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导生制教学实践
发布时间:2021-06-13 19:52
根据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现存问题,探讨开展导生制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导生制教学中教师、导生、受导学生的角色定位,从前期准备、课堂实施和效果评价三个方面对导生制教学进行实践探索。
【文章来源】: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32(05)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导生制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明确导生制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一)教师
1.知识的传授者
2.教学的主导者
3.导生的培养者
4.学习的评价者
(二)导生
1.教师的“先锋军”
2.受导学生的“小老师”
3.受导学生的学习楷模
4.受导学生的激励者
5.学习的主体
(三)受导学生
1.学习的主体
2.导生的后备军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导生制教学的组织实施
(一)前期准备
1.导生的培训选拔
(1)导生的遴选机制
(2)教育培训制度
(3)流动机制
2.小组构成
(二)课堂实施
1.课前在线学习
2.课上教师精讲,学生多练
3.课上小组学习
第一,明确目标、任务。
第二,任务引领,自主实践。
第三,导生导学,沟通合作。
第四,交流问题,分享心得。
第五,共享成果,强化提升。
(三)效果评价
1.对受导学生的评价
2.对导生的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组―导生”制在服务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陈慧. 职业. 2018(02)
[2]“导生制”在服务技能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邹亮,纪国明. 现代商贸工业. 2013(01)
[3]导生制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断想[J]. 胡凤阳,李捷.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3(01)
本文编号:3228218
【文章来源】: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32(05)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导生制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明确导生制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一)教师
1.知识的传授者
2.教学的主导者
3.导生的培养者
4.学习的评价者
(二)导生
1.教师的“先锋军”
2.受导学生的“小老师”
3.受导学生的学习楷模
4.受导学生的激励者
5.学习的主体
(三)受导学生
1.学习的主体
2.导生的后备军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导生制教学的组织实施
(一)前期准备
1.导生的培训选拔
(1)导生的遴选机制
(2)教育培训制度
(3)流动机制
2.小组构成
(二)课堂实施
1.课前在线学习
2.课上教师精讲,学生多练
3.课上小组学习
第一,明确目标、任务。
第二,任务引领,自主实践。
第三,导生导学,沟通合作。
第四,交流问题,分享心得。
第五,共享成果,强化提升。
(三)效果评价
1.对受导学生的评价
2.对导生的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组―导生”制在服务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陈慧. 职业. 2018(02)
[2]“导生制”在服务技能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邹亮,纪国明. 现代商贸工业. 2013(01)
[3]导生制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断想[J]. 胡凤阳,李捷.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3(01)
本文编号:3228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3228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