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教学模式:一种移动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微教学模式:一种移动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要】:微时代背景下学生不再局限于教材设计的内容,不再满足教师示范性操作等单向的知识传播的方式。依此,文章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从教材选用、学生本体、教学方式和解决个性化问题四个角度剖析了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施微教学策略,并结合微教学的内涵和特征,构建了在微时代背景下针对移动信息化教学的微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 琼台师范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 微时代 微教学 移动信息化 碎片化学习
【基金】:2016年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微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内容设计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项目编号:Hnjg2016-64) 2015年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课建设示范性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Hnjg2015ZD-8);2015年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微课环境下的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项目编号:Hnjg2015ZD-17) 2015年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MOOC开放学习的支持服务系统研究”(项目编号:Hnjg2015-34) 2015年度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心动’设计与实践应用研究”(项目号:HNSK(QN)15-5) 2015年海南师范大学教育改革项目“面向教师资格考试培训模式研究与教学微视频资源建设” 2015年琼台师范学院课题“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
【分类号】:G434;TP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部分高校选用的一门专门为大一新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办公工具的使用技巧,业已满足今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教师也以此为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目标驱动、项目法的教学方法,应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艳;论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J];中国成人教育;2001年04期
2 房志刚;;建立以教材为主导的教学体系[J];成才;2002年08期
3 傅伟;教学反思简论[J];教学与管理;2004年19期
4 田丽丽;教师教学促进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5期
5 李茂森;;试论有效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性质定位[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1期
6 杨建平;;单元分层教学的思考及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6期
7 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8 王福英;;教学目标的设计[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9 李康;李强;侯永广;;试论教学的前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10 孙树峰;;新课程背景下“范例教学论”的重新审视[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晓玮;;用素质教育给目标教学注入新活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刘端海;;浅谈目标教学的教学设计[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滨海新区塘沽教育中心 康永军;那山,,那水……[N];天津教育报;2010年
2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刘良华;成为有课程智慧的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晓辉;教学空白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怡明;基础教育均衡视域下异质化教学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耀明;论教学的差异性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三福;教学的语用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杜惠洁;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赖明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课堂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艳;“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莉;故事教学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吴启迪;“非指导性”教学思想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4 冯立明;自组织理论对创造教学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伍正翔;从“祛魅”到“附魅”:教学设计的范式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喻晓琛;BBS教学应用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赵艳;基于“反设计”的教学设计思维方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龚爱军;农村学校“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车鸿文;精细加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倩倩;知情交融的教学方法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35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635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