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和应变对铁电薄膜漏电流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界面和应变对铁电薄膜漏电流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铁电薄膜 漏电流 界面效应 应变效应 第一性原理
【摘要】:铁电存储器是一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非挥发性存储器,同时也是促进铁电材料发展的动力。但是对于铁电存储器而言,由铁电失效带来的可靠性问题是其发展的阻碍。铁电失效主要包括疲劳、印记和保持性损失等。当薄膜的尺寸很小或达到纳米级别时,漏电流是造成铁电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漏电流的调控一直是铁电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然而,漏电流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导电机制的复杂性,使得对漏电流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薄膜制备技术的发展及器件的微型化趋势,在众多漏电流的影响因素中,界面和应变效应变得更加重要,同时,界面和应变问题在薄膜制备时是必不可少的。在本论文中,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铁电薄膜的界面和应变对漏电流的影响,并得到了一定的调控规律,为薄膜界面及应变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简单钙钛矿铁电体PbTiO3(PTO)为对象,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电极对薄膜漏电流的影响。我们发现薄膜漏电流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电极的种类,也受界面终端的影响。总的来说,氧化物电极下薄膜的漏电流大于金属电极下的漏电流;TiO2界面终端PTO的漏电流大于PbO终端时的漏电流。同时为了理解界面影响的本质,我们还研究了体系的界面势垒,发现漏电流的大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势垒的变化,这为我们制备材料时的选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2)以PbTiO3(PTO)为对象,以SrTiO3(STO)为缓冲层,研究了缓冲层的加入对铁电薄膜极化对称性和漏电流的影响。发现STO缓冲层的引入会不同程度地破坏PTO薄膜的极化对称性,使指向上表面的极化状态更为稳定。这种对称性破缺是存储器产生印记失效的一个原因,但对某些铁电隧道结或压电传感器等器件而言,我们可以利用铁电薄膜的极化非对称性来优化器件的性能。同时,对其漏电流的研究我们发现,STO的加入使体系漏电流增大,这是由于相同条件下STO的漏电流比PTO的漏电流大很多;(3)以BaTiO3(BTO)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应变对其极化强度及漏电流的影响。我们发现压应变增大c方向极化,减小漏电流;张应变减小c方向极化,增大漏电流。研究表明双轴平面应变对铁电薄膜的极化及漏电流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通过适当的应变效应来改善薄膜性能是必要手段。
【关键词】:铁电薄膜 漏电流 界面效应 应变效应 第一性原理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383.2;TP3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0
- 1.1 铁电材料与铁电薄膜9-12
- 1.1.1 铁电体简介9-11
- 1.1.2 铁电存储器及其失效问题11-12
- 1.2 铁电薄膜漏电流研究概况12-15
- 1.2.1 漏电流的导电机制12-14
- 1.2.2 漏电流的影响因素14-15
- 1.3 铁电薄膜的界面和应变效应15-18
- 1.3.1 铁电薄膜的界面效应15-16
- 1.3.2 铁电薄膜的应变效应16-18
- 1.4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18-20
- 1.4.1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18
-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18-20
- 第2章 密度泛函理论与第一性原理研究方法20-24
- 2.1 密度泛函理论20-22
- 2.1.1 密度泛函理论简介20-21
- 2.1.2 交换关联泛函21-22
- 2.2 格林函数方法与输运电流22-23
- 2.3 本论文所用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23-24
- 2.3.1 VASP软件23
- 2.3.2 ATK软件23-24
- 第3章 界面结构对漏电流的影响24-30
- 3.1 引言24-25
- 3.2 计算方法与模型25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25-29
- 3.3.1 电容结构分析25-26
- 3.3.2 薄膜漏电流的计算26-27
- 3.3.3 界面势垒与漏电流的关系27-29
- 3.4 结论29-30
- 第4章 缓冲层对铁电薄膜极化对称性及漏电流的影响30-42
- 4.1 引言30-31
- 4.2 缓冲层引起的极化对称性破缺31-38
- 4.2.1 计算方法31
- 4.2.2 PbO终端体系下极化结果分析31-35
- 4.2.3 TiO_2终端体系下极化结果分析35-38
- 4.3 缓冲层对铁电薄膜漏电流的影响38-40
- 4.3.1 计算方法及模型38
- 4.3.2 加入缓冲层后体系漏电流的计算38-40
- 4.4 结论40-42
- 第5章 外延应变对漏电流的调控42-50
- 5.1 引言42
- 5.2 计算方法与模型42-43
- 5.3 结果讨论与分析43-49
- 5.3.1 终端对铁电薄膜极化强度及漏电流的影响43-45
- 5.3.2 外延应变对铁电薄膜极化强度及漏电流的影响45-47
- 5.3.3 不同相结构下铁电薄膜极化强度及漏电流的对比47-49
- 5.4 结论49-50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50-52
- 6.1 论文总结50-51
- 6.2 工作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9
