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软交换系统大话务量呼叫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10-09 20:12
   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与传统的程控交换机相比,软交换基于分组交换技术,能够实现低成本的语音传送、传真等传统电信业务,并对新兴数据业务提供有力支持。但是由于它的发展时间尚短,从而软交换设备的可靠性不能与传统交换机相比,如何提高软交换设备的可靠性,是软交换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压力测试是检验设备可靠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压力测试中所用的主要工具是大话务量呼叫模拟器。它是一种能够模拟许多电话用户,同时或轮流向软交换系统发起大量完整呼叫的工具。 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是基于统一协议、分组网络、业务驱动的开放网络,能够提供多种业务的连接控制、路由、网络资源管理、计费、认证等功能。软交换设备与各种媒体网关、终端、应用服务器、其他软交换设备间采用标准协议相互通信。整个软交换网络体系结构包括接入层、传送层、业务控制层、业务管理层和网络管理层包含五个层次,各层的功能及相关设备均不相同。在实际应用的H.323网络体系架构中包括了网关、网守、后台服务器三个层次。 当设计的大话务量呼叫模拟器运行于WINDOWS平台下,并且呼叫连接采用TCP协议时,任务体系结构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采用线程池技术能够使模拟器的性能最优化,并降低网络的拥塞。同时,根据软交换系统的被测功能,可以将呼叫流程进行简化,提高模拟器的性能并降低模拟器结构的复杂度。考虑到模拟器的可移植性,设计一个系统接口模块是必要的,同时,采用有限状态机的方法可以简化程序的结构,建立统计信息表有利于在测试中发现问题。大话务量呼叫模拟器的设计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将每个模拟的终端看成一个对象,这些对象各自独立与待测交换系统完成信令交互。整个模拟器的结构从上而下可以分成用户控制层、流程控制层和协议栈层三个层次,用户控制层接受用户配置的话务参数,并通过定时器驱动流程控制层发起呼叫;流程控制层规定呼叫流程,同时对收发的信令信息进行统计;而在用于编解码的协议栈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模拟器一般采用与待测系统不同的协议栈。 实现了H.323网守的大话务量呼叫模拟器后,并利用此模拟器对H.323网守进行了压力测试,获得H.323网守的初步性能指标,H.323网守在实际大规模的应用中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TN915;TP33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软技术及其发展
    1.2 软交换系统压力测试简介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2 软交换网络体系架构
    2.1 软交换网络体系架构
    2.2 基于H.323 标准的IP 电话网络及相关信令流程
    2.3 本章小节
3 大话务量呼叫模拟器实现关键技术研究
    3.1 多进程、多线程、异步处理的选择
    3.2 呼叫流程的简化与测试异常呼叫
    3.3 其它问题
    3.4 本章小节
4 大话务量呼叫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
    4.1 面向对象(O O)的设计思想
    4.2 大话务量呼叫模拟器的总体结构
    4.3 用户控制层
    4.4 流程控制层
    4.5 本章小节
5 大话务量呼叫模拟器压力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数据分析
    5.3 本章小节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艳;刘桂玲;;浅谈软交换的发展和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年08期

2 张航华;;浅谈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技术[J];华章;2011年16期

3 马镇州;;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2期

4 姚忠亮;;移动通信软交换网络端局扩容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年08期

5 张鲲;;软交换在下一代铁路通信网络容灾备份中的应用[J];通信技术;2011年09期

6 刘欣;;自动控制技术在企业通讯方面的应用——基于中兴交换设备的软交换技术目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4期

7 侯玉勇;;IMS融合技术介绍[J];信息通信;2011年04期

8 杨志刚;廖述剑;;浅论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2011年04期

9 吴海菁;;NGN刚刚萌芽 预言2004投资热潮为时尚早[J];无线互联科技;2004年Z1期

10 马文学;付志兵;敦科翔;;软交换调度系统设计分析[J];无线电工程;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洪建;刘福军;;软交换在郑煤集团的应用[A];创新·融合·发展——创新型煤炭企业发展与信息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金涛;;软交换通信技术及其网络安全浅谈[A];第七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梁静;;软交换技术在电信通信领域的应用[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秦岭;;软交换接入设备安全性及承载策略分析[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桂玲;;软交换组网安全策略探讨[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丁塔;;软交换技术的优势和难点[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罗峰;;对NGN核心技术核心软交换的探讨[A];河南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雪松;;软交换技术和下一代通信网络[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全平;张科;;浅析软交换技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徐骏;;IMS和软交换技术分析比较[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UT斯达康公司 杨景;软交换技术支撑下一代通信网[N];计算机世界;2001年

2 ;下一代网络软交换技术[N];人民邮电;2003年

3 ;软交换技术介绍[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4 ;下一代网络软交换技术[N];人民邮电;2003年

5 广文;下一代网络软交换技术[N];中国电子报;2003年

6 沈建苗;软交换技术露峥嵘[N];网络世界;2001年

7 ;多接入、全业务:中兴软交换技术特色[N];人民邮电;2004年

8 特约撰稿 黄达斌;中兴通讯领跑软交换技术[N];通信信息报;2004年

9 周飞;亚洲第一套软交换MSC池在安徽联通应用[N];人民邮电;2007年

10 ;中国电信DC1工程完成验收[N];人民邮电;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韩熠;下一代网络中铁路专用通信网络技术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6年

2 林娜;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3 慕红云;新一代呼叫中心及其应用[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7年

4 薛海强;网络融合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韬;软交换系统大话务量呼叫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陈宇;软交换技术中的时延与QoS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3 胡凌云;NGN与软交换组网方案的实现与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4 刘义亮;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控制模型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董茵;IP软交换语音网及其数据业务在海关监管业务中的应用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6 翟丛;基于软交换的ISUP电路管理优化方案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伟奇;基于软交换企业网关的中小企业融合通信解决方案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王志会;软交换平台下电话号码分类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兰雁霜;基于H.248协议的媒体网关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0 金昊;安徽巢湖联通软交换核心网的规划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4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834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2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