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多足仿生机械蟹步态仿真及样机研制

发布时间:2016-09-10 20:17

  本文关键词:多足仿生机械蟹步态仿真及样机研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川…||】fI……】】|||l|l】I…Ⅲ

Y1 437246

分类号:—— C:——
U D

密级: 编号:

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多足仿生机械蟹步态仿真及样机研制

硕士研究生:王刚

指导教师:孟庆鑫教授

位级别:工学硕士

学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所在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2008年4月 论文答辩日期:2008年6月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丁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随着控制论、机构学、计算机科学、仿生学、人工智能以及信息与感知 技术的研究的深入,带动了仿生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目前仿生机器人技术的 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高科技水平和工业自动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成为当
前科学研究的热点方向。

论文对国内外仿生机器人的发展和取得的最新成果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在总结前几型多足仿生机械蟹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仿生学的设计思想改进设
计了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

论文提出了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总体方案,完成了新型多足仿生机 械蟹样机机械结构设计;提出了采用谐波减速器的新型机器人关节,并对驱 动方式的选择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从仿生学角度出发,对8个步行足进行了合 理的自由度分布设置,使机器人具有可翻转行走特性,大大提高机器人水下 环境运动的耐波性和适应性;采用递阶式控制思想,提出了新型多足仿生机 械蟹样机的控制系统的总体框架,进行了硬件电路和控制软件设计;对新型 多足仿生机械蟹的各种步态形式进行了分析比较,论证了双四足步态的可行 性和稳定性;对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的步态轨迹进行了规划,并采用Matlab 和Adams软件联合对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进行了仿真,实现了平坦路 面直线运动、上下台阶及上下坡的运动仿真模拟;搭建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 样机试验平台,通过实际运行结果指导新型样机的理论研究工作和设计改进 过程。同时,.论文对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水下防腐蚀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新型样机的概念 设,工程设计和样机的加工、制造,完成了新型多足仿生机器人的样机装配, 对样机各关节进行了调试,测试了各关节运动性能、运动范围;完成了控制
电路的设计和功能的调试。

关键词:多足仿生机械蟹;谐波减速器;步态;联合仿真;分层递阶控制

哈尔滨T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ybernetics,mechanism theory,computer,bionic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information and sensation technology,the bionic robots’

technology

develops rapidly.Recently this

technolog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symbols that could convey the high?tech levels and industrial

automation degrees of
research.



country.And naturally it is to be the focus of scientific

This paper,first of all,systematically presented the domestic

and

world’&

developments and latest achievements about bionic
t0

robots’technology.According

the results which achieved from the research of the former types,the improved

novel multi..foot crab using the

thoughts


of bionics has been put forward.

In addition,this paper presents multi.1egged crab prototype design

general design scheme for the novel bionic

machine,completes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and

also gives




new kind of robot joint for
Oil

bionic multi—legged machine

that depended to rational

considerable extent

the

use

of harmonic reducer.Afterwards been

design and

arrangement of the freedoms of eight legs have


assembled according to the bionics,too.In
capability of walking inversed,which

sense,this machine has the its

enhances

mobility in amphibious

enviro衄ent.And then
in the

the multilevel hierarchical control theory was introduced

design

of the control

system.Otherwise

the differences of variable gaits

have been comparatively finished based simulations
on

analyzed in

the paper.A great number of simulations are of

ADAMS and CO—simulation

ADAMS

and

Matlab.These
slope and

including

straight moving,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obstacle crossing verify the stability of double—four gait.Besides,the paper also introduce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underwater anticorrosive materials.

the conceptual Finally,after finishing the works above,the paper proposes
and structural

designs

of this new multi—legged crab prototype machine and then

the assembly of the whole machine Was

completed.Moreover

the performance,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the moving capability and the function of control system have been tested debugged.

and

Key words:multi-legged bionic mechanical crab;harmonic reducer;gait; CO—simulation;hierarchy control

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的所有工作,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 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有关观点、方法、数据和文献等的引用已 在文中指出,并与参考文献相对应。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 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字):墨型
日期:2幻云年多月13
Ft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绪论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高科技水平和工业自动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和体现¨1。随着计算机、控制论j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以及 仿生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作为一类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已经被广 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逐渐朝着替代人工作的方向发展。机器人技术 集成了多学科的发展成果,代表高技术的发展前沿,是当前科技研究的热点
方向圆。 自然界的生物经过亿万年的自然选择和群体进化,使其各自具备了某种

适应特定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往往是人类不具备的,因此人类 必须通过研究、学习、模仿来复制和再造某些生物的特性和功能,以此提高 人类对自然的适应和改造能力闭,而这种研究、学习、模仿、复制和再造的 过程就是仿生学的内涵。仿生学是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类边缘学
科,它可以延伸到很多领域,机器人学是其主要的结合和应用领域之一。仿

生机器人可归纳为机器人的结构仿生、材料仿生、功能仿生、控制仿生以及 群体仿生五个方面,本文也是依据这五部分对多足仿生机械蟹进行设计的。 多足仿生机器人一般指四足或四足以上的机器人,相对于轮式和履带式 机器人它有较强的运动灵活性,其腿部多关节、多自由度、多冗余度以及多 运动模式的结构设计对复杂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复杂恶劣的非结 构环境中稳定行走,可代替人工作,因此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然而,由于 多足机器人的多连杆、非线性、冗余驱动以及时变特性,其运动学、动力学 特性十分复杂。同时,多足的协调运动对于步态的规划提出了挑战,如何协 调多步行足协调有序灵活地运动,如何建立合理的、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步态 模型,如何有效地规划足端轨迹曲线,这些问题都亟待完善和解决。 本课题源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栖仿生机器蟹基础技术研究”。多 足仿生机械蟹是具有两栖工作能力的微小型武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针 对海军登陆作战中的两栖侦察、排雷、爆破、通讯中继等恶劣环境下作战需 求提出的,希望建立一个对复杂地形高度适应、性能可靠、体积小巧、并具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两栖环境下活动能力的小型爬行机器人平台。它可以充当侦察设各、武器 系统、通信系统的载体,完成普通士兵无法完成的近海域及滩涂的多种任务,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国内外多足仿生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机器人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开发出各式各样的具有感

知、决策、行动和交互能力的特种智能机器人和各种多足仿生机器人…。随 着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学科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将多学科相互融合,将 模糊控制、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方法引入机器人理论研究当中,补充机器 人技术研究的不足,特别是在机器人样机的研制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1.2.1国内外多足仿生机器人样机的研制情况
多足仿生机器人的研究水平是随着控制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起来的, 经历了由早期的机械式、近期具有简单的控制方式到现在由电子计算机控制 的过程。最早,对多足仿生机器人的研究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木牛流马” 以及1893年Rygg设计的“机械马”。对多足仿生机器人样机的研制来说, 四足、六足、八足都是国内外多足仿生机器人研究的热点,目前,美国、日 本和德国在多足仿生机器人样机领域的研究成果比较突出。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罗克威尔公司及Is机器人公司在DARPA资助下 研制了一种可对付岸边的水雷的的机器人ALuv”(图1 1),ALU-V仿造螃 蟹的外形,具有两栖运动性能,可以说是最早的两栖多足机器人。随后,iRobot 公司及美国国防先进计划研究署共同研制了机器人Ariel(图1.2)”’,Ariel前 后侧各有3条腿,可以像螃蟹一样侧行,其机构设计巧妙即使被水浪打翻了, 不需做出任何的机械调整仍可行走自如。

图1 1多足两栖仿蟹机器人ALUV

瀚蘑

图1 2多足两栖仿蟹机器人Ariel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机器人Ariel身上装配了许多传感器,可以通过内部的倾角传感器感知自 己的姿态信息。在水下时,使用超声波感知被触物体的形状、表面纹理、材 料性质及内部结构。此外,在运动上依靠电子罗盘进行导航,沿与海滩线呈 90度夹角的方向运动。 2002年,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研制了一种外形类似蜘蛛 的微型仿生机器人(图1 3)。这种机器人有6条腿,装配有一对可以用来探测 障碍物的天线。根据工作的不同,机器人的腿的数量和大小可以扩展,因此, 它是一种可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各种地形进行探测的微小型全能步行机器 人。2005年,NASA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制成功了一种可在空问站外部 自动行走的六足机器人Lemur(图I 4)剐1”1。Lemur是模仿螃蟹的腿部结构和 章鱼身体外形特点而设计的,它有6只复合机械臂,每只机械臂有四个运动 自由度和一个操作自由度,可实现肩部三个方向的转动,肘部的俯仰和机械 手爪的夹紧动作。主要用于太空环境下的小尺寸安装、探测及维修等空间作 业”’。通常咀四腿着地,另两条腿可安装作业工具进行工作。Lemur的控制系 统采用分层递阶控制系统,上层采用PCI04作为主控系统,而下层主要完成 单足的运动学正反解及各关节电机的伺服控制。

图1 3微型蜘蛛步行机器人

图1.4 Lemur六足仿生机器人


2006年,NASA又开发了一种八足仿生蜘蛛机器人Spidemaut(1强1 5)191

它也能够在空间站外表自由行走,同时可趴在航天器表面,完成检查、修理 等任务。同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智能四足仿海星机器 人(图1 6)””。它可以像人类一样感觉到身体遭受的伤害,并设法处理伤势。 机器人全身每个连接处都装有倾斜度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通过这些传感器 的返回值可以生成机器人结构和运动的计算机模型。一旦机器人身体某处受 伤,传感器的返回值就会发生变化,机器人可以迅速感觉到,变换生成新的

计算机模型,然后在新的模型指导下继续前进。

图1

圈蔺


s口idemaut八足仿生蜘蛛机器人

图1.6四足海星机器人

另外,美国海军协同马萨产品公司和波士顿东北工业大学针对在海流和 涌浪等浅水区域清除水雷的作业任务联合研制了八足仿龙虾机器人
Robolobster,BUR-001…1(图1 7)。在多石的汹涌波涛中运动,机器人通过对

触角及细毛弯曲力反馈信号的响应,控制机器龙虾仿生腿的肌肉,从而控制 它的运动姿态。机器龙虾的触角及细毛传感器只有头发丝粗细,是利用东北 大学的金属微加工工艺制成的。研究人员用镍钛诺丝仿制出龙虾的肌肉,镍 钛诺是一种镍钛的形状记忆合金。镍钛诺丝通电加热时肌肉就缩短,使龙虾 的腿向上运动。一旦冷却,它就恢复原来的形状。交替地加热及冷却镍钛诺 丝,就可复制龙虾腿的运动,这比用电动机及齿轮装置驱动更加自然。由此, 机器龙虾不但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对龙虾进行了仿生,而且还进行了材料仿生 的尝试。除此之外,斯坦福大学研制了六足仿蟑螂机器人(图1 8),西储大学 也研制了采用启动人工肌肉的驱动的多足机器人。

图1.7八足仿龙虾机器人

图1 8六足仿生蟑螂机器人

日本在多足仿生机器人样机的研制方面也毫不逊色。2003年,启动了 Quadlator II机器人的设计“2“”】(图1.9)。Quadlator 11的控制架构采用嵌入式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系统Titech Wire,电机驱动器采用Titech

Robot

Driver.躯干内部设置了12

个电机功率驱动器进行PWM驱动,电机采用了Minimotor的直流电机,自 带66倍的行星齿轮变速箱和尾部带有光电码盘。2005年,日本大阪大学的 罔窑明仁、新井健生等研制成功鼹新型的手脚统一步行机器人 ASTERISdl411151。ASTERISK具有用脚移动及用手搬物品或进行作业的双重机 能。以机体为中心,呈放射状配置6条腿,表现为全方位均等的作业空间和 全方向移动的机能,能在不平地面上移动或悬吊于天花板进行作业。2006年, 日本千叶大学研制了一种用于搜救任务的八足仿硬壳的节肢动物的机器人哈
卢克二号Halluc II”“”’(图1.10)。Halluc II身体上共有18个传感器:其中13

个用来测量周边物体距离的传感器:2个传感器是用来测量它360。范围内的 障碍物:还有3个转轴传感器用来保持身体平衡。Halluc II的八条腿其实是 8个独立控制的轴轮,由32条“机器韧带”负责协调完成动作。此外它还安 装有56个小马达,确保它可以用三种方式运动,包括昆虫式、动物式和汽车
式。

