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一种嵌入式仿真与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09-04 07:56
   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嵌入式系统软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保证软件质量最有效手段的测试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传统嵌入式软硬件协同开发模式中,软件和硬件开发相互牵制,硬件干扰引起的异常行为严重影响软件的调试和测试,延误开发进度,致使软件质量难以保证。仿真技术是摆脱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利用仿真技术仿真嵌入式硬件系统的真实运行,使系统集成和软件调试、测试过程测试在虚拟平台上进行,在硬件原型制造前就完成系统模型验证和运行行为分析,避免软硬件开发相互等待,从而提高开发、测试的效率,降低风险和成本。 在参考现有嵌入式仿真平台和技术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独有的嵌入式软件仿真平台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技术:CPU、外围芯片和中间层三大部分的模块化仿真实现方案。本文实现了一个嵌入式软件仿真执行与测试平台。该平台支持从器件库中选取需要的仿真器件模型(CPU、外围芯片),以可视化图形编辑的方式构造仿真目标硬件环境;加载二进制可执行文件的仿真运行环境启动后,各仿真模块能在应用软件逻辑的控制下协调运行,从而支持嵌入式系统软件的测试。 系统具有较高的仿真度,良好的扩展性,提供图形化的配置管理,并且仿真运行达到周期精确。软件测试部分包括源程序词语法分析、静态结构分析、功能测试、代码测试、数据分析与文档报告等功能。
【学位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TP391.9;TP368.11
【部分图文】:

关系图,三要素,关系图


计算机仿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系统,即研究的对象;模型,即系统的抽象;计算机,即工具与手段。通过建立模型、进行仿真试验和分析仿真结果三个步骤完成仿真过程。如图2一1:一 一万J, ---‘ ‘,,一一飞尸一 一注 注认模一方红结里 里---一一一2‘一一,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模模’一仿六实一料笋·一 一龟 龟,全 全图2一1仿真三要素关系图对仿真技术的基本要求是精度、速度和费用。精度是说明仿真系统能力的最基本指标。目前数字仿真技术日益成熟,仿真精度一般能达到要求。速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在规模不断增大的集成电路仿真中,速度日益成为仿真的瓶颈。另外

示意图,绘图方式,双缓冲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一种嵌入式系统仿真与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图时,是一笔一划的,电脑亦然。只不过电脑的速度比手工快的太多,所以看起来好像所有的图形文字都是同时出现的。普通绘图方式虽然能满足相当一部分的绘图需要,但是当要绘制的对象太复杂,尤其是含有位图时,电脑便力不从心了。这时的画面会显示的很慢,有时特别是对于运动的画面,会给人“卡”住了的感觉。双缓冲的原理可以这样形象的理解:首先在内存环境中建立一个“虚拟“的画布,然后在这块黑板上绘制复杂的图形,等图形全部绘制完毕的时候,再一次性的把内存中绘制好的图形“拷贝”到真实的画布(屏幕)上。采取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绘图速度,极大的改善绘图效果。十分适用于本项目这种需要依靠鼠标拖动进行实时绘图的情况。双缓冲与普通绘图方式区别示意图见图疾疾沂之不乡派主币乡::::

器件,窗口管理,芯片,软件公司


主程序获得所有存在的芯片、〔、PU仃;它、后,把这些芯片列入器件列表,}“供用户设计目标平台时调用。这个部分初步实现了OuTL0oK风格的侧栏列表风格。如图4一8所示。借助两个可复用的c料类:cXToutloo比ar和CXTPage尤trl,用它们可以实现outlook风格的用户界面,这两个类出自Cedejock软件公司,是其产品 XtremeToolkit的一部分。根据该公司的许可条款,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免费使用这两个类的源代码。cXToutlookBar类派生于ListB0x,主要实现outlook界面式样控制。cXTPagerCtd类用于容纳和滚动cxTOutlookBar窗口,这个类包装了与Windows窗口管理有关的(Cwnd)API。图4一8器件列表截图4.2.4绘图类的实现绘图功能仿照MSDN示例中的D~cli程序进行开发。1,基类cDrawobj包含图形的ID、位置、类型、大小等信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茂涛;计算机数字逻辑器件故障分析[J];鄂州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2 陈一鸣;I~2C总线技术在彩电中的应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王楠,高庆狮,侯紫峰,宋建平;一种高安全性的新型存储体系[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年05期