- 致谢59-60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定全;铁电薄膜,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J];材料导报;1993年05期
2 张鲁殷,胡晓君;铁电薄膜的制备及其在器件中的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徐文彬;王德苗;董树荣;;铁电薄膜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4年10期
4 李俊峰;郑新芳;董春华;;铁电薄膜的制备工艺及发展趋势[J];化工时刊;2009年04期
5 李惠琴;刘敬松;;铁电薄膜及其在存储器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09年S1期
6 张修丽;张燕妮;徐海生;刘长利;;有机铁电薄膜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21期
7 赵梅瑜;;铁电薄膜及其器件应用[J];无机材料学报;1973年04期
8 包定华;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制备铁电薄膜:工艺及进展[J];硅酸盐通报;1995年02期
9 沈效农,王弘;铁电薄膜导电过程与机理[J];功能材料;1996年04期
10 戴自璋;铁电薄膜材料的性能,应用和发展前景[J];化工新型材料;199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建国;肖定全;刘洪;朱基亮;;多层纳米铁电薄膜介电增强机理[A];TFC’09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易春;;无铅铁电薄膜及其存储器的制备和失效行为[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3 周益春;;存储器用铁电薄膜:制备,力学性能和失效[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路晓艳;曹文武;;超薄铁电薄膜中临界厚度附近的压电效应及其稳定性[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王彪;;纳米铁电薄膜及其相关材料相变性能的尺寸效应研究[A];第二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6年
6 田雪雁;徐征;;铁电薄膜退火方法的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7 蒋丽梅;周益春;杨娇;;铁电薄膜漏电流应变调控的热力学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侯识华;宋世庚;郑应智;马远新;郑毓峰;;掺锰PLZT铁电薄膜的制备及其电学性质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陈秀丽;刘来君;樊慧庆;;钛表面外延生长弛豫铁电薄膜水热工艺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朱信华;洪建明;李爱东;朱健民;吴迪;周舜华;李齐;刘治国;闵乃本;;层状钙钛矿铁电薄膜的层错结构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辉;电极和结构过渡层对铁电薄膜介电及热释电性质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陈志辉;铁电薄膜制备及新型铁电存储器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3 张芹;铁电薄膜极化性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普男;铁电薄膜的静态特性及动态介电特性的结构过渡层效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贾建峰;多层铁电薄膜的制备及其电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陈宏伟;铁电薄膜材料及在介质移相器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袁小武;钛酸铅镧钙系铁电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杨琼;存储器用铁电薄膜界面和应变效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9 郭惠芬;钙钛矿铁电薄膜的制备及其表面微区电学性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吴化平;具有择优取向的多晶铁电薄膜的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宇宏;通过纳米颗粒掺杂及机械弯曲形变调控P(VDF-TrFE)铁电薄膜的电光性能[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晓凤;基于铁电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张鹏;锆钛酸铅铁电薄膜的光伏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李飞;掺杂PZT基铁电薄膜的制备及其光伏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朱典全;微带天线加载BST铁电薄膜可重构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欧欣;钛酸钡与铌酸钠钾薄膜中极化诱导的阻变行为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7 林亚丽;PHT铁电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李男男;P(VDF-TrFE)铁电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吴诗捷;Hf_xZr_((1-x))O_2铁电薄膜的制备与电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谭宇;铁电薄膜可调微带带通滤波器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75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675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