图1.9 Quadlator II四足机器人

图1 10哈卢克二号机器人

除了美国和日本,德国也大力发展多足仿生机器人样机的研制。德国布 莱梅大学(Bremen)在空间多足机器人方面做了研究,开发了SCORPION和
ARAMIES””(图1 11)两代多足机器人。除此之外,该大学还致力于八足仿生

蝎子的研究,研制出仿生蝎子太空机器人(图1 12),该机器人采用模块化的 设计思想,能够满足在其他星球的探险和研究。同时,德国的Fralmhofer智 能系统学院(AIS),德国国家研究中心(GNRc)也仿照蝎子研制T)k足机器人。

图1 11多足机器人ARAMIES

图I 12八足仿蝎子机器人

我国学者也对多足仿生机器人样机进行了研究,尽管起步比较晚,但也 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80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采用平行 四边形和凸轮机构研制出一台八足螃蟹式步行机器人”…。1989年,北京航空 航天大学进行了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1993年完成了地壁六足步行机器 的研究”“。1990年,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出全方位六足步行机 器人”“。同年,清华大学研制出了一台Qw-tI型全方位四足步行机器人。1991 年,上海交通大学仿照四足哺乳动物的外形研制}}{JTUWM系列四足步行机 器人8”。2000年,上海交通大学马培荪等对第一代形状记忆合金SMA驱动 的微型六足机器人进行了改进,开发出了微型双三足步行机器人MDTWR”’。 除此之外,华中科技大学开发了“4+2”多足步行机器人模型平台,对其进 行了各种行走步态的生成及控制方法的研究8”。2003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的资助下,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洋智能机械研究所也进行了两栖仿生机 械蟹基础技术的研究,目前已成功研制出多种型号的两栖仿生机器蟹样机。
1 2

2多足仿生机器人基础理论的研究现状
尽管多足机器人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正如前面所看到的,目前国内外

已开发了许多类型的多足仿生机器人模型和样机,但是制约多足机器人进一 步发展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正如著名机器人学家 J.Angeles教授所言的“步行机器人的基础理论研究步伐要远滞后于其技术开 发的步伐川驯。特别是多足仿生机器人的步态轨迹规划与控制问题一直为广 大研究人员所关注。主要体现在步态的规划方法、步态控制方法以及足端力 分配等方面。 多足机器人具有良好的地面适应能力和步行灵活性,其步态规划作为多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足机器人运动控制的重要内容备受关注瞄1。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多足动物本 身具有诸如爬行、小跑以及奔跑等不同的步态,所以从理论上讲,多足仿生 机器人也应该可以实现这些步态方式。在早期研究中,主要围绕规则化的爬
行步态展开,即多足步行机器人按照一种固定的方式缓慢运动的步态形式。

这种步态易于控制,但是机器人适应路面的性能较差,无法适应复杂的地形。 这方面的成果主要包括:1968年McGhee首先给出了描述和分析多足机器人 步态的数学定义;1986年McGhee和Frank提出四足机器人直线行走波动步 态;1989年和1990年Zhang和Song分别提出的多足步行机器人的波形螃蟹 步态算法等等。随着新的仿生技术和材料的出现,对于步态的研究己不再拘 泥于规则步态,而更多的关注那些能够在凸凹不平的地面上行走的自由步态。 如PN和Jayarajan采用图像搜索法产生自由步态;Alexander提出哺乳动物和 龟的行走步态。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步态,1991年Pan和Cheng提出的爬
斜坡步态、1993年他们又提出跨越沟渠、1991年Bien、Chun和Song提出

最佳转向步态以及2000年Bm、Low和Guo提出爬楼梯步态等。 控制系统如同生物的大脑,控制着生物的各种行为,因此建立一个良好 的控制体系来执行所需的步态运算是步态算法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多足机 器人具有复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使其在步态规划和关节间协调运动控 制方面更具研究的挑战性。目前,步态运动控制包括两大类:力控制和位置 控制,它们分别基于多足步行机器人的逆运动学和逆动力学的计算。其中基 于逆运动学的控制方法研究包括:1996年Kawabata和Kobayashi进行的分 布式智能控制器研究。1 998年Celaya和Porta介绍了一种关于足式机器人运 动的控制结构;同年,KJmura、Akiyama和Sakurama用神经振荡器实现了四 足步行机器人的直线行走;Berns、Ilg、Deck、Albiez和Dillmann用计算机 体系结构和模块化软件组成的开放式层次结构来描述仿哺乳动物类步行运动 的控制等。而基于逆动力学的控制方法的研究包括:1995年Villard、Gorce 和Fontaine考虑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和实时运动特性提出一种四足机器的控 N/操作方法;1996年PrajOUX和Martins对四足机器人步行管理方案进行了
仿真研究等。

实现多足机器人力控制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足端受力分配。这个部 分的处理方法大致分3类:规划法、解析法以及智能算法。这三种方式的代

哈尔滨T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分别是:1990年Cheng和Orin描述了一种有效的寻优算法一对偶线性规
划法;1990年Kumar和Waldron提出和研究了静态稳定步行机构的力分配问 题及其解析解法;1988年Tsai和Lee采用神经网络模糊逻辑学习方法,提出 了一种在线自适应模糊逻辑控制算法,进行多足步行机器人脚力分配控制等。

1.3智能化多足仿生机器人关键技术
随着多足仿生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扩大,多足仿生机器人也不断地朝着智 能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其的智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影响智能化多足仿 生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导航与定位、多机协调、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以及仿生智能控制策略以等。这些关键技术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性能和实用
性。

1.3.1导航与定位技术
在智能化的多足仿生机器人系统中,其自主导航是一项核心技术,也是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导航是指机器人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和自身状态, 实现在有障碍物的环境中面向目标的自主运动。其基本任务有3点口n:①基 于环境理解的全局定位:通过环境中景物的理解,识别人为路标或具体的实 物,以完成对机器人的定位,为路径规划提供素材;②目标识别和障碍物检 测:实时对障碍物或特定目标进行检测和识别,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③安全保护:能对机器人工作环境中出现的障碍和移动物体做出分析并避免 对机器人造成的损伤。机器人有多种导航方式,根据环境信息的完整程度、 导航指示信号类型等因素的不同,可以分为基于地图的导航、基于创建地图 的导航和无地图的导航三类;根据导航采用的硬件的不同,又可将导航系统 分为视觉导航和非视觉传感器组合导航两大类u1。 而智能化机器人的定位是指机器人在导航过程中,为了进行实时避障和 全局最优路径规划,需要精确知道机器人或障碍物的当前状态及位置,以完 成导航、避障及路径规划等任务的过程。一般来说,机器人的定位分为相对 定位和绝对定位两大类。相对定位是一种局部位置跟踪方式,这种定位方式 下,机器人是在已知初始位置的条件下确定自己的位置的,典型的相对定位 方式有:惯性导航和测程法。绝对定位是一种全局定位方式,要求机器人在

哈尔滨T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未知初始位置的情况下确定自己的位置,典型的绝对定位方式有:导航信标

定位,图形匹配定位,GPS定位,概率定位。目前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洋智能 机械研究所所研制的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计划采用GPS定位方式。

1.3.2多机协调技术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及生产实践的需求,机器人所承担的任务将越来 越复杂,然而单一的机器人并不能独立完成这些复杂的作业,而需要多机器 人通过协调和合作共同完成。因此,多机器人系统的协作机制、通信和规划 问题已经成为机器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协调哪!指多个机器人个体通过对资源和目标的合理安排,调整各自行为, 以求最大可能地实现各自或系统的目标,协调一种动态行为,是各机体对环 境及其它个体的适应,一般通过改变机体的现有状态来实现。协作则是在非 对抗的机体之间保持行为协调的一个特例。针对给定的任务,如果多机器人 系统能基于某些协作机制,使系统的功能和效率得到增强,则多机器人系统
表现出协作行为。

通讯是多机协调中最基本的问题。多机通讯的模式目前主要有两种B引: 一种是公共存储,通过建立公共存储区,每一个均可以对其进行访问,从而实 现之间的交互;另一种是个机之间的信文传递,即在之间直接进行信息交换。

1.3.3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
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是近年来十分热门的研究课题,它与控制理论、信 号处理、人工智能、概率和统计相结合,为机器人在各种复杂、动态、不确 定和未知的环境中执行任务提供了一种技术解决途径p川。机器人内部包含大 量传感器,以保证其自身功能的正常运作以及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多传感器 信息融合技术就是将来自各传感器的信息数据经过某种处理以产生更可靠更 全面的控制信息,完成机器人的各种操作。目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主要有 贝叶斯估计、Dempster-Shafer理论、卡尔曼滤波、神经网络、小波变换等p“。

1.3.4仿生智能控制策略
随着仿生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机器人不仅可以结构仿生 还可以对那些无法精确建模或者信息不足的病态系统进行控制仿生,然而传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统控制理论无法完成这样的目标。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机器人 智能控制系统,机器人的智能控制方法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以及
多智能控制方式的融合技术等。

智能控制方法提高了机器人的速度和精度,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机器人模糊控制中需要建立庞大的规则库,此时控制推理过程所需要的

时间就会很长;反之如果建立较小的规则库,则控制的精度又会受到限制;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按照人脑的组织和活动原理而构造的一种数据驱动型非 线性映射模型,它具有并行处理、自适应自组织、联想记忆、容错鲁棒以及

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等特型321,因此极为适合于仿生机器人控制,然而神经
网络的隐层数量和隐层内神经元个数的确定仍是制约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机 器人控制的关键因素,另外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极小值,这都是目前智能化
机器人控制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

1.4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论文结构 1.4.1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本文在前几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的基础上,采用完全模块化的设计 思想设计出改进的新型机器人样机。 2.对机器人总体机械结构进行了设计,提出了采用谐波减速器的新型机
器人关节,并对驱动方式的选择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从仿生学角度出发,对

八个步行足进行了合理的自由度分布设置,使机器人具有可翻转行走特性, 可大大提高机器人水下环境运动的耐波性和适应性。 3.采用递阶式控制思想,对新型机器人样机的控制系统进行了硬件和软
件的总体设计,并给出了具体的硬件设计电路。

4.对多足仿生机械蟹的各种步态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证了双四足步
态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5.对多足仿生机械蟹的步态轨迹进行了规划,并采用Matlab矛IADAMS 联合仿真方式进行了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实现了平坦路面直线运 动、上下台阶及上下坡的运动仿真。 6.搭建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通过实际运行结果指导新型样机的理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研究工作和设计改进过程。

1.4.2论文结构
本文共分6部分,其中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第二章为总体方案设计部分, 文章通过详细论证提出了多足仿生机械蟹新型样机设计的总体方案,包括机 械结构设计总体方案、控制系统总体方案以及防腐技术总体方案三个部分;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通过对多足仿生机械蟹步态的研究,提出多足仿生机 械蟹的基本行走步态形式,并对其进行了运动学/动力学仿真以及基于Matlab
和ADAMS的联合仿真;第四章为硬件控制系统设计部分,采用模块化的思

想将整个控制系统分为几个模块分别对各模块进行了硬件控制系统设计;第 五章是样机研制部分,文章详细介绍了新型样机的机械本体以及硬件控制系 统的研制过程,同时还对新型样机的运动形态进行了介绍;最后一部分为结
束语。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章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总体方案设计
2.1引言
本课题所设计的多足仿生机械蟹,是针对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洋智能机械 研究所前四型机器蟹在实际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将谐波减 速器引入关节传动方式设计中,设计出新型关节,并由此组装出多足仿生机
械蟹机械本体。新型关节应用在机器人腿部结构上,能够提高腿部的承载能

力和传动效率。在关节设计的基础上,将采用多层控制方法的多足步行机器 人的控制系统密封装配在机器人的机体内,最终完成整机的设计。除此之外, 对水下防腐技术进行了研究,选出了适合于机器人水下环境工作的防腐材料。 采用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机器人着地点的力反馈值,通过一定的判断方法,得 出足端周围有无障碍物的情况,从而为机器人的越障、避障提供控制信息。