4 宗军红,王春生,孔令旭,景素霞,胡宪锋;数据库物理设计需注意的几点问题[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2年02期

5 田春仿;微电脑控制系统的剖析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2年02期

6 杨晓红;微机的散热分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7 孙峻岭;智能感温火灾探测器的低功耗设计[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林昱;主板技术的新发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苏阳;软件的抗干扰技术软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2年03期

10 张春玲;《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学难点解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伟栋;周立鹏;;HI-13串列超导增能器QWR腔射频控制器电路设计研究[A];2006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郭峰;张志毅;邓志勇;;电雷管起爆网路拒爆问题的探讨[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3 裘迅;李志荣;黄卫清;;圆柱形多自由度超声波电动机驱动电路的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林东生;周辉;关颖;肖志刚;张宏;韩福斌;叶锡生;钟玉芬;;DPF X射线元器件及电路辐照效应实验[A];第9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张继辉;穆晓曦;崔亦斌;张法江;;浅谈电子电路防止静电危害的主要措施[A];2007'第十二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孙祯东;;一例中岔解锁电路的分析处理[A];江苏省铁道学会2009年度获奖论文专辑[C];2009年

7 常云龙;汪殿龙;肖纪云;;一种新型高频引弧电路[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1年

8 骆雅琴;;一种简便的正弦波逆变电源[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承;;Simulink用于电路仿真研究[A];第十五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全钢;张芳;宋振兴;;基于CPU卡的一卡通系统在宣钢2#服务区的应用[A];2011年河北省冶金信息化自动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 苏成富;彩电CPU故障分析与检修(中)[N];电子报;2009年

2 河南 王素军;两种LED光源消防应急标志灯电路简析及维修(二)[N];电子报;2009年

3 山西 张春玲;彩电速修方略(一)[N];电子报;2010年

4 山东 逄雅琪;海信彩电维修实例集锦[N];电子报;2011年

5 天津 吕建刚;HY-1W型护眼灯电路及维修[N];电子报;2005年

6 广西 余玉福;简易功放机剖析[N];电子报;2008年

7 陕西 瞿贵荣;POKO牌TD-169C电吹风电路与检修[N];电子报;2005年

8 成都大学 杨春;一款简单实用的强电预警电路[N];电子报;2006年

9 记者 赵中庸 通讯员 孙劲 严友才;遂渝铁路新线两条TMIS电路全面开通[N];人民铁道;2006年

10 硅谷客 摘译;顺序加电控制电路[N];电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海通;32位高性能嵌入式CPU及平台研发[D];浙江大学;2009年

2 朱二周;基于CPU/GPU平台的虚拟化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肖汉;基于CPU+GPU的影像匹配高效能异构并行计算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罗豪;一种极低功耗模拟IC设计技术及其在高性能音频模数转换器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王明宇;低功耗双界面CPU智能卡芯片的研究与设计[D];复旦大学;2011年

6 明鑫;低EMI D类音频功放电路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李波;基于异构多核平台的优化编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郑丹丹;嵌入式CPU的纳米尺度SRAM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王伟征;数字电路低费用低功耗测试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王前;开关电源的协同控制理论及脉宽调制应用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玉婷;环境介质无线传感器小型网络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赵丰;电容电阻复合成像系统硬件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3 张时华;高温低气压动态压力测试研究方法及实现[D];中北大学;2008年

4 刘强;海洋潮流能发电系统的并网型逆变器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华曜;电子鼻硬件系统及其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娟;基于FPGA的三相正弦变频电源的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7 伦学敏;低电压、大电流直流开关电源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8 徐连军;双CPU冗余通信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林守林;基于CPU利用率的功率调整策略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房腾;90W LED驱动器的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12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812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6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