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现状及培养实践探索——以西昌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为例
发布时间:2024-12-06 23:16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从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上升为大学各专业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基于计算思维的提出,很多高校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提出很好的教学方案。而我校彝族学生由于自身原因,不能照搬照用,只能因材施教。通过教师访谈和学生在线问卷调查,分析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课程内容碎片化,知识点串联,任务驱动,案例分析,雨课堂+MOOC,精准扶错等教学方法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验证其效果。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2 民族地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现状
2.1 普遍的情况分析
2.2 具体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3 培养实践实施
3.1 规则制度引领整个课程
3.2 奖惩分明,严肃认真,多夸奖,培养自信
3.3 课程内容碎片化,知识点串联
3.4 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引导创新
3.5 雨课堂+MOOC,拓展视野,增强学习兴趣
3.6 精准扶错,同学协作
3.7 视频记录,错题笔记
4 结语
本文编号:401441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2 民族地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现状
2.1 普遍的情况分析
2.2 具体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3 培养实践实施
3.1 规则制度引领整个课程
3.2 奖惩分明,严肃认真,多夸奖,培养自信
3.3 课程内容碎片化,知识点串联
3.4 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引导创新
3.5 雨课堂+MOOC,拓展视野,增强学习兴趣
3.6 精准扶错,同学协作
3.7 视频记录,错题笔记
4 结语
本文编号:4014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4014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