2.2前四型多足仿生机械蟹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洋智能机械研究所从1999年开始进行多足仿生机械
蟹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设计出四型可适应水路两栖的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

2.2.1第一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
第一型两栖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p习(图2.1)以生物蟹为设计蓝本,它由8 条步行足(图2.2)组成,各步行足有三个关节,每个关节均采用锥齿轮传动方 式,各关节驱动电机选用瑞士Maxon公司的RE.max 26和RE.max 22系列直 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采用DSP芯片嵌入式分层控制。另外,为了减轻整机
的重量,机械本体采用轻质铝合金材料做框架,并在躯体上预设安装空间及

安装孔,以便于控制电路、传感器、电源模块等设备的安装。考虑到外形封 装的需要,并兼顾仿生物蟹外形的特点,整体上采用扁平结构。第一型样机 对仿生机器蟹进行了第一次尝试,为后几型机器蟹的设计奠定了基础。但第
一型样机所采用的锥齿轮传动方式不具有自锁能力且关节驱动力矩严重不

足,因此在以后的几代样机中重点改进了这些问题。

酾铲
图2 1第一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 2.2

图2.2第一型样机单步行足结构图

2第二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
第二型两栖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p41(图2.3)延续第一型的设计思想,提出

蟹足设计的模块化设计思想。机器人步行足各关节选用比较经济的位置伺服 舵机驱动,根关节采用绳轮传动方式,前后摆腿关节采用电机减速器输出轴 直接驱动,是末关节的侧行摆腿采用曲柄摇杆机构。主控系统采用TI公司的 TMS320LF2407A,负责生成14种步态以及24路PWM信号发生,电机伺服 控制采用三菱公司的基于电位计的位置伺服控制器M51660L,该控制器对位 置进行比例控制,主控系统与各个位置伺服驱动器构成分布式系统。机器人 供电采用7 2V/2000mAH镍氢电池组方式。由于该机型没有配备传感器,因 此仅可以在没有障碍物的平地行走,无蔽障能力。另外,选用的直流伺服舵 机驱动方式不具有变速特性,因此机器人只能在固定的速度下运动;同时机 器蟹的蟹足较短且与躯体比例失调,这两点原因使得机器蟹的行进速度比较 慢(0 lm/s)。第二型样机是对仿生机器蟹设计的又一此尝试,它为后续的机 器蟹步态研究奠定了基础。

图2 3第二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3第三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
第三型两栖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图2.4)在第二型样机的基础上进行

改进,其结构、尺寸比例均依照仿生原理进行设计,模拟海蟹结构将步行足 分为髋关节、膝关节和径关节三部分。在第二型机器人的基础上,第三型样 机仍采用位置伺舵机为机器蟹关节驱动元件,根部选用了力矩更大的舵机 (1Nm),传动方式除了最末关节的侧行摆腿关节改用了绳轮传动方式外,其 余关节传动方式同第二型机器蟹。主控制系统采用两级结构,主处理器采用 Samsung公司的32位ARM7处理器S3C44BOX,主要负责人机交互、步态 生成、各足协调控制、通信等;二级系统系统采用8片TI公司的16位的处 理器MSP430F149.主要负责单腿的运动控制和力觉数据采集。步行足配有 十六只力传感器,检测足尖落地和步行足是否碰到障碍物等信息,为步行足 的路径规划提供信息,使其能够在沙滩、平地等环境前进、后退、左右侧行 及任意位置、任意角度、任意方向转弯,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越障能力和爬坡 能力。制作后期对该型样机设计了橡胶防水外衣(圈2 5),并进行了首次水下 行走实验。此型样机无论在功能还是性能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但其负重能力 和爬坡能力都很有限,存在速度不可调,运动不平稳等问题。

图2.4第三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
2 2

图2.5柔性腔体密封外观图

4第四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
第四型两栖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9”。1(图2.6)较前几代机型有了较大的

改进,功能己趋于完善。其各关节传动方式改用了具有自锁能力的大斜齿轮 (类蜗轮蜗杆)传动方式,机器人设计有专用的电机伺服系统、声纳环传感器 信息处理系统、三轴陀螺传感器信息处理系统和变结构力觉佶感器信息处理 系统。为便于实时了解机器人样机的各种信息,并根据其反馈信息修改其运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动参数,在其控制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液晶显示模块,通信采用无线传输模块 和红外遥控两种方式,同时还增加了一个摄像头实时反馈外界环境信息。整 机制作完成后进行了整体软质橡胶密封处理(图2.7),使其具有两栖环境下的 运动能力。随后进行了大量的陆地、水中的行走、爬坡、越障、触障反射、 密封等试验,得到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数据和结论。但是通过实验,同时也 发现了第四型两栖多足机器人结构存在着结构复杂不宜于维修、零件通用性 不强、大斜齿轮摩擦能量损失大等缺点,大大影响了机器人的运动性能。

图2.6第四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

图2.7第四型机水下形态图

2.3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结构方案
2.3.1关节设计结构方案
1设计要求

针对前四代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结构对其应用与研究产生的影响,对新 型样机关节结构提出了以下要求: ①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使关节能够高效率、稳定的运动,具有自锁能 力,关节有更宽广的运动空间,且具有抗击机体翻倒的自翻转能力。 ②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能够时刻给控制系统传输数据,让机器人具有感 知周围障碍的能力。 ③具有不小于0 1nfs的机体运动速度、一定的爬坡能力、越障能力,同 时增加机器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④对模块化设计的适应性强,即可在第四型样机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和改 进,逐步用性能优良的新部件替代旧部件。
2方案论证

哈尔滨T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多足仿生机械蟹关节传动方式的选择是机器人关节设计的关键技术之
一。目前机器人关节的传动方式主要有:绳索滑轮驱传动、连杆机构传动、

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等口田。 ①绳索滑轮驱传动方式
绳轮传动方式是目前仿生机器人常采用的关节传动方式。这种传动方式

可实现运动和动力的远距离传送。但此类传动方式存在传动滞后现象,有较
大的运动传递误差。另外,由于绳索只能受拉不能受压,故很难实现回程。

除此之外,在短距离狭小空间内难以使用这种传动方式,因此这种传动方式
不适于应用在微小型机器人中。

②连杆传动m”u 连杆传动机构对仿生机器人这类短距离的运动和动力传送也是一种可行 方案。但连杆传动方式一般会增加机器人结构的复杂度,使机械本体结构的 设计和加工变困难,难以实现。
③带传动H刁


带传动目前多用于机械臂式机器人中。但由于带传动不能保持准确的传 动比,且存在传动效率和强度低,疲劳寿命短,不便于控制等缺点,因此, 这种传动方式在微小型机器人应用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④链传动H习 链传动是以链作为中间挠性件,依靠链与链轮轮齿的啮合来传递运动和 动力的传动方式。由于链条和齿轮的摩擦容易使链条松弛,齿轮磨损,且传 动噪声高,因此,这种传动方式不适于应用在微小型机器人中。 ⑤蜗轮蜗杆传动p卵MM5心1 蜗轮蜗杆传动隶属于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用来传递任意两轴间的运动和 动力,在齿轮传动中还包括谐波齿轮传动和行星齿轮传动。涡轮蜗杆传动具 有自锁功能但是需要将蜗杆与电机轴相固定,这使得电机轴承受相当大的轴 向力,此力对电机的寿命和正常的使用都存在破坏性。 ⑥谐波齿轮传动 谐波齿轮传动是应用于机器人关节传动的主要装置,是近代新发展起来 的一种靠柔性齿轮来传递运动的机械传动方式。谐波齿轮传动本质上是 z.X-V型行星齿轮传动。其工作原理如图2.8所示,它由三个元件组成,即:
16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谐波发生器、具有外齿的柔轮和具有内齿的刚轮。以上三件可以任意固定一 个,同时其余两件作为输入件和输出件。



脱开

脱开

图2.8谐波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

谐波齿轮减速器是一个两自由度的机构。谐波齿轮传动作为减速器应用 时,通常情况下刚轮为内齿轮,固定不动;波发生器为椭圆凸轮(或双滚轮), 作输入轴;柔轮为外齿轮,作输出轴;而且大都采用2波传动,即波发生器 转1转,柔轮变形两次;也即刚轮与柔轮的齿数差为2。若将波发生器装在 柔轮中,将使柔轮变为椭圆形,此时,处于长轴的齿将与刚轮齿接触啮合,而 处于短轴的齿则与刚轮齿脱开。当波发生器回转时,将迫使柔轮齿依次同刚 轮齿啮合,由于相差2齿,故发生器转1转,将使柔轮在相反方向转过2齿,
从而获得减速运动。 谐波齿轮传动方式的传动比计算公式如下:

①刚轮固定,柔轮作为输出,f=—L
7 月 一 厶l—Z,2 7

②柔轮固定,刚轮作为输出,江—刍一
Zl—Z2

式中,f为传动比,ZJ为柔轮齿数,Z2为刚轮齿数。 由于谐波齿轮传动具有较大传动比且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承载 能力大、传动平稳等特点, 因此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机器人、数控

机床、起重运输、纺织机械以及国防工业等领域。一般来说,它可作为减速
17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器使用,也可作为增速器使用。

综上所述,前五种传递方式并不适合应用于小型多足机器人,在前几代 样机中这几类传动方式多有尝试,但实际效果不佳。因此,亟需要找到一种
能够满足传动比大、可靠性高、结构紧凑的传动方式。在新型样机的设计中

采用第六种方案由谐波减速器作为传动机构的多足机器人关节。它可以替换 现有机器人的关节结构,并且随着谐波减速器尺寸的不断减小,这种新型传 动方式更适合应用于小型机器人的关节传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采用谐波减速器的新型机器人关节结构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㈣m1: (1)传动比大且选择不唯一,体积小,零件数少,传动效率高。效率可达 92% ̄96%,单级传动比可达50--4000,且在大传动比下仍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 (2)可同时啮合的齿数多,且滑动速度小,齿面摩损均匀,承载能力强; (3)具有透过密封壁传递运动的能力;

(4)具有自锁性,同时电机轴不受力,电机寿命得到保护并且工作平稳;
(5)通用性强,可适用于各种机器人。 基于以上原因,拟定选择基于谐波加速器的新型关节作为新型多足仿生 机械蟹的关节设计方案。 3.新型关节结构设计一¨

本关节目前已申请了发明专利。关节结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2.9所示, 每一个关节结构都由一个直流力矩电机经谐波减速器减速驱动,使输入、输 出传动平稳,传动比大、传动精度高。关节结构具体包括:联轴器1、电机
挡板2、柔轮3、波发生器4、固定钢轮5、旋转钢轮6,轴承套7、壳体8、 深沟球轴承9、轴承支架10、端盖11、内六角头圆柱螺钉12、联结臂13、 内六角头圆柱螺钉14、内六角头圆柱螺钉15、十字槽沉头螺钉16、内六角

头圆柱螺钉17、辅助联结臂18、深沟球轴承19、电机轴连接销20、内六角 头圆柱螺钉21、电机22、光电编码器23。

18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何论文

图2.9机器人关节剖面结构装配图 关节的详细装配方式:首先,用一个联轴器l通过连轴器上的定位销钉 21将电机22联上;联轴器的另一端与谐波减速器通过十字槽沉头螺钉16相 连;电机22连接电机挡板2并与壳体8固定(通过电机轴连接销20);同时, 光电编码器23和电机22相连;再用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7将固定钢轮5与壳 体8连接。通过以上的步骤就完成了谐波减速器与电机、联轴器的固定。随
后,将轴承套7与深沟球轴承9压入壳体2,并用内六角头圆柱螺钉15固定; 装入端盖ll,用内六角头圆柱螺钉14将端盖1l与旋转钢轮6固定;最后通

