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无线激光鼠标测试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3 20:31
【摘要】:本文研究了无线激光鼠标的测试系统,首先简要介绍了鼠标的发展历程以及光电鼠标和激光鼠标也叫做镭射鼠标的工作原理,然后就具体的开发项目——SumatraLSR展开论述鼠标的测试系统。SumatraLSR是一款无线激光鼠标,首先介绍了SumatraLSR与测试相关的软硬件设计原理,包括有FWS,TRD,HWS,然后以此为依据来开发测试系统。 测试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就测试硬件来说,分别从鼠标的镭射功率测试,无线射频功率测试和鼠标功能测试几方面着手,并以此分类,设计测试硬件即夹具,论文中对每一站别单独详细论述了其设计思想和实现。就测试软件来说,在delphi语言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完整的测试软件平台——UTS,将各种硬件驱动和鼠标命令格式化,算法模块化,测试程序编写者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操作,编写测试程序,很容易掌握。这样大大方便了编写过程,简化了操作流程。 这套测试系统的设计已经基本完成,并且应用于SumatraLSR的试生产中,效果还不错,在测试结束后,会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以改进策是夹具和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P334.2
【图文】:

鼠标,恩格尔,科技领域,道格拉斯


这 38 年来,鼠标无论在性能还e”换代发展反映了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一个结论:原创+科技进步=产品的生命。奖”的道格拉斯 恩格尔巴特(Douglas IEEE 会议上展示了世界上第一个鼠标。下面有两个互相垂直的轮子,每个轮子移,在盒子的上面则有一个按钮开关提鼠标结构大不相同,甚至还需要外置电源了一个科技领域的几次革命,带给计算机

红外线,第一,滚轮,鼠标


图 1-2 1984 年罗技研制的第一款红外线无线鼠标1984 年罗技的第一款无线鼠标研制成功(参见图 1-2),那时候还依靠红外线作为信号的载体。虽然说这款产品由于性能方面的诸多问题而告失败,但是罗技在无线方面的创新也给后来的产品带来了发展的潜能。1996 年由微软发明的鼠标滚轮是鼠标发展史上十分重大的发明,今天滚轮已经成为鼠标的标配之一。图 1-3 是典型的机械滚轮鼠标。现在流行的滚轮设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机械式滚轮,也就是用滚轮来带动一个机械电位器以获得信息,微软的很多鼠标都是采用这种结构。它的优点就是滚动比较精准,但是机械结构存在磨损问题。另一种滚轮就是光电式滚轮,罗技等大多数厂商都是采用这种设计。它的滚轮内部就是一个栅轮。在栅轮的两侧分别有一个发光二级管和光敏二级管,工作原理上和光机鼠标获得滚动信息的方式是一样的。这种滚轮的寿命比较长而且手感很干脆,但是在滚动信息的精确性上却不如上面的机械式滚轮。

滚轮,机械式,微软,鼠标


1-2 1984 年罗技研制的第一款红外线无线鼠的第一款无线鼠标研制成功(参见图 1-2),那体。虽然说这款产品由于性能方面的诸多问题而创新也给后来的产品带来了发展的潜能。软发明的鼠标滚轮是鼠标发展史上十分重大的标配之一。图 1-3 是典型的机械滚轮鼠标。滚轮设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机械式滚轮,也就以获得信息,微软的很多鼠标都是采用这种结构但是机械结构存在磨损问题。就是光电式滚轮,罗技等大多数厂商都是采用这栅轮。在栅轮的两侧分别有一个发光二级管和光标获得滚动信息的方式是一样的。这种滚轮的寿在滚动信息的精确性上却不如上面的机械式滚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伯谦;;微计算机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85年03期

2 Patrick P.Gelsinger ,■晓云;Intel 80386微处理器的内部自测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87年06期

3 古仙;电脑拾零[J];计算机应用研究;1988年02期

4 吴耕;;第十讲 系统控制电路(三)[J];电子技术;1991年10期

5 邹朝忠,徐健;点阵式液晶显示控制器SED-1330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1992年12期

6 郑良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实现的FIFO电路[J];电子技术;1992年02期

7 范晓东,吴靖;NSC810及其在各种微处理机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1993年10期

8 ;IBM直接向Intel宣战[J];电子产品世界;1993年10期

9 ;台湾推出节电型CPU[J];微计算机信息;1993年04期

10 平凡;;索尼KV—1882CH型彩电遥控原理与检修[J];实用无线电;199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保社;;人为给CT埋下祸根[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次医学影像设备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巩恩环;赵海发;;传感器、微处理器、电子技术应用与汽车的升级换代[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省汽学会理事会议资料[C];2006年

3 佟国香;周亦敏;温田学;吉田修;浦野启;铃木英次;;基于μpd78F9222的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实现[A];第七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田倩;;SPEEDTRONIC~(TM) Mark-Ⅵ燃机控制系统简介[A];第七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张开生;郭国法;;料仓物位仪的研制与开发[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6 杨宗正;;简易诊断技术用于设备中CPU及内存储器等电路的调试和维修[A];第十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凌宏江;魏必明;支合一;薛江;;智能仪器及其在型砂性能检测中的应用[A];2004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04年

8 吴琦;魏建中;;微处理器(CPU)的稳态电离辐射(总剂量)试验[A];第十一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琪;李胜勇;管强;;基于微处理器件电路板的TPS开发研究[A];舰船电子装备维修理论与应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修理学组第四届年会暨信息装备保障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马敬东;;电除尘器顶部电磁振打技术应用实践[A];第十届全国电除尘、第二届脱硫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艳秋;谁将在新一轮微处理器核竞争中胜出?[N];中国电子报;2005年

2 宁雷;POWER6 IBM帝国的反击[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3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宫曙光邋博士;MPF2007:微处理器技术展望[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4 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董立平 胡苏太;创新型多核处理器的发展[N];计算机世界;2006年

5 阿戈;多核技术已成潮流[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6 ;全球速度最快的商用微处理器面市[N];人民邮电;2007年

7 王伟光;寂寞英雄全美达[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殷鸣方;透视“中国芯”的新动向[N];计算机世界;2001年

9 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王飙 陈皖苏;多核处理器的九大关键技术[N];计算机世界;2006年

10 凡妮;Sun酷线程处理器UltraSPARC T2问市[N];电脑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天磊;微处理器Cache访问行为分析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孙秀莉;基于动作细化的异步电路自动综合[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005年

3 唐遇星;面向动态二进制翻译的动态优化和微处理器体系结构支撑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4 马可;微处理器性能分析模型的建立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王蕾;异步嵌入式微处理器设计与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刘颖;核磁共振系统的数字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黎明;嵌入式微处理器中动态可配置Cache结构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郭御风;面向多核微处理器芯片的高效能I/O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张承义;超深亚微米微处理器漏流功耗的体系结构级优化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周宏伟;微处理器中Cache漏流功耗的体系结构级优化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恩红;无线激光鼠标测试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周鹏宇;关于如何划分微处理器档次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沈荣蓉;微处理器芯片平台测试系统的研究及优化[D];复旦大学;2010年

4 梁露潇;基于蒙特卡罗的微处理器指令测试平台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牛小鹏;DRRAD系统研究与实现[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6 李常;嵌入式MIPS微处理器设计[D];清华大学;2010年

7 胡婷婷;抗内部存储单元失效的32位微处理器的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苏博;低功耗数据触发微处理器功能单元的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宋政达;双路音频信号系统人机接口及双核通信的设计及实现[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刘洋;基于LEON3的SoC构建及验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92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792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6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