方法[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5 王划一;王效良;;计算机视觉在绗缝机自动编程及控制中的应用[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6 刘纪红;许强;赵丽红;徐心和;吴宏亮;;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车流量检测方案及其实现[A];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曹殿才;;数字摄影测量与数字地球[A];2001年东北三省测绘学术与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8 王以忠;王玉峰;李达;黄华芳;张锐;;用于二维对称复杂形状工件视觉识别的分组编码法[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1)[C];2010年

9 刘兵;司秉玉;;基于图像区域搜索法的彩色球目标识别与跟踪[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曹金伟;黄道平;;计算机视觉新技术在羽毛弯拱度测量系统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全国第九届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垠;首届中美视觉夏令营开营[N];大众科技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姜晨怡;计算机也会有错觉[N];科技日报;2007年

3 王悦承;逾30篇中国论文入选ICCV[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薛娟;未来搜索:没有搜索的搜索[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5 ;数字媒体:共享缤纷世界[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6 ;生活中的计算机视觉[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7 记者 胡祥修;莲花山建成世界最大图像数据库[N];湖北日报;2006年

8 记者 李大庆;我在国际计算机视觉算法竞赛中摘金[N];科技日报;2011年

9 张文军;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前景广阔[N];中国测绘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房琳琳;沈向洋:双榜院士“中国造”[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庆中;苹果自动分级中计算机视觉信息快速获取与处理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冯斌;计算机视觉信息处理方法与水果分级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3 赵书涛;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直读仪表校验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4 孟祥艳;牛肉物理特性与品质的检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谢存;计算机视觉中若干问题实现技术和算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张彦娥;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温室作物长势诊断机理与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王彪;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低空突防与精确打击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8 杨述平;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三维测试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05年

9 岳晓峰;计算机视觉技术及其在工业中应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王文格;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大型复杂曲面三维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永政;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板材成形件三维测量[D];吉林大学;2004年

2 丁劲生;计算机视觉中的字符识别及软件开发[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3 武聪玲;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温室黄瓜幼苗营养无损监测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袁金丽;计算机视觉在苹果外部品质检测与分级方面的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李常伟;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虚拟网球”系统的研制与开发[D];东北大学;2009年

6 武琳璞;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凸轮磨削自动定位与在线检测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05年

7 邹华;计算机视觉中的摄像机自标定[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8 霍丙全;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人参等级评定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邹凤娇;摄像机标定及相关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杨蜀秦;大米外观品质计算机视觉检测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55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755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9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