过内六角头圆柱螺钉12将联结臂13固定在端盖1l上,压上深沟球轴承19 与辅助联结臂18既完成装配,其中辅助联结臂18的固定可以通过连接联结 臂13完成。以上就是整个关节的装配过程。 从关节的工作原理来看,整个关节可看成两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传感 模块,由光电编码器23和电机22组成。光电编码器直接连接电机,以获得 电机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参数实现位置速度控制,同时,电机22带动 谐波减速器提供力矩。另一个模块是传动模块,它由谐波减速器和旋转箱体
19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组成。谐波减速器的钢轮带动旋转箱体可达到关节转动的目的。这个部分的 具体连接方式是电机22定子通过联轴器1与柔轮3相固连,电机转子22和 波发生器4固连在一起,柔轮3和壳体8相固连,旋转钢轮6与端盖11相固 连。机器人的联结臂(联结臂13,辅助联结臂18)分别与壳体8(固定箱体)和 端盖11(旋转箱体)相连接。由此,通过传感模块和传动模块两部分的组合就 构成了机器人的关节。关节工作时电机提供转矩,通过谐波减速器减速,输 出给旋转箱体,同时关节转动,最后通过联结臂联结下一关节。 图2.10为采用谐波减速关节组成的具有三个运动关节的机器人步行足, 它包括:三个如图2.9所示的关节(关节27,关节30关节32),连杆25,连 接块26,连接板31和三维力传感器24,辅助联结臂28,连接联结臂29。步 行足装配方式如下:关节30与关节32通过焊接壳体的方式固定,辅助联结 臂28与连接联结臂29将关节30与关节27连接,连接块26通过焊接方式固 定在关节27上,连杆25与连接块26通过螺栓连接,虽后在连杆25的末端 连接上三维力传感器24,关节32和连接板31通过螺栓固定。运动原理足: 每条步行足足尖安装有三维力传感器24,用来检测步行足的落地时受力和障 碍物情况。关节32通过箱体实现水平旋转,同时和关节30固定,关节30 通过(辅助联结臂28,连接联结臂29)垂直旋转带动关节27,关节27通过壳 体带动连接块26,连杆25,三维力传感器24。单步行足立体图如图2 11所
月i。

图2 10单个步行足结构示意图

图2 11单个步行足结构立体图

由此设计的机器人关节结构优点是:①单级传动比大且范围宽;②同时
啮合的齿数多,承载能力高;③传动平稳,传动精度高,磨损小;④在大传 动比下,仍有较高的传动效率;零件数少,重量轻,结构紧凑;具有通过密

封壁传递运动的能力等。⑤传动选择不唯一:刚轮与柔轮中可任意固定一个,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其余两个一为主动、一为从动,即可实现减速或增速。⑥通用型(适合各种机 器人),⑦具有自锁性。⑧对电机起到保护作用,电机轴不再像涡轮蜗杆传动 方式受力,电机寿命得到保护并且工作平稳。
4.关节驱动器的选择及传动参数计算

驱动电机拟选择德国FAULHABER公司的2342CR系列微小型直流电机 作为机器人驱动器,同时选择与电机配套的磁性正交增量码盘
(MR—Encoder),各项具体参数情况如所下: (1)电机: 功率:17W 极限转速:8100rpm 空载电流:75mA 转矩:16mN?rll (2)MR编码器: 单圈信号输出:12CPP 信号极限频率:7.2kHz 额定电压:12V 启动电流max:1.4A 空载转速:7000rpm 堵转输出扭矩:80raN?m

(3)拟定机械参数:
重量:12009 总长:420mm

最大外径:中43mm

(4)考虑谐波减速器尺寸问题,拟选择减速比为200:1的谐波减速器,即 i=200,考虑谐波减速器传动效率为92%时,经谐波减速器传动后的最大持续
输出扭矩为:

丁=乙咖‘f‘77懒黼-

=0.016x200x0.92=2.944(N?ITI)
根据电机及传动设计参数,可初步估算出步行足关节驱动器性能大致如
下: 关节转速:

‰=‰一一≯~2丢o=40.一(rpm)×--lOOx-二-40
刀M=刀m柳眦.2 8




1nn ZUU

?



rpm)

可测/可控转角精度:

阳:丝×三:2.6166×10—3(radl
12 f
、 7

,输出扭矩范围:Ts5.4(N.rn)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最终设计步行足各关节转角范围为: 髋关节:-45。≤岔≤+45。

膝关节:一135。≤02≤+135。
胫关节:一135。≤鼠≤+135。

2.3.2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整机方案
1.设计要求

在前四型样机的基础上,针对前几代步行机器人结构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结合设计要求,给出了以下新型样机的整机设计方案,新型样机符合模块化 设计思想,可根据具体情况对第四型样机部分结构和功能进行改进和更替。 针对前几代样机设计存在的问题,对新型样机整机结构提出了以下要求: (1)将谐波减速器作为传动机构设计各关节; (2)采用直流电机作为输入源; (3)通过足端的三维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步行机构着地点的力;
(4)可兼容的缓冲减震模块和符合步行足;

(5)为了减轻整机的重量,新型样机的机械本体仍采用轻质铝合金材料做 框架,并在躯体上预设安装空间及安装孔,以便于控制电路、传感器、电源
模块等设备的安装。 2.新型样机整体机械结构 多足仿生机械蟹新型样机的整体机械结构如图2.12所示,它是由八条由

谐波减速关节组成的具有三个运动自由度的机器人步行足(关节33,关节34, 关节35,关节36,关节37,关节38,关节39,关节40)和机器人机体底板 41构成。机器人的八条步行足是成完全轴对称式固定于机体板,其躯干上安 装有控制器和遥控装置,同时每个步行足都是由三个传动关节串联构成,各 步行足包括:三个的关节和三维力传感器。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2.12多足机器人整体结构示意图

2.4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控制系统方案
针对前几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控制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对新型样机 控制系统结构提出了以下要求: (1)智能化,控制思想具有类似于动物智能思维特点: (2)良好的人机界面,便于操作与开发; (3)足够的信息传输方式;
(4)扩展性好。 从作业任务来看多足仿生机械蟹所要完成的最终设计目的是要研制出可

适应未来两栖作战环境的移动机器人平台。为了满足这样的性能需要,多足
机器人必须具备丰富的感知能力,包括内部感知能力和外部感知能力。另外,

由于多足仿生机械蟹所处的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任务目标的多样性使其无法 采用建立在精确的数学模型基础上的传统控制方案。 通过对多足动物的观察发现动物运动过程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对步行运动
的递阶式控制,而且其控制器官呈现出一种模块化的组织形式。大脑负责行

为的选择,监控全身各个器官的运行情况,决定运动的起止、方向和速度等; 根据大脑的调度启动指定足的指定肌肉,同时利用神经元网络完成各肌肉间 的协调;而最终的迈步运动是由骨胳、肌肉等运动器官来执行的。

2.4.1递阶控制系统特点
鉴于多足仿生机械蟹的行为控制特点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我们可 以采用三级分层递阶式控制结构将机器人所要完成的任务和功能分解为组织 级,协调级,执行级三个层次,并按照自上而下精确程度逐层递增、智能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度逐层递减的原则进行功能分配。如图2.13所示为3级递阶式控制系统结构
示意图。具体各级的功能解释如下: (1)组织级:又称为“任务规划级",是3层递阶控制系统中智能化最高的

控制级别,其任务类似于高等生物的智能行为,是基于经验、知识等的高级 功能。主要是对于给定的外部命令和任务,设法找到能够完成该任务的子任 务或动作的组合。包括机器推理、机器规划、机器决策、机器学习与反馈、 机器记忆及交换共5个子功能级。从控制任务上来说,其执行的是宏观任务。

图2.13分级递阶式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2)协调级:又称为“分派器”,是组织级和执行级的接口。协调级接收 从组织级传来的命令,经过实时信息处理,产生一系列可供执行器执行的具 体动作的序列,并且协调级可监督执行级的工作效果,并将其反馈给组织级。 这一级又可细分为各运动模块间协调和运动模块中各关节之间协调两层任
务。

(3)执行级:是常规的硬件控制级,控制系统中的最低的控制级别。其根 据协调级的控制命令执行具体、精确的控制任务。 采用分层递阶控制方式的优点是:①模块相互独立:外围扩展模块、传 感器模块、步行足控制模块相互独立, 数据处理互不干涉;②实现了实时控
制:下层处理器能快速执行上层指令, 同时主控系统也能快速接收反馈信息

并发出相应的执行指令;③提高了机器人对外界环境的监测和自身的运动能
力,这样控制系统具有更高的直接性、总体控制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4.2多足仿生机械蟹硬件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多足仿生机械蟹分层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如图2.14所示,

包括上层组织级、中层协调级和下层执行级三部分。

早MCP2510 J早阜窜[,RTL8019AS)
一卫一_江一.o一一.-.::7-._.一
-、

/二二二二匠二二二二二二二二霆二二二二二二:
厂一一 I I I l

:一:掣』二二=:掣==
执行级

:组织级


[主竺苎竺三竺竺!!!!兰竺:全p—爿垂囹: L—————————————J~J

霎I l霎1 兆l


. . . .

i国T-t ] I--
关】 节I 驱I

l l I I

鍪I

图2.14多足仿生机械蟹递阶控制系统硬件结构
1.组织级:

多足仿生机械蟹新型样机上层组织级控制系统是以TI公司的DSP芯片 TMS320LF2407A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其外围扩展包括无线数传模块 SRWKF.108、红外遥控接口、CAN总线通信接口MCP2510、RS.232接口 MAX3232、液晶显示模块和Intenet以太网接口RTL8019AS等。组织级主要 负责接受用户命令、向用户反馈信息、根据现场环境规划各个步行足的运动 策略。无线数传模块SRWKF.108和红外遥控接口通过各自串口与机器人主 控制器相连,为机器人提供远程遥控功能;CAN通信接口MCP2510和RS.232 串行接口MAX3232为机器人在线调试提供多种下载和调试接口;液晶显示 模块通过系统总线与机器人主控制系统相连,可通过液晶显示器了解机器人 的状态,便于程序调试和为实验提供直观的参数和界面;Intenet以太网接口
RTL8019AS可以为建立多机器人协作提供局域网络通信接口。 2.协调级: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协调级控制系统由8片步行足协调控制器TMS320LF2407A组成,控制8 条步行足,协调级负责协调各足以组合出各种各样的步态。一般来说,步态 的选择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声纳环传感器信息处理系统通过一片 Msp430F149对声纳控制器返回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他主要是检测远距 离障碍物以及水下通信等。电子罗盘HMR3300主要用来检测机器人机体在环 境中的偏转角度,保证机器人不能翻倒。三维力传感器用来检NIJ3维上的力反 馈情况。协调级接收来自各传感器的信息,经过处理后用来协调各种步态。
3.执行级

执行级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的方法,由8个步行足驱动模块和一个多传 感器信号采集模块构成,每一个步行足驱动模块包括三个驱动器:髋关节、 膝关节和胫关节驱动器;多传感器信号采集模块包括:声纳传感器、三维力
传感器和电子罗盘。

整个控制系统工作过程:上层组织级的外围无线数传模块SRWKF.108、 红外遥控接口、CAN通信接口MCP2510、RS.232接口MAX232、液晶显示 模块和Intenet以太网接口RTL8019AS为机器人远程无线遥控、程序在线调 试、人机交互界面、局域网通信接口提供给基本硬件接口;声纳控制器、三 维力传感器和电子罗盘是机器人的外围检测模块,为机器人工作环境提供实 时参数,这些参数不断的通过协调级处理系统处理后反馈给上层组织级主控 TMS320LF2407A,主控根据反馈数据发出相应的步态库指令,这些指令又通 过协调级的8条步行足的协调控制器处理后把指令参数发给执行级的各个关 节,这样机器人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调整步态,同时各传感器实时监测机 器人的状态和环境信息,使其能以最优、最快的步态形式行走。

2.4.3多足仿生机械蟹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新型样机执行某一行走任务时,首先由DSP主控系统设计出理想的运动 轨迹,并将其分解为一系列子运动发送给协调级,协调级接收组织级的任务, 将单个子任务分解为各步行足的运动,再由单步行足运动控制模块将单足运 动分解为单个关节的运动,最终由执行级实现精确的实时位置伺服运动输出。 在运动过程中,协调级根据传感器的反馈值调节运动姿态和方向等控制信息, 协调级不断修正各关节的角度值,消除由于耦合造成的运动误差,以快速达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步行足迈步运动。图2。15是两栖多足机器人三级分层递阶控制系统软件框
图。

