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先进分栅闪存器件集成制造的整合与优化

发布时间:2020-07-26 09:17
【摘要】:集成电路制造是一门以微电子学为基础、涉及众多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如何有效地对上千道复杂工序进行整合与优化,从而保证集成电路芯片的顺利生产是一个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兼备的课题。 本论文提出“利用模型指导整合与优化”的新理念,并以此为指导,结合实际生产中碰到的问题,对先进分栅闪存器件集成制造的生产工艺改进与器件性能改善进行了系统研究。 论文首先创立了“浮栅动态擦除方程”来描述器件的动态擦除特性,并通过解方程得到了“浮栅电位”的解析表达式。由于表达式中包含的器件结构参数可以通过实际测量与合理近似得到,因此浮栅电位能够通过计算确定。由此,论文建立起一个将器件结构参数与器件性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用双栅器件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器件擦除后器件特性的模拟与实测数据的比较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在利用模型指导生产工艺改进方面,论文首先利用实用双栅器件模型分析了隧穿薄膜厚度波动对于器件性能的影响。在对ISSG退火工艺的薄膜生长特性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其可控补偿生长特性实现了隧穿薄膜退火过程中的平坦化。此外,论文还通过器件模型对“隧穿薄膜N_2O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利用“N_2O退火工艺加后续热处理”的方法优化了掺杂氮元素在隧穿薄膜中的浓度与分布,在改善器件耐久性能的同时保证了产品良率不受影响。 在利用模型指导器件性能改善方面,论文首先对“浮栅耗尽效应”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得到浮栅耗尽效应对于器件特性的影响之后,“浮栅末端反型掺杂”技术被用来优化器件擦除后读取状态下耗尽浮栅的电势分布。实验数据显示,这项技术可以在不影响器件编程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器件擦除性能的改善。此外,论文还研究了器件尺寸缩小带来的器件性能退化问题。器件模型指出器件性能的退化主要受到耦合系数增加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耦合氧化层氮掺杂”工艺可以很好地抑制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P333
【图文】:

热电子注入,收集率,热电子,技术


专众宕赵要攀钾沟道方向卜的位置图1一10源端热电子注入编程时器件沟道方向上的电场分布示意图源端热电子注入技术的出现克服了这一困难。如图1一9所示,这种热电子注入技术是将源端和漏端之间的沟道分为两个部分,通过各自对应的栅极进行独立控中国科学院上海徽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

示意图,浮栅,接触式,示意图


田留俱众幸维字线擦除电压(V)图2一2祸合系数测量曲线示意图2、F一N电子隧穿特性图2一3所示为一种利用特殊工艺形成的器件结构,它将源线与浮栅短接在一起,从而可以直接测量分栅闪存器件的擦除特性。图2一3浮栅可接触式分栅闪存器件结构示意图利用理论公式(2一6)与实测曲线的拟合(最小二乘法)可以得到实际器件对应中国科学院上海徽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

示意图,反应炉,管结构,示意图


3.1.2隧穿薄膜厚度波动现象分析1、沉积二氧化硅薄膜厚度波动的原因如图3一1所示,在利用垂直型炉管进行隧穿二氧化硅薄膜沉积的过程中,反应气体从炉管底部沿内管侧壁进入。因此,从晶圆边缘到晶圆中心反应气体的浓度逐渐降低。由于HTO沉积反应的温度较高,反应能量供给充分,因此晶圆表面任意一点的薄膜沉积速率主要取决于该点在沉积过程中的反应气体浓度。这样,反应气体浓度的梯度最终导致了沉积二氧化硅薄膜在晶圆边缘部分的厚度总是高出晶圆中心部分。生产数据显示,当晶圆边缘的沉积薄膜厚度为1nsm时,晶圆中心的薄膜厚度往往只有1n4m左右(参见图3一6)。在垂直型炉管中,衬底晶圆的加热主要是通过气体热传导实现的。由图3一】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峰;王伟;张小平;;一种应用于UHF RFID无源标签芯片的单栅存储器[J];物联网技术;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火军;江建慧;;VLSI电路短路和开路故障模型研究进展[A];第三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刘虹宇;程松;唐开勇;周春芝;;一种用于个人辐射剂量监测的新型探测器[A];第十二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虹宇;程松;唐开勇;周春芝;;一种用于个人辐射剂量监测的新型探测器[A];全国职业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与评价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刘张李;张正选;毕大炜;张帅;田浩;俞文杰;陈明;王茹;;浮栅存储器的总剂量辐射效应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抗辐射电子学与电磁脉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贺朝会;陈晓华;王燕萍;姬琳;李国政;;FLASH ROM的14MeV中子辐照实验研究[A];第9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唐民;;超深亚微米SRAM和Flash存储器的辐射效应[A];第十届全国抗辐射电子学与电磁脉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周智民;;石泉水电站扩机工程机组进水口污物清理措施[A];水工机械技术2008年论文集[C];2007年

8 石晓峰;尹雪梅;李斌;姚若河;;半导体器件的中子辐射效应研究[A];2007'第十二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唐雷钧;谢进;陈一;郑国祥;宗祥福;;聚焦离子束(FIB)的透射电镜制样[A];第十一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刘恕;;NAND Flash的ECC分级及其在ATE设备中的测试方法[A];第五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Dick James;纳米闪存的今天[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2 ;Motorola展示4Mb硅纳米晶体存储器[N];计算机世界;2003年

3 赵效民;闪存与时俱进[N];计算机世界;2004年

4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朱东园;持续提升嵌入式非挥发性存储器技术水平[N];中国电子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陶凯;先进分栅闪存器件集成制造的整合与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6年

2 万青;零维Ge和一维ZnO纳米结构与器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3 杨媛;神经元MOS及其应用电路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4 汤振杰;纳米晶及纳米叠层基电荷俘获型存储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5 王艳;基于二元金属氧化物的阻变存储器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智;基于准浮栅技术的12位乘法型DAC[D];南开大学;2011年

2 于晓;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吴承龙;浮栅结构和铁电栅介质有机场效应存储器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盛悦;65nm闪存基准电压调整算法的应用和改进[D];复旦大学;2009年

5 王广利;应用于闪存浮栅的纳米晶与高k材料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杨鹏;SST 0.25μm工艺嵌入式超闪存擦写次数提升的实现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周少华;基于纳米晶粒浮栅结构的先进FLASH存储器的设计与模拟[D];湖南大学;2008年

8 李锦煊;神经元MOS电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主伟;MicroSD存储器测试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钱国平;1.2um EEPROM低电压下工作的失效分析与工艺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70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770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a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