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设计与仿真

发布时间:2020-08-08 16:32
【摘要】: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单片机实践教学,提出了单片机和PC机通过RS232接口进行通信的设计方案。首先对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硬件电路进行设计,编写源程序实现单片机与PC机通信。然后在PC机上采用一种可视化、用户界面友好的高级程序语言Visual Basic,编写通讯串口发送与接收程序,并利用虚拟串口软件模拟串口、用Proteus软件设计硬件仿真电路。真正实现了上位机与下位机数据发送与接收功能的在线仿真。
【图文】:

框图,在线仿真,框图


第12期王青: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设计与仿真仿真软件中的器件8051单片机替代,同时需要利用Keil软件编写源程序生成HEX文件,然后下载到单片机。上位机和下位机的连接主要是通过虚拟串口软件VirtualSerialPortsDriver进行连接,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在PC机上利用高级程序开发语言VB实现串口通信,在线仿真虚拟框图如图1所示。图1在线仿真虚拟框图2硬件设计8051单片机两个引脚TXD、RXD是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信接口,通过这一全双工串行通信接口单片机和PC机就可以进行串口通信。PC机主要是利用RS232与单片机通信,但两者在进行串行通信时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主要是两者使用的电平方式不同,PC机的串口使用的是RS232电平,8051单片机使用的是TTL电平。所以单片机和PC机两者如果需要通信,那么就需要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通过MAX232芯片构成相应的电路可实现电平转换。当然也有其他的方案实现电平转换,但还是用ASIC相对简单、可靠。2.1单片机选型本设计选用8051单片机,该单片机要求电源电压为5V,所以40号引脚接5V电源,20号脚接地。因为8051单片机[1]的片内ROM为4kb,128位RAM,根据初步分析,本设计程序应该小于4kb,故无须外扩ROM,所以单片机应直接访问片内程序存储器,即单片机的31号脚接高电平。8051单片机是一种时序逻辑电路,必须有脉冲信号才能正常工作,而时钟脉冲是由振荡电路提供的,时钟可以由内部方式或外部方式产生,内部振荡方式,只要接上两个微调电容和一个晶振即可,其中微调电容选用20pF其作用是稳定振荡频率,快速起振。2.2RS232总线标准的选用在实现单片机与PC机之间通信时通常采用标准串行总线通讯接口[2-4]。根据RS232总线标准来设计硬件电路,实现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R

电路图,串行通信,电路,辅助通道


缏罚嗵匦胗新龀逍?号才能正常工作,而时钟脉冲是由振荡电路提供的,时钟可以由内部方式或外部方式产生,内部振荡方式,只要接上两个微调电容和一个晶振即可,其中微调电容选用20pF其作用是稳定振荡频率,快速起振。2.2RS232总线标准的选用在实现单片机与PC机之间通信时通常采用标准串行总线通讯接口[2-4]。根据RS232总线标准来设计硬件电路,实现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RS232总线标准对各引脚有明确的定义,如表1所示。2.3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电路的设计本设计由PC机端、MAX232电路、8051单片机组成(见图2)。图中的MAX232电路在单片机和PC机通信[5-6]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主要是因为PC机和8051单片机使用了不同的电平标准,此时就需要进行电平转换。MAX232中电源电压的变换主要是通过外接电表1RS232总线标准引脚表引脚定义(助记符)引脚定义(助记符)1保护地(PG)13辅助通道允许发送(SCTS)2发送数据(TXD)14辅助通道发送数据(STXD)3接收数据(RXD)15发送时钟(TXC)5清除发送(CIS)17接受时钟(RXC)6数据准备好(DSR)18-7信号地(GND)19辅助通道请求发送(SRTS)8接收线路信号检测(DCD)20数据终端准备就绪(DIR)9-21信号质量检测10-22音响指示(RI)11-23数据信号速率选择12辅助通道接收信号检测(SDCD)24发送时钟(TXC)解电容实现,同时也提高了抗干扰的能力[7]。图中的发送与接收交叉接线,这种对应关系的接法一定要正确,如果发送和接收线接错则电平转换电路将不能正常工作。图2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电路3软件设计在上位机和下位机通信中,本设计主要是利用了高级程序开发语言VisualBasic(简称VB)[8],因为它是可视化编程语言中的一种,可以直观地查看下位机的数据信息。VB在进行串行通?