图2.15分层递阶控制系统软件框图

软件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控制系统在开关合上后开始工作,首先进行 系统初始化和各关节位置复位:初始化后进入进入循环等待状态,此时系统 等待控制器中断指令,当无线遥控手柄发出执行动作指令后,上层控制器接 收指令信号,根据上层主控器传送的指令和数据控制电机进行相应的动作,
并根据反馈的结果来确定动作是否执行完毕,然后继续等待下一中断指令。

其间,上层主控器指令需要经过通讯中断判断程序和通讯中断子程序后才能 到达数据控制电机。从通信中断程序跳出后,先将指令参数分解为8条步行 足三个关节的参数,然后执行单关节位置伺服子程序,此时,关节就会根据 关节参数进行相应的运动。在整个系统执行过程中,可随时通过遥控手柄控 制运动起停、改变运动指令以及强行返回指令等待状态。

2.5两栖环境下的水下防腐方案
在前几型多足仿生机械蟹的研制中,为了使其具有水下作业能力,一般
27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能论文

要为机械蟹再设计一套与其配套的防水外衣,然而防水外衣会使机械蟹的灵 活性变差。因此新型样机计划在选用铝作为其表层材料的同时,为其设计一 套水下防腐方案,使其在没有防水外衣的情况下灵活作业。 铝作为活性金属,在海洋环境中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 使铝钝化,大大提高铝的耐蚀性能。但海水中的氯离子,能破坏铝表面的钝 化膜,引起材料的点蚀等。铝及铝合金在海洋环境中,通常因局部腐蚀而受 到破坏,主要的局部腐蚀形式有点蚀、缝隙腐蚀和剥落腐蚀或应力腐蚀开裂 等。另外,海洋微生物的附着,更容易加快铝及铝合金的腐蚀。因此,对于

海洋环境中铝及铝合金的防护显得尤为重型蛔。
涂层防腐具有品种多,适应性广,施工简便,不受被保护设备的大小与 形状的限制,使用方便、比较经济等特点,因此在防腐过程中应用极为广泛。
铝表面比较光滑,若没有表面处理,则涂料对铝面的附着力低,而且耐腐

蚀性也较低,有时在漆膜下生成线状腐蚀。所以铝面在涂漆前均须经适当的表 面处理,最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是采用磷化底漆。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使用磷 化底漆较为便捷,不需特殊设备投资,施工简便,功效良好,适合我国一般情
况。在整体方案设计中,选用的磷化底漆配方如表2.1和表2.2所示。

该配方是单罐装磷化底漆,配合后可贮几个月,对铝面、锌面适用。使 用时,将甲组分不断搅拌下,按质量比4:1渐渐将乙组分注入甲组分中,不 可加入太快以免胶结。此时两个组分之间开始反应,必须在8小时内用完。8 小时后虽漆液外观不变,并末胶结,但漆膜附着力下降,不宜再用。
表2.1甲组分 组分名称 四盐基锌黄 磷酸铬 滑石粉 聚乙烯醇缩丁醛 乙醇 甲基异丁酮 总计 含量(克)
4.59 4.59 1.49 9.Og 54.59 16.19 90.Og

哈尔滨T程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表2.2乙组分 组分名称 磷酸(85%) 水 乙醇 总计 含量(克)
1.89 1.89 6.49 10.Og

磷化底漆的漆膜很薄,一船约8.101am左右,所以单纯一道磷化底漆的 防腐蚀能力很弱,必须上罩其他涂层达一定厚度。环氧树脂涂料具有优异的

耐蚀性、耐水性和附着性,适用于恶劣的腐蚀环境,可以提高整个涂装系统

的耐久性【671。在多足仿生机械蟹的设计中选取的是一种水分散型水性环氧涂
料的配方如表2.3所示№引。


表2.3环氧一水分散型涂料的配方 名称 水溶性环氧树脂 水 钛白粉 用量(g)
27.O 30.0 20.0 8.0 6.O 1 1.0 0.4 0.2 4.2 0.2 19.O 23.0

质量分数(%)
18.1 20.1 13.4 5.4 4.1 7.4 O.3 O.1 2.8 O.1 12.8 15.4


硫酸钡
重钙 滑石粉 分散剂 消泡剂 成膜助剂 流平剂 固化剂 水

消泡剂为聚乙二醇脂肪酸酯,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钠盐,成膜助剂为2,2,
4一三甲基戊二醇-1,3单异丁酸酯(TEXANOL),流平剂为水溶性有机硅油, 固化剂为双酚A环氧与胺的加合物。

环氧一水分散型涂料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高速分散颜填料、逐步加
29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各种助剂、加固化剂、涂装、常温固化48小时。根据GBl771.91对其进行 耐盐雾性测试,结果表明涂层700小时无变化。

在环氧涂料上层再涂覆聚氨酯树脂中间漆,由于环氧树脂涂料和聚氨酯 树脂涂料的附着力不十分优异,所以在这两层涂料中间插入如聚氨酯树脂中 间漆,可选择市场销售的¥53.36聚氨酯云铁中间漆(双组份)。面漆采用光泽
比较持久、不富褪色的聚氨酯树脂涂料,可选择市场销售的¥52.3聚氨酯防

腐面漆(双组份)。通过对机械蟹表面添加防腐图层,可以使多足仿生机械蟹
具有较强的适应水下作业的能力。

2.6本章小结
本章在总结前四型样机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多足仿生机械蟹新型样机 的总体方案。新型样机本着完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提出了采用谐波减速器 设计的新型关节,通过与前几型样机结构进行比较,新型关节具有更高的传 动效率,其传动比大且具有自锁性,因此通用性强,可适用于各种机器人。
另外,本关节设计目前已经申请发明专利m1。同时,在机械本体的设计基础

上,本章又详细介绍了新型样机的递阶式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包括硬件和软 件方案。最后,本章给出了多足仿生机械蟹在水下作业情况下的防腐方法。

30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章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步态分析及仿真
3.1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的步态研究
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的行走是由一系列连续的迈步动作来实现的,这些 迈步动作就构成了所谓机器人的步态p01。步态一般是指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 机体抬腿和落腿的顺序关系。通过步态的定义可以发现,随着机器人足数的 增加,其步态种类变得异常繁多,步态规划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如何 在种类繁多的步态中选择最恰当的步态或者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于不同 环境条件的步态成为多足步行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多年来步态的 研究并没有获得令人振奋的成果,能够获得较好行走效果的步态种类很少, 本文对近年来提出的步态类型进行了归纳,如表3.1所示。
表3.1多足步行机器人的步态种类
步态 波形步态 等相位步态


稳定性
Good Good Fair Fair GOOd/

适应性
Perfect Perfect

计算复杂度
Easy Easy Easy Easy

能量消耗
Noteven Even Noteven Even

电机平稳性
Good Good Good Good

后退波形步态 期 后退等相位步态 步 态 连续FTL步态

Perfect Peffect

Fair Fair Fair/



Fair

Even

Good

灵巧周期步态 非


Fair Rough

Fair

Not

evell

Good

不连续FTL步态 越障步态 寻找第一立足点

Perfect Fair

Rough
Obstacle Rough/

Hard Fair

Noteven Noteven

Poor Poor

期 步 态

Perlect

步态 自由步态
Good

Very hard Obstacle Rough hard

Not

evell

Poor

Noteven

Fair

在步态研究中主要包含了以下3个基本概念:

①悬空相:是指机器人步行足抬起并离地面的阶段,如图3.1中白色块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所代表的就是悬空相。

②支撑相:是指机器人步行足支撑在地上并推动机体向前运动的阶段,
图3.1中的黑色块代表的就是支撑相。

③占地系数名:机器人每个步行足在一个行走周期内接触地面的时间与
一个行走周期的比。
1 2 3

腿4

号5

吃 __ 6__l
8 I 2 3 4 5 6

7_I_ ___
图3.1八足机器人的步态轨迹模型图 对于一个四足步行机器人来说,当其占地系数名小于0.5时,机器人在 任意瞬时只有不足两条腿支撑于地面,所以机器人处于跳跃运动状态;当占 地系数等于0.5时,机器人是用两组腿交替摆动,这种四足机器人的步态称 为小跑步态;而当占地系数等于O.75时,表明机器人任何时刻都存在有三条 腿支撑于地面,另一腿向前摆动,该步态俗称爬行步态;而当占地系数大于 0.75时,说明机器人轮番用三条和四条腿支撑,这种步态是慢爬行。显然, 当占地系数小于或等于O.5时,机器人属于动态步行状态,而当占地系数大 于或等于O.75时,机器人处于静态稳定步行状态,因此选择恰当的占地系数 是多足机器人步态规划的关键内容。 步态的研究是步行机器人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步态的规划和步态 的生成。步态的规划口u主要是指对机器人足尖点在空间中经过的轨迹进行合 理的规划,使该轨迹满足一定的要求。步态规划主要包括:步态稳定性分析, 直行步态规划与分析,定点转弯步态规划与分析等。为了使步态轨迹满足一 定的要求,首先需要步行足在抬离地面后应该不碰到障碍物或是与地面发生 摩擦,即要求足尖点在抬起时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但这一高度并不是越大 越好,步行足离地面的高度增大虽然可以提高其越障能力,但同时其驱动元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何论文

件要做更多的功并且会增加步行足在空间中所经过距离,降低了行走效率。 因此对足尖点进行规划时,要选择合适抬起高度,除非在高度方向有障碍物 时,才选取较大的高度值,否则尽量避免损耗更多的能量。另外,步态规划 过程中还应当使步行足在运动的过程中满足一定的起落条件以及较优的步迹
时间特性和速度、加速度特性等。

步态生成睁川一般是指确定各条步行足相位变化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包
括各足摆动相运动规划的开始和结束,支撑相运动规划的开始和结束。对于

步态生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机体的稳定性。这要求机器人行走过程 中,必须保证任一时刻都有足够的步行足处于支撑相状态。对于多足步行机
器人来说,通常至少有三条足处于支撑相状态。

在八足仿生机械蟹的步态研究中,为了确保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保持较 好的稳定性,通过模拟真实螃蟹的运动规律,规定相邻步行足不可以同时处 于摆动相状态,即腾空状态。在这样的规定下,机器人的相邻足不可能同时 开始一个迈步动作。而对于平坦表面上的直线行进,如表3.1所示,在众多
步态中,波形步态是效率最高和稳定性最好的一种步态形式,波形步态可以

在多种动物的行走过程中观察到,目前多足机器人行走步态大多数都以这一 类步态作为步态控制器的输出。对于八足仿生机械蟹来说,其波形步态又称 为双四足步态,由于双四足步态是效率和稳定性最好的步态,因此多足仿生 机械蟹的行走步态选择双四足步态形式。

3.2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运动学分析
多足仿生机械蟹运动学分析是机器人研究的基本内容。运动学研究主要

包含两类问剧521:正运动学分析和逆运动学分析。前者是在给定机器人步行
足的关节坐标值情况下,求解各足尖点或复合步行足的相应位置和形态,即 运动学正解过程;而后者是在足尖点或是复合步行足的位置和形态一定的情 况下,计算步行足各关节的关节坐标,即运动学逆解过程。

3.2.1摆动步行足运动学分析
1.摆动步行足的运动学模型

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的摆动步行足(包括普通行走步行足和复合步行足)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可以看作是具有三个关节的串联机械臂。为了便于分析,通常会把三关节的 复杂步行足简化为由一系列关节连接起来的连杆机构形式,从而采用串联机 构理论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图3.2为简化的摆动步行足模型。首先,利用 D.H下关节设置法对多足机器人步行足每一个连杆建立独立的坐标系;而后, 采用齐次变换法描述这些坐标系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关系;设置完成后对其
进行运动学正解和反解计算。

图3.2多足仿生机械蟹步行足D.H坐标系

2.摆动步行足运动学正删551
摆动步行足运动学正解是在已知机器人躯体的姿态和处于摆动相的各个 步行足所有关节转动的角度的情况下,求解摆动步行足的足尖点所处的姿态 位置。如图3.2,我们采用下关节设置法来建立多足机器人摆动步行足各关节 的坐标系,表3.2给出了摆动步行足D.H坐标系参数。
表3.2摆动步行足D.H参数




