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基于对象的主动存储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4 23:59
【摘要】: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存储应用现了一些新特点:数据总量爆炸性增长的趋势越来越快,存储管理和维护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多平台的互操作性和数据共享能力越来越重要。网络存储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基于对象的存储应运而生。基于对象的存储将存储接口作了根本性的改变,提出了对象接口,由此克服了块接口与文件接口的缺陷,使得对象存储系统在安全性,数据共享,可扩展性及性能等方面能做到最好的折中。对象接口访问的基本单位是对象,对象除了包含用户数据外,还包含能描述对象特征的属性。通过在用户和设备之间传递对象属性信息,对象接口比其他接口具有更为丰富的语义表达能力。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存储设备上已嵌入了越来越多的处理能力,上层应用的部分功能可以迁往设备(即“主动存储”的概念)。目前广泛流行的存储设备是“哑设备”,只能被动地响应用户的请求,随着设备功能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对设备透明的管理方式已很难胜任。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设备参与在内、更简单灵活的方式来管理,而主动存储能很好地满足这些应用的需求。另外,由于硬磁盘本身机械运动的本质特征没有明显改变,在网络存储条件下网络延迟不能忽略,特别是网络共享跨越了广域网,如何提高处理节点和存储节点间的数据传输速率成为当前提高系统整体性能的关键因素。主动存储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该项难题。可以说主动存储系统代表着将计算向数据移近的发展方向。但在对象接口出现之前,原有设备使用的接口是一种简单透明的接口,这妨碍了设备端和用户端的任务合作。对象接口的出现加速了主动存储的发展进程,主动存储可以利用富于表达力的对象接口将更多的信息在设备端和用户端之间传递。可以说对象存储与主动存储的结合将是未来存储界领先的技术之一。 基于对象的主动存储系统(OBASS)结合了对象接口与主动存储的优点,主动存储将建立在对象基础上,所有信息都以对象的形式出现。OBASS的基础是基于对象的存储设备(OSD),在软件层次上,OSD主要分为三层:对象层、主动服务层以及存储质量控制层。对象层统一管理所有对象,负责对象的磁盘数据组织(包括磁盘内对象数据布局和磁盘间的对象放置)。主动服务层实现了主动存储功能,上层应用把功能模块下载到OSD中后作为特殊的对象(方法对象),由对象层存储与管理,由主动服务层调度方法对象执行。存储服务质量控制层对所有层次模块的执行过程施加影响,使OSD在不同的负载状况下能满足不同用户的对象读写QoS要求。 磁盘内的对象数据组织即对象文件系统,其中一个重要的特性是性能的持久性,即对象文件系统在长期的使用的过程中,经历了频繁的对象创建、删除和写操作后,其性能仍然能够维持在较高水平。性能持久性是通过柔性空闲空间管理和分配粒度可变的渐近空间分配策略实现的。 磁盘间的对象放置策略研究对象在多个磁盘间的放置,使得整个系统性能达到最优,负载得以均衡。不同的应用放置策略是不同的,对于流媒体应用,适用的放置策略是基于阻塞概率模型的放置策略;而对于事务处理,基于响应时间模型的放置策略更合适。对象放置策略应能运用于在线环境,但在线运行时负载特点是无法事先预料的,利用OSD的智能性及对象的属性,对象放置策略可对负载的特征进行自主学习,并根据学习的结果指导对象放置。 为实现基于对象的主动存储,首先对现有的T10 OSD标准进行修改,扩充对象概念引入方法对象使其支持主动存储。方法对象的执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界用户的请求触发执行,另一种是条件满足时的策略触发执行。主动服务层建立了统一的框架,把这两种方法的调度机制有效结合起来,支持计算任务与管理任务向OSD迁移。方法的执行机制是主动存储的核心,针对过滤型方法和服务型方法这两类不同方法,分别提出了在Linux系统下的实现机制。为评估主动存储的效能,将这两类方法分别运用于两种不同应用:OSDFS文件系统及对象存储系统的负载均衡。在OSDFS中,两种常规操作lookup和unlink作为过滤型方法下放到OSD中,分析表明,这可以大大减少网络延迟和内存拷贝。而负载均衡算法可以作为服务型方法运行在OSD中,实验表明,启用对象复制和对象迁移的负载均衡算法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平均系统响应度。 存储服务质量控制分三个层次实现QoS:上层调度器实现对象请求调度,从对象级保证QoS;中层调度器实现对象预处理,与对象文件系统及缓存结合,对于对象读,通过对象的预取,对于对象写,通过页面预分配、延迟空间分配及延迟写保障对象读写的QoS;而下层调度器与Linux I/O子系统中的块I/O调度器结合,综合考虑带优先级的实时负载以及非实时负载的调度,即考虑I/O请求的时限,磁头定位时间和优先级三个因素在内的I/O调度。将OSD的QoS调度模块(OIS)与Linux系统中其他的调度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实时读操作,OIS引起的延时抖动比其他调度器至少小1个数量级;而对于写操作,至少小2个数量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P333
【图文】:

增长因子,内部碎片,长期性能


所有对象已分配的总空间为:001( )1 2 1 1MxxNF system AMα α αββ β= + = + + ∑ , (2.9)则系统平均内部碎片率为:( ) 1( )1( )11limMR systemIF systemF systemβαβ→∞= =++ 。 (2.10)从上述公式可知,增大 α 和减小 β 有利于减少对象文件系统的内部碎片,但会导致过小的分配粒度,对长期性能有负面影响;反之亦然。为此,LOBFS 需要在减小内部碎片和提高系统的长期性能这两个目标之间平衡。图 2.9 绘出了维持因子 α和增长因子 β 对内部碎片的影响,最坏内部碎片受 α 和 β 影响显著,而平均内部碎片主要受 α 影响,但当 α>5 及 β<10 时,最坏内部碎片和平均内部碎片均可以取得较小值。另外,需要对对象采用不同的分配策略。LOBFS 采用的方式是:小对象倾向于减小内部碎片,设置较大的 α 值(α=7)和较小 β(β=4)值;而大对象倾向于考虑长期性能的影响,故设置较小的 α 值(α=6)和较大 β 值(β=8)。

读写,文件系统,性能,缓存


分别用 Benchmark1 和 Benchmark2 作为输入进行测试。所有的对件系统根目录下,并以对象 ID 作为文件名。本文实现了用户态下 L序,而其他的文件系统是核态下的模块。为保证对比的公平性,测试存的影响,而只考虑空间分配对性能造成的影响。为此,在挂载文件 sync 选项,同时测试程序在调用文件系统调用时启用直接 I/O(打开_DIRECT 标志),使文件/对象的读写绕过系统缓存。LOBFS 通过设a1 实现对磁盘的读写,同样在打开设备文件时也加入 O_DIRECT 标 I/O 时,文件系统调用中的读写缓存必须以 512 字节对齐,因此测试缓存时要调用函数 posix_memalign()进行分配。

平均性能,变化趋势,分配策略,性能


性能能够维持稳定,ReiserFS 在经历了早期的性能下降后(由于小文件的聚集和拆散引起)也能维持稳定。如 LOBFS 在第 4 万次操作后的平均性能为50073.23KB/S ,经历了 6 万次操作后性能下降为 50271.46KB/S ,仅下降了198.23KB/S,而 EXT3 在相应的区间则下降了 3499.29KB/S。LOBFS 采用激进的渐近分配策略也使得其性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伟;;校园网络存储系统设计[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2 孙遒;;基于UML的高校机房网络存储管理系统的设计[J];信息技术;2011年06期

3 张超;饶淑珍;;Xlight外部用户鉴权FTP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3期

4 阿呆;;威速:让云“落地”视频会议行业[J];通讯世界;2011年07期

5 ;烽火网络MSAP助力金融业信息化发展[J];通信世界;2011年27期

6 ;虚拟化势在必行[J];电脑与电信;2011年06期

7 余军;王宝华;;网站后端应用系统架构优化[J];新闻前哨;2011年07期

8 李华;范玉君;;张家港电视台网络化播控系统介绍[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1年13期

9 刘晓普;杜彬彬;;企业数据存储技术的分析[J];苏盐科技;2011年02期

10 陈龙飞;;网络硬盘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勇;张江陵;;基于Agent的网络存储资源管理系统[A];’2004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梁达;王涛;郑为东;杨柳;;浅析P2P网络存储[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韩猛;何玉华;杨楠;;白云鄂博铁矿计算机数据网络存储和备份的实现[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新燕;范金刚;;初探云计算[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梁达;王涛;郑为东;杨柳;;浅析P2P网络存储[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陈进才;程伟;陈希;周功业;;寄生存储冗余机制与实现技术[A];第15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冯振乾;苏金树;张晓哲;;对象存储研究[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万里烘;高惠君;;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A];第三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暨'2006江苏省测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黄意安;;存储系统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分析[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靳晓园;林岩;张建刚;;基于MVC网络存储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花小钱也能办大事[N];网络世界;2005年

2 ;1.5TB消费级网络存储市场将成倍增长[N];网络世界;2009年

3 本报记者 郭涛;填补网络存储标准制定的空白[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4 ;网络存储呈现为应用优化趋势[N];人民邮电;2009年

5 周晓盈;网络存储缘何热衷NAS[N];中国电子报;2003年

6 高;安百特上海展示网络存储[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7 特约作者 陈圣日;中小学网络存储定位与选择[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8 长风;什么阻碍了网络存储的发展?[N];网络世界;2003年

9 晓芝;戴尔“半价”杀入网络存储[N];计算机世界;2004年

10 记者 张弦;EMC联手TP提供专业网络存储培训[N];计算机世界;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覃灵军;基于对象的主动存储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何水兵;对象存储控制器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卢军;高性能网络存储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4 陈涛;大规模网络存储环境中的数据布局与查询优化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刘群;基于可扩展对象的海量存储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邓劲生;广域网络存储虚拟化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7 夏楠;面向信息管理的支持透明计算的I/O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黄华;蓝鲸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资源管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5年

9 耿立中;基于入侵检测的附网存储设备安全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强;对象存储文件系统中元数据管理集群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2 周臣云;异构网络存储统一管理系统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钱迎进;基于对象存储的高可用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4 李天翼;基于网络存储的web服务器集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四川大学;2003年

5 彭亮亮;基于IPv6的校园网络存储再生性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璐;基于网络存储的自动化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立松;基于IP存储的网络容灾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8 张亦倩;高速网络环境下的存储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林凌;大规模分布式文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福州大学;2006年

10 赵春莉;网络存储技术在河南油田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93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793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4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