串口


SBUF=a;while(!TI);TI=0;ES=1;}}}voidinit(){TMOD=0x20;//定时器1工作在方式2;TH1=0xfd;TL1=0xfd;//波特率设定为9600;TR1=1;SM0=0;SM1=1;//串口工作在方式1;REN=1;//允许接收;PCON&=0xef;//SMOD置0;EA=1;//总中断允许;ES=0;//串口中断禁止;}voidtimer1()interrupt4{RI=0;//清接收标志位;a=SBUF;flag=1;}voiddelay(uchart){ucharx,y;for(x=t;x>0;x--)for(y=110;y>0;y--);}4仿真4.1虚拟串口的设置安装虚拟串口软件Virtua1SerialportsDriver,然后打开,在图3的串行端口浏览器中的物理串口即为电脑中的实际串口,物理串口下面的虚拟串口初始时为空,进行相应设置后才会显示相应串口,将方框里的串口改为COM1,COM2,点击添加串口对,这就表示,利用这个软件将计算机的串口1和串口3联接了起来,这两个串口可进行通信。在此要特别注意串口的设置,添加串口对时要看清有没有物理串口,有物理串口就不能再设置为虚拟串口。图3虚拟串口的设置4.2VB界面及串口通信仿真打开串口调试助手,选择串口COM1,同时设置波特率为9600b/s,校验位为None,数据位8,停止位为1。用Proteus仿真软件打开原先设计好的虚拟电路的文件,首先设置8051单片机的属性,右击8051单片机选择属性,将Keil中单片机源程序编译生成的HEX图4VB发送及接收界面1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从宏寿;檀华江;;基于Proteus虚拟环境单片机与PC串口通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年12期

2 张准;陈良旭;韦中超;;基于单片机与计算机串口的温度实时监控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2年16期

3 殷卫峰;;基于AVR单片机CAN总线转RS232的设计[J];信息系统工程;2012年06期

4 郝立兵;;基于FPGA技术的RS232接口时序电路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2年11期

5 许俊锋;马春草;刘畅;;基于VB6.0的串口通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仪表技术;2012年04期

6 朱江泉;陈杰;;单片机技术在数据采集及监测过程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12年03期

7 关君;张大明;;用PC机与单片机通信及点阵数据转换实现LED显示汉字[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刘鹏;;基于51单片机串口通讯的多路采集系统[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01期

9 喻桂兰;彭宇宁;赵开开;;VB 6.0与RS-232在多机通信技术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年04期

10 张志利;;基于RS232协议的单片机多机通信网络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正洋;马游春;王悦凯;姜德;王晓娟;;一种可任意扩展的多路级联采集电路设计[J];电子器件;2017年02期

2 张振宇;张红梅;;PA8000数控系统人机界面二次开发[J];科技展望;2017年07期

3 张振宇;张红梅;;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卡的硬件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年04期

4 王青;;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设计与仿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年12期

5 吕学新;;自动化设备的数据采集与计算机处理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年11期

6 孙万麟;;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通信电路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年10期

7 漆洋;张福贵;张俊霞;王传志;郑斯;;基于单片机的岩层钻孔测斜仪设计[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8 周文谊;;基于单片机虚拟串口实现交通灯远程控制仿真[J];科技风;2016年18期

9 邢庭炜;;RS232串口通信在PC机与单片机通信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6年08期

10 高晶晶;沈娟;江世明;;基于Internet网络的远程报警系统仿真设计——单片机与PC通信[J];电子世界;2016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久松;朱政;尹卫平;李鸣;;基于RS485总线的分布式PLC监控系统通信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2年01期

2 张军;;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B20及其应用[J];仪表技术;2010年04期

3 刘迪;谭春亮;李建海;孙晶;;基于数字PID和89C52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J];电子设计工程;2010年04期

4 熊永中;王文剑;陈金鹰;唐良义;;基于单片机和PC机的实时温度控制系统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0年03期

5 陈龙;张亚君;;Proteus仿真软件在单片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08期

6 李金力;刘文怡;彭旭峰;;基于FPGA的RS232异步串行口IP核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09年08期

7 方景杰;傅成华;唐建国;陈华兵;;智能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18期

8 袁金凤;陈文艺;李凯;;基于FPGA的线阵CCD驱动时序电路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03期

9 陈妙芳;胡晓东;;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J];机械工程师;2009年01期

10 刘辉;;基于8051单片机的数据采集与通信接口设计[J];软件导刊;200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卢超;;单片机同PC机通信的一种新方法[J];矿山机械;2007年04期

2 黄克亚;;基于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设计[J];自动化应用;2012年02期

3 黄振宇;;嵌入式TCP/IP在单片机与PC机通信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刘瀛;;不利用接口芯片实现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两种方法[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4期

5 邓丽霞;刘利云;;S7-200系列PLC与PC机通信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04期

6 ;[J];;年期



本文编号:2785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785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b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