磁一l(rad)
O q=n'/2 O 0

a;-I(mm)
O q 口2 色

只(rad)

a;(mm)
O O O O

1 2 3


研 岛 岛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按照相对于D.H坐标系变换的法则计算,如式3.1所示为坐标系f相对

于坐标系0的变换矩阵为卜7,对应于各干的变换矩阵分别为式3.2~3.4。
cosOj

——sinOi
cosaf_i—l



H罩=

sinoi

cosSf COS%一l cos8;sintzi—l O

一sm%一l COS%一l
O 0 0

4.吕

cosoi sinai—l 0

%啦≮

吣 %%

(3-1)



cosol—sin ai

7r=I s%品 c。三q :三
0 0 O 0 —l 02 0 O 1

(3-2)

cos82一sin 02

q 0 0

:T=

O sin02 O


COS

(3-3)



cos82一sin岛0

a2

;T=

sin岛
O 0 1

COS岛0
0 O O l O O O 0 1 0 吩O 1 0 1 O

0 O 1

(3-4)

;T=

O O 0

(3-5)

1● ● ● j

则末端相对于0坐标系的变换矩阵为:

汐=:T了2:』3。z
clc2c3一clJ2岛 slc2c3一SIS2S3 J2c3+c2邑 0 一clc2s3一cls2c3 一slc2S3一SIS2c3 c2c3一S2S3 O 墨一 C O O


q吩 卜卜



+ +

篡巳邑墨“ 哪印邓驴

rJ



%隅矿。巳 +●



%呐弘 现现如 吃
(3-6)

式中,C和s分别代表COS和sin。

哈尔溟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此得到步行足足端点在基准坐标系中的空间位姿表达式为t

o昂=or?4弓=orro,a3,0,1r=[只,£,只,1r

(3—7)

其中,4P为足端点在第3关节固连坐标系中的位姿向量。将7代入式(3.7)
中可得步行足的足端点在机器人躯体固连坐标系q—x一】,一z中的坐标 0px,py,p3:

l e=clal+Clc2a2+2岛(1乞邑一cl曼岛) {e=sIal+s,c2a2+弛(sicks,+sts2cs) 【£=s2a.2+2a3-s,s2+c2c3)
3.摆动步行足运动学逆解嗍 (3—8)

摆动步行足运动学逆解过程所要解决的是在己知机器人躯体的位姿和各 足端的位置矢量的条件下,计算所有摆动步行足各关节的转角等关节变量的 问题。运动学的逆解主要方法有t代数法、‘几何法和数值解析法。

对各步行足而言,≯’=77'or7为定值,因此可设
nl ol 8x

px

≯=

ny nz

oy o:

ay nz





pz 1

=Ap04-42如

(3-9)







当机器人步行足的足端位置和姿态给定时,式(3.9)中等式左端的矩阵已
知,而等式右端待求的运动参数未知,是待解参数。根据对应元素相等原则,

等式两端的矩阵对应元素相等,由此可以得到一组多变量的三角函数方程组。 与运动学正解不同,运动学逆解需要求解一些非线性超越函数方程。而求解 这类超越方程的方法有:代数法、几何法和数值解析法,即为运动学逆解方
法。这里选用代数法作为运动学的逆变换法。

由4:As,=(彳PD以。)-1乙,得:
asC2C3+a2c2=(以一a)q+(一见+c)sl (3-10) (3—1 1) (3—12)

吗s2c3+ass2=Py一.6—4
a3s3=(以一a)sl+(一见+c)cl

①髋关节角度鼠
由式(3—10)(3-11)(3-12)得:
36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D=(a3c3+a2)c2

(3-13) (3-14)

式中:,z。代表符号数,取值为n。=±1

②膝关节角度岛

又由式(3—10)(3.11)(3一12)得:

岛=留_(一nl、[(Px-a)2+(-Pz+c)2-B2]一伊
S.=—z———————一 口3c3+吒

矽咏1(嚣]

(3?15)

P。一6一一4

(3—16)

,.=√(吃cj+口2)2+(py一6一碣)2

(3-17)

魄。1(字)
式中:n:代表符号数,取值为n2=±1

(3—18)

⑨胫关节角度03
由式(3—15)(3—16)(3-17)得:

G:一旦 2一—2a2—a3
c3

u。 (3.19)

州n3X/4 2芳2-B]]
式中:n3代表符号数,取值为n3=±1

p2。,

3.2.2站立步行足的运动学分析
多足仿生机械蟹站立步行足运动学正解所要解决的是当已知站立步行足 各落足点的位置和落足点微小平面上的法线方向时,给出所有主动关节的转 角,即可求得机器人躯体的姿态的问题。而站立步行足的运动学逆解所要解 决的是在已知各着地步行足落足点的位置和落足点微小平面的法线方向时,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给定躯体的姿态,即可求出主动输入各步行足的关节转角问题。 当多足机器人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步行足同时着地时,机体与地面构成 了一个具有6个自由度的空间并联多支链机构,每条着地步行足代表一个支 链。从雅可比矩阵出发,以分支链为单位,将并联机构转换成串联机构进行 分析:首先,将一条步行足与地面组成的支链单独取出来,用上关节坐标法 设定D—H坐标系,如图3.3所示;将其与地面接触时所组成的球副转变成3
个转轴互相垂直的转动副。转化过程中坐标系3的转轴方向不能与胫关节转 轴相交。

图3.3着地步行足D.H坐标设定 按照齐次坐标变换法可求得:
l 0 O 50 O O l

7=

0 1 O O O l O 0 O

(3—21)

令步行足/的关节驱动变量为q7=(q7,0/,色7,o/,岛7,06。)T,其6x6阶雅
可比矩阵为歹7,机体速度向量为V=(巧,圪,巧,■,以,v6)T,则有:
口7=(J7)一矿 (3.22)

令Ⅳ’)~=(‘’,Aj,以7,J/,以7,以7)T,其中‘7为lx6维矩阵。则步行j『
的第f号关节驱动变量谚7为:

o/=正’V
38

(3.23)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机器人站立时具有6个空间自由度,因此在24个关节中取6个关节

嚷^,&矗,吃^,吃丘,0i5j5,嚷矗为主动关节,分别代入式(3—23)qb,可得站立步行
足的运动学逆解方程:
Gy





印叶

∽时 哆Ⅳ 铲矗 铲以 彤q
.“

广~ V

p抖

则站立步行足的运动学正解方程为:

V=Gq(6:lJl,吃止,吃以,气J4,嚷Js,0嵋j,)1 3。3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动力学分析
3.3.1步行足的动力学分析

(3-25)

多足仿生机械蟹一般采用横向行走方式,单腿可以看作两个自由度的运 动,行走过程中8条步行足的24个传动关节只有各步行足最外端的两个关节 运动,而俄关节锁定;当进行前行或是转弯动作时,靛关节回转轴线与第2、 3关节轴线垂直。假设关节受到垂直向下的力尸,与其所在平面平行,所以P 对于髋关节施加的负载扭矩必P-,的矢量方向与髋关节转轴垂直,该扭矩大部 分由髋关节转动轴承承受。下面以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两栖多足机器人行走时 步行足动力学方程。 假设步行足前端两个杆件的质量分别是铂,m2;杆长分别是,1,厶;两 杆的质心分别是‘。,C:;两杆绕各自质心的转动惯量分别是以。,以:;如图
3.4所示。

图3.4摆动步行足动力学模型

39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此可建立方程: (1)首先建立广义坐标:
gl=鲲, 仍=gI,

】Il=1,
92=仍,
1‘2l



0,

吼.仍.也.仍如

亿l虹=‘l‘cosq’ 亿1)),=‘I‘sin仍t
(2)由上式可导出:

Uml。=一‘l‘sinql q圳2x=0 皈川ly=‘l。cosql 职州2y=o
‘翊,=‘?cosql+C2?cos(q2) 吱,2h=一,l‘sin(q1)香l一‘2-sin(q2)q2
(3)由式(3—27)可导出: (3-26) (3-27)

I‰锄l。=一‘‘sinql f U曲2,=一乞2‘sin(q2)
tr,㈣1),=‘‘cosqI

(3—28)

【U哟2y=‘2’cos(q2)
(4)由此得出:

Jll=以l+聊l‘12+聊2(吒2)l。+u盖2)ly)=以l+铂‘12+m2‘2
厶=以2+聊2丘22
‘2=以l=m21ll,2 cos(q2一q1) (5)计算广义力,如图3.5所示步行足的受力分析:
,旧
= = =

(3—29)

|§

债一
∽一







蟠 谚●2 乙‘‘ 淄 孵旃磅 + p啷啵晚 嘲嘲硼

(3—30)

哈尔滨T程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图3.5两栖多足机器人步行足受力分析

(6)在式(3-30)qb分别对g。,92求偏导,代入广义力求解通式:

g=蚂一mjglj,sin ai一【E m^g+PL
得:

sin

ai

(3—31)

j Ql=M一铂醇?sm仍一(聊zg+p)‘sm仍(3-32)
【Q2=^毛一m2酿2 sin够2一p,2 sin够2
其中,当P>0时可看作在抬起过程中或者由外力施加在腿前端;P=0时可

看作抬起或者落地过程中没有受到外力;P<0时可看作腿部着地时或碰倒物
体,即可以看成站立步行足动力学方程。 (7)按拉格朗日方程进行计算:

旦dt薏一署=g
b矗i己矗|l 其中Q,为式(3.32)IⅡt式的加和。



(3-32)


芸编

姜卺一三鼍彬+三鼍费

薯挚妒
M厶=l£氧l、3qL。Oq肼Oqt用肘扎

。。2’

∑N-1兰(垃+盟一监)柏工: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分别令J=1,J=2,带入式(3-32)得出Ql,Q2 九瘟
2 l 2一



1~2 1~2



吼 应


po

以旌;2
式(3.33)化简得:

些抽尝 留』2 嘏a蛆咄韭兆一嘶,: 垫硇比一h




亟¨盟咄 彰 虹兆丝兆



』‘,百?十以2玩+m2111,2 sinOpl一绝)疰2 Q(3-34)
【以2萄+以2茸2+,吃‘乞2 sin(够2一q'1)O;=02
3.3.2机体动力学分析
1.机器人动力学模型 多足机器人机体并联机构是由一个具有8个分支、48个运动副的复杂系 统构成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运用拉格朗日方程和机构的一、二阶运动影响 系数导出,对于整个并联系统,同样可以用并联机构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p引:


巧+譬+芽+巧=0

(3—35)

式中:Z代表将系统惯性力折算到广义坐标上所得到的力矩
掣代表驱动力矩

砰代表系统外力相对广义坐标的等效力矩
巧代表弹簧、阻尼等对广义坐标引起的力矩

利用此动力学方程,在己知运动时,可求输入主动力矩巧;当已知输入 力矩刀时,可求系统的运动。
而系统惯性广义坐标的等效惯性力矩可写成:

Z=一百[,’卜口71[P‘】口

(3—36)

式中,,代表广义惯性功率模型矩阵,g代表广义坐标,[,‘]代表广义惯性
张量。

多足机器人每条步行足由多个连杆构成,步行足末端的连杆与地接触时 采用球铰方式联接。机器人行走过程可描述为“抬腿一摆腿一落腿"三个组合 运动形式,在每个不同的运动阶段,动力学模型可以表达为如下形式: 互=hi(O,)Oi+E(够,够),(f=1,2,…,g)
(3-37)

式中,g为步行运动序列中的广义变量数目,红为机器人的qxq阶惯量矩阵,

哈尔滨丁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E为g维包含哥氏力、向心力和重力的向量,瓦是g维广义关节力矩向量。
由此可得,在每个不同的运动阶段,多足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可以表达为: f=h(e)O+n(o,D (3—38)

式中:h=diag(啊吃…吃) 臼=(B 岛…包)2

H=(日l皿…见)1
通过如上所述的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建立详尽的多足仿生机械蟹动力学

分析模型,为以后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机器人脚力规划研究以及驱动关节
的控制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唧1。 2.惯性力和驱动力矩的计算

当多足机器人的两只以上步行足着地时,机体可以看成是具有6个自由 度的多支路空间并联机构,6个自由度的并联多支路空间机构的惯性力计算
涉及到所有构件的加速度的计算和一阶、二阶影响系数矩阵的计算。本文引 用文献[55]中计算中央机体的加速度结果:

如=引钟I口+鳄口
于是可得处于并联分支中的任一构件k的加速度: 4=口r

(3—39)

l磷I香+嘭口:

(3-40)

式中,口和百分别代表6个广义坐标g对时间的一阶(角速度)和二阶(角加速度) 导数;[G】和[日】分别代表相应构件对广义坐标的一阶和二阶响应系数。 躯体及任意分支,中的第k杆的6维惯性力矢可用式(3.41)和(3.42)求出:

[%】7’[砭]【吼] Fj---Ez:,]..-
[0】
(341)

[败】r[屹]【嗥]1p’ ∥=_[圪]吒一

t南



。42’

式中,[r]为构件关于原点为c且与固定参考系平行的坐标系的3阶惯量矩 阵;【r】为6阶惯量矩阵。
作用于机体上平台的6维力矢量可转化为6个选定的主动副的轴上的等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效力矩,可以用对应的一阶影响系数作为乘子得到:

彳=[《]1日
躯体对6个广义坐标的6x6一阶影响系数矩阵。

(3-43)

式中,彳为机体上的6维作用力对6个广义坐标的等效力矩列矢;[砰】为
若在分支,.中的第K个构件上,6维惯性力为Ep),该构件对6个广义

坐标的一阶影响系数矩阵为[《】,则6维力矢量疋对广义坐标的等效力矩:

彳=[嘭r掣(3-44)
整个机构包括机体和所有关节,惯性力和外力对输入件的总等效力矩为:

巧=∑∑彳p’+彳
r--I X=l

(3-45)

式中,m为一条步行足上的关节数;n为着地步行足数。 作用在躯体上的6维外力及外力矩为R.,而作用在躯体上的广义外力

为rg’=[鳄】rB.。作用于第,.条腿上的第k个关节的6维外力及外力矩为
硝),则作用在第r条腿上第k个腿节上的广义外力为:

彳V)-[嘭r’砖’(3-46)
彳=∑∑彳"’+彳’(3-47)
r=l K=l

由达朗伯原理所有外力包括驱动力及惯性力处于平衡状态,其动力学方
程为:

巧+彳,rJ=0
这样可求出加在6个输出轴上的驱动力矩:

(3—48)

巧=一∑∑[嘭P’(最7’+硝’)-tc:]r(乓+日.)
3.4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


(3-49)

3.4.1仿真软件的选择
1.机械系统仿真软件ADAMS

ADAMS仿真软件是一种虚拟样机软件,此软件具有强大的动力学仿真 和后处理功能。它的特点主要有瞄叼: (1)可创建完全参数化的机械系统几何模型,其求解器采用多刚体系统动、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力学理论中的拉格郎日方程方法; (2)可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对虚拟机械系统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 学分析,并输出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反作用力曲线; (3)ADAMS软件的仿真可用于预测机械系统的性能、运动范围、碰撞检 测、峰值载荷以及计算有限元的输入载荷等。 而其缺点主要是无法创建复杂的几何模型,会导致仿真结果不准确。 2.机械控制系统仿真软件Matlab Matlab是基于矩阵计算的工程开发和设计的有力软件,其Mathwork吸 收了像maple等软件的优点,使Matlab成为一个强大的数值计算软件,同时 具有很强的开放性。Simulink是建立在Matlab基础上的动态系统仿真工具。 其仿真功能可用来对系统建模、分析和仿真各种动态系统(包括连续系统、离 散系统和混合系统)的交互环境;同时Simulink还集成Stateflow,可用来建 模、仿真复杂事件驱动系统的逻辑行为;总体来看,Simulink具有如下特点: (1)是一种强大的建模工具:具有完整的功能模块库,可用于建立单入单 出、多入多出、线性、非线性、离散、连续、混杂及多速率系统; (2)是一种开放性的软件平台: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功能模块库,并加入 到Simulink浏览器中; (3)是一种有效的仿真和分析工具:可交互仿真,即时调参和显示结果; 可根据不同的系统设置不同积分方法(固定步长、变步长、刚性系统); 而其缺点主要是无法模拟实际的机械模型。 总结三种软件的特点,本着取长补短的原则,在多足仿生机械蟹研究中 利用这三种软件对机器人的步态轨迹及运动学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对 机器人的步态进行规划,同时对运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3.4.2基于ADAMS的运动学/动力学仿真
1.仿真参数设定 (1)接触应力选择 在进行ADAMS动力学/运动学仿真之前,需要建立虚拟地面环境,同时 还需要定义机体与地面接触部分的接触应力。在采用ADAMS做动力学仿真 时接触应力一般可以模拟真实地面情况,提供两个或多个物体接触参数、刚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度、变形度等情况。应力设定的主要操作过程是””:

①首先,打开ADAMS的工具菜单(图3.6);
②选择Contact,同时依次选择地面和个支撑足; ③接下来定义如图3.7所示的接触参数,根据实际情况参数设置需进行
调整。

圄墨氍。j型
少I 矗 C 《》I 园 包. 鱼l 哟


㈧Hm?同i面r—一 …b”同■ir———l
s喇五;忑=焉而F


s“‘—————一+
而i————刁

屋【 鸯.|


FndIWfm-

×I礴I声 霄 瓤 氐
no

—————————。—————==================一 -I

…自_10n 9¨㈨m}05


coulmb

,l

rement



3120

D”……b g断Twtlien性I口1 …nhn?…I∞

圈3.6ADAMS工具菜单

图3.7 Contact对话框

(2)运动函数选择 在ADAMS中包含许多种运动函数,比较普遍的有STEP函数和 SPLINE(样条曲线)两个函数,为了在接下来试验中对双四足态进行动力学仿 真,我们首先将规划后的单腿运动轨迹曲线添加到样条函数SPLINE中,如 图3.8(a)Co)分别为X和Y方向的轨迹曲线。 由此设定的函数曲线加载到足尖点上进行运动学仿真,可得点的轨迹和 添加的样条曲线相一致,足尖点的轨迹如图3.9所示。

通过ADAMS后处理功能可求得2个关节的转角情况,如图3.10所示,
2个关节转角晟大值分别是31度和29度。由此完成了运动学逆解过程。

—:互鎏三三盔兰叠土:堡鎏兰

除‘f
(a)x方向曲线 Co)Y方向曲线 图3.8单腿运动轨迹曲线





’卒霭{i量箜
(a)上关节角度变化曲线 (b)下关节角度变化曲线 图3.10两关节角度变化曲线 在整机仿真实验中还可以通过STEP函数给定电机各关节角度变化值, 即通过运动学正解的方法得到末端曲线轨迹,通过STEP函数可以方便的建 立循环,也可以通过IF函数嵌套样条曲线的方式实现删,但是在ADAMS中 过多的使用IF函数会导致求解器出错,因此最终选择STEP函数,将STEP 函数加载到各个关节的MOTION上进行仿真,这种方法适合于施加循环参 数,方针过程比较稳定。

:巨压E兰享:P___广孬■_]
图3.9足尖点轨迹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具体的函数为: (1)1、4、6、7号腿的函数为:

0…5

STEP(time,0,0,1,一0 3)+STEP(time,1,0,2,0 3)+STEP(time,4t


3)+STEP(time,5,0,6-0.3)+STEP(time,8,0,9,-O 3)+STEP(time,

9,0,10,0.3)

(2)2、3、5、8号腿的函数为:
STEP(time,1,0,2,-0.3)+STEP(time,2,0,4,0.6+STEP(time,4
5,

0,5.5,-0.61+STEP(time,6,0,8,O.6)+STEP(time,8.5,0,9.5,
一0

6)+STEP(time,

10,0,12,0.61

2.机器人越障运动的虚拟样机实现 利用ADAMS软件对采用双四足行走步态的机器人进行较矮障碍物行走 仿真。仿真过程中选择台阶高度为70mm,电机方程和3.3 1中所介绍的一样。
仿真时间为20秒。 图3 11的四图详细描述了在ADAMS中机器人的越障行走情况。由于仿

真过程中截取的是平视图像,因此当机器人运动于双四足步态时,图示中所 示的每一个步行足则代表一组(两个步行足)摆动步行足或站宣步行足,总体 建模为8足机器人。

j尘立 篮趔
图3 11两栖多足机器人横向越障实验

为了分析机体在不同障碍物高度情况下各关节的力矩情况,仿真过程中 分别采用高l~7cm,长90cm的台阶进行了机器人越障仿真,获得机器人8 条步行足各关节的力矩变化曲线,如图3.12(a)(b)(c)(d)(e)(0(g)(11)所示。图3.13 则给出了机器人重心沿x和z方向的变化曲线。

!量:!羔耋!I

?蜊-““_幽“kIl|I#“幽 狮岬坩’卵聊
(a)右1、4步行足胫关节

(b)右l、4步行足膝关节


(a)机器人重心沿Z轴变化曲线

(c)右2、3步行足胫关节

(d)右2、3步行足膝关节

毳一

m左1、4步行足膝关节

一制~

(g)左2、3步行足胫关节

(h)左2、3步行足膝关节

图3 12机器人8条步行足力矩变化曲线

Co)机器人重心沿X轴变化曲线

图313机器人重心变化曲线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验结果分析:从上面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机器人运动时,其机体自 身重心变化比较频繁,这在实际运动过程中会直接影响机体的稳定性,并且 在仿真过程中,力矩存在突增情况,特别是在机体跨上障碍物和离开障碍的 时刻,因此在进行运动步态规划的过程中,应尽量优化其运动轨迹,同时可 引入传感器,使机器人可以意识到障碍物的存在,提前做好步态转换准各, 这样更有利于系统稳定地工作。 3.机器人上坡、下坡运动的虚拟样机实现

图3 14中的四幅图详细描述了机器人采用双四足步态的爬坡行走情况。

上以1_|:::—-
}~l

、、/l

一7坠

■_

图3 14两栖多足机器人爬坡过程模拟实验

(1)仿真过程中,选择爬坡角度15度,仿真时间为40秒情况下,各关节 受力矩情况如图315所示

(a)右1、4步行足膝关节

(b)右1、4步行足胫关节

三雨碉l三骊
(c)右2、3步行足膝关节 (d)右2、3步行足胫关节 (e)左2、3步行足胫关节


(D左2、3步行足膝关节

(曲左I、4步行足膝关节

(11)左1、4步行足胫关节

图3.15机器人8只步行足膝、胫关节承受力矩变化曲线 (2)仿真过程中,选择参数为下坡角度15度,仿真时间为30秒时,各关 节受力矩情况如图3 16所示。

鼍两蝴牺呻删 差蓐蕊
(a)右1、4步行足膝关节 (b)右1、4步行足胫关节

一描m
m m

%一Ⅲ

鲴盈
一一一一一m。一

fcl右2、3步行足膝关节

i[黧

(d)右2、3步行足胫关节

跨嘴删
e)左2、3步行足胫关节 (D左2、3步行足膝关节 (g)左1、4步行足膝关节

∞左1、4步行足胫关节

图3.16机器人8只步行足膝、胫关节承受力矩变化曲线 实验结果分析;从上面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前半部分(机器人在水平 路面运动)曲线比较平稳,而当机器人处于上坡和者下坡阶段时,各关节力矩 值陡增,有些最大值甚至超过了输出最大扭矩的范围,这样在实机测试过程 中很有可能出现电机因为突然的力矩变化而发生损坏的现象。同时,仿真也 间接证明了机器人在平地与坡路之间运动时需要增加一种转换步态,即在不 同的路面情况下机器人应该具有过渡步态,通过过渡步态的调整完成平稳的 运动过程。 4.机器人与障碍物碰撞的虚拟样机实现
图3 17中的四幅图详细描述了机器人在碰撞障碍物情况下的运动情况。

也L坐 也b

{痢
::{_苞i_竺芎霄]
图3.18左1腿受力曲线

图319左3腿受力曲线

再次运动情况下,各关节力矩情况如图3 20所示: 实验结果分析:从上面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当机器人碰到障碍物后, 电机扭矩持续保持在3Nm和4Nm之间,这一点符合设计的要求,但是足尖 点监测到的受力值保持在60N左右,最大值达可能到70N,这在实际中对机 械结构存在一定的破化性。通过采集这组数据,可以利用三维力传感器来控 制碰撞力的大小,当碰撞力大于某一指定值后,机器人可自动调用其他步态 指令,例如调用绕行步态,让机器人绕过障碍物后继续行走。

飙㈣|:㈣删

懈璐懒唾潲蝴
}三璧茎鹜I

:j巨夏挈I

(c)左1、4步行足胫关节

(d)左1、4步行足膝关节

图3.20机器人各腿的力矩曲线


4.3基于Mat ab/ADAMS的联合建模仿真

1.联合仿真的意义”” 通过3.4 1节对各种软件的分析我们得出:单独用两种软件中的一种软

件来完成接近真实的虚拟样机仿真是不可行的,但是我们可通过联合使用两 种软件来有效利用不同软件的优点进行虚拟样机仿真,即先利用Pro/E对多 足机器人进行整体模型,然后在ADAMS软件上,应用Pro/E已经建好的模 型进行运动学/动力学仿真,最后应用ADAMS和Matlab两个软件进行联合 仿真,实现PID的控制调节等操作。 利用ADAMS和Matlab两个强大的软件工具进行联合仿真,可以大大提 高设计效率,缩短开放周期,降低开发成本,获得优化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整 体性能,正确快速地解决单一仿真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联合仿真可以实现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将复杂的控制部分和机械系统样机模型结合在一起,在两个软件的窗 口中同时进行仿真; (2)直接利用Matlab的优势建立电机模型唧’,用ADAMS的优势建立各种 仿真条件(如摩擦力、接触应力、行走路面等)使仿真结果更趋近于真实环境;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可以更好的分析从环境中获得的机电联合仿真结果。

2.联合仿真求解的基本步骤 为了保证联合仿真的顺利完成,在联合仿真之前必须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1)通过Pro/E将模型导入ADAMS中:仿真中所使用的建模软件是Pro/E
3.O和ADAMS 2005,接口软件选用ADAMS的专用接口模块Mechanical/Pro,

它可以和Pro/E实现无缝联结。导入过程在文献[61]中已经详细说明。

(2)确定AD』蝴S中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提
供了Controls模块,利用ADAMS中的Controls模块可以将机械系统仿真分
析工具同控制设计仿真软件有机结合起来,将复杂的控制添加到机械系统样 机模型中,然后对系统进行联合分析。对于控制系统,直接将采用Pro/E导

入到ADAMS的仿真模型作为控制系统的机械模型,而无需要使用数学公式
重新建模。

(3)构造控制系统方框图:确定采用,Matlab软件作为控制系统软件,应
用其中的Simulink模块搭建系统控制框图。 (4)联合仿真分析:最后对建立的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联合分析,得

出仿真曲线进行下一步分析。

3.ADAMS的输入和输出设定
下面以多足仿生机械蟹新型样机的一条步行足为例介绍确定ADAMS输 入和输出参数的方法。在此假定系统的输入为电机的角度值,输出的扭矩和
转速。

(1)创建状态变量

将Pro/E中的三维模型转入ADAMS中,如图3.21所示,同时添加各种
约束项。在Build菜单下,选择系统变量(System Variable)项,再选择State
Variable,最后选择New命令,先建立输入变量,例如选择系统变量项,再
选择State Variable,选择New命令,然后添加变量名称sforce,其中变量值 不需要给出,填好以后如图3.22所示。然后建立输出变量,下关节角度angle,

这里设定输入末端关节的角度,方法同样也是通过Build菜单,在F(time,...)

点一,在弹出的对话框Function Builder中将对角度的测量加入后单击OK键
完成变量的设置。

氏≯
∥≥
图3 21导八的模型

图3 22系统变量设置图

荨≤
system

(2)定义ADAMS的输入到Matlab的对话框 选择Controls下的Control system然后点击Control import,在弹

出的对话框中定义PlantOutput和PlantImpot后点击OK键。 最后在Controls下选择Plant Export,将上面设定的输入和输出写入对话
框,定义File prefix(文件名称)为exmple,Control pakage中选择Matlab,到

此为止就完成了ADAMS生成Matlab程序的过成。 4.Matlab构造控制系统方框图 利用Matlab软件Simufink模块搭建系统的仿真框图步骤如下: (1)导入ADAMS文件:在Matlab工作空间中设置工作目录为ADAMS
生成的目录地址:

(2)在Matlab工作空间中输入+m文件名称,如exmple,此时会将Matlab 所需要的各种变量,输入输出值都导入工作空间; (3)调入Simulink模型:在工作空间中输jx ADAMs-sys,弹出如图3.23所
示的Simulink窗口。





图3.23导入MATLAB中的ADAMS模块 窗口中的ADAMS sub就是仿真需要的Simulink框图,双击打开

篁鎏;i耋耋型;:篁i兰
ADAMS sub,如图3

24所示,选择ADAMS

Plant。

c…T…-H
修改Outpot
files

L/’L竺竺==J

图3.24 ADAMS sub模块的子系统

laames为myexmple,仿真结束后这个数据将用于 interval中设置仿真交互时间间隔,设定

ADAMS的后处理,Communication

为01,其中Animaionmode选项中选择interactive,这样在仿真过程中会自

动开启ADAMS窗口显示仿真过程,如不需要显示仿真过程,此选项可选择
batch。

(4)在Matlab中选择Simulation巾的Configuration Parameters,将最大步 长fMax
step

size)㈣0.1与仿真交互时间间隔一致,至此就完成了ADAMS
额定电压:12V
rpm rpm 4A

导入Simulink的过程,为下一步联合仿真打下了基础。
5联合仿真试验

电机参数如下:
电机型号:2342012CR 功率:17w

空载转速:7000
极限转速:8100

转矩可达:16mNm 堵转输出扭矩:80 mNm
空载电流:75mA

启动电流(峰值):I 电枢电阻:I 9欧姆

减速器型号:CSF—li-100—2A—GR 减速LLn:100:1 极限输出扭矩:8.9
MR编码器: 单圈信号输出数:12
CPP Nm

持续扭矩:5Nm

信号极限频率:7.2

kHz

如图3.25所示,搭建速度闭环单关节控制系统,其中PID和电机模型封

装在velcocity—loop模块中,如同3.26所示,电机参数给定如图3.27所示。

国国国

觳Scope





图3 25速度闭环控制框图

图3 26PID与电机模型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仿真结果如图3.28所示,在仿真中,K/取值600,即取值0.5,KD取
值0.003。同过输入和输出曲线对比看出,在0.1秒达到峰值,通过O.1秒的

调整,到达15rad/s,超调量在5%以内,结果较好。 随后在ADAMS中通过Controls模块搭建与图3.25一致的框图,随后通 过后处理测得角度曲线和角速度变化曲线如图3.29所示,结果基本与由
Matlab获得的仿真的结果一致,由此验证了Matlab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图3.29角度变化曲线和角速度变化曲线

3.5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对多足仿生机械蟹步态的研究最终确定多足仿生机器蟹采用双 四足步态作为其行走步态方案,在分析双四足步态优点的同时进行了摆动步 行足和落地步行足的运动学分析。通过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虚拟样机 在遇到坡路和障碍物等情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运动环境发生变 化时,亟需各种过渡的步态。通过仿真所获得的数据对下一步的研究指引了 方向,值得注意的是仿真参数中碰撞参数的确定是很困难的,静态系统的还 可以用赫兹定律等来确定,而动态的比较困难,同一材料在不同的速度下的 碰撞参数也是不同的,目前还不能从理论上取得满意的结果,因此以后要通 过实际的试验来检验。最后通过Matlab和ADAMS联合仿真设计出速度闭环 控制系统,联合仿真突出了个仿真软件的优势,从而为下一步的进行半物理
仿真打下了基础。

59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学位论文

第4章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控制系统设计
4.1引言
正如总体方案所述,多足仿生机械蟹的整体设计思路本着完全模块化的
设计思想,控制系统采用自上而下的分层递阶式智能控制方式。文章在确定

总体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硬件结构和模块间的接口方式的特点分别设计出组 织级、协调级和执行级三个部分的控制结构,并给出了具体的硬件结构设计。

4.2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对照图2.16的整体设计方案,多足仿生机械蟹3层递阶式智能控制系统 的具体实现方案如图4.1所示。

图4.1递阶式控制系统具体实现方案

60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整个控制系统可分为主控模块、关节电机控制和驱动模块、CAN总线接 口模块以及传感模块,下面将分别介绍各模块的功能和设计原理。

4.3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模块化控制系统
4.3.1主控模块设计
新型样机的主控模块采用TI公司的DSP芯片TMS320LF2407A,如图4.2 所示为主控系统模块示意图。
I/O接口
TM¥320LF
2407A

位姿传感器 (电子罗盘) 红外遥控 PC机 摄像头 声纳传感器

RS232接口 RS232接口 I/O接口

最小系统

I/O接口

埘¥320LF2407A
CAN总线结构

图4.2主控系统模块示意图 TMS320LF2407A№习是TI公司推出的一款面向高端工业控制领域的 TMS320C2000系列的定点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LF2407A采用了

高性能静态CMOS技术,使得供电电压降为3.3V,减小了控制器的功耗; 40MIPS的执行速度使得指令周期缩短到25ns(40MHz),从而提高了控制器的 实时控制能力;集成了32K字的闪存(可加密)、2.5K的RAM、500ns转换 时间的A/D转换器,片上事件管理器提供了可以满足各种电机的PWM接口 和I/O功能,此外还提供了适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一些特殊功能,如看门狗 电路、SPI、SCI和CAN控制器等,从而使它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 如图4.3所示为TMS320LF2407A的最小系统结构,其中包括晶振、外部程 序存储器r(Program Memory)、外部数据存储器(Data Memory)、I/O接口等部 分。由于TMS320LF2407A是面向电机控制的专用DSP,所以片内集成了大
量的外围接口,建立起最小系统就可以直接使用其外围接口。

最小系统中的主要信号有:
61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1)A[0—15】:16位地址总线,A0.A15;

(2)D[0..15】:16为数据总线,DO.D15;
(3)JTAG:边界扫描测试端口,符合JTAG.BST(Joint
Test Action Group,

联合测试行动组)的IEEE Std.1149.1.1990规范,用于在线仿真和程序配置; (4)PS、DS,、IS:分别为程序存储寻址空间选通、数据存储寻址空间
选通和I/O空间寻址选通; (5)WE RD:分别为读使能选通和写使能选通引脚,两引脚下降沿触发, 当遇到下降沿时表示相应控制器驱动外部总线,此时它们对所有外部程序、 数据、I/O有效; (6)STRB:外部存储器访问选通;
(7)ENA 144:使能外部接口信号,高电平有效;

(8)MP/MC: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方式选择引脚,复位期间为低电平时, 芯片工作在微控制器方式下,并从内部程序存储器(FLASH E2HPROM)的 0000H开始程序执行;若在复位期间该引脚为高电平,则工作在微处理器方 式下,并从外部程序存储器的0000H开始程序执行。

l蔗0rS憾TAL匕


f ∑/ ∑
XTALI/CLKIN
XTAI,2

r一卜_一

A[o...151

CRY}—+

16 —1户_^
16

PRoGRAM M匠MORY
A[o…15】 D【o’..151 WE

册D/O…15J
CLKOUT READY ENA一144
Bo(】T

网一


EN脚



况 穗
DATA

跹竺 MP厩C—’

JTA(j
E】ⅥUO



MEMORY
A[0…15】 Dfo.~15l W窘

EMUl
TRST


TDI


西
一I

况 琵

TDo TCK \ 7 弋


T…………f1

一l

l,V rL。urrlLI、,u。‘)

图4.3 TMS320LF2407A的最小系统结构

通过对TMS320LF2407A芯片的详细研究,按照功能要求在最小系统的 基础上设计出如图4.4所示的主控系统的实际设计图。其中大量引脚将引出
62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至子模块电路板。

图4.4主控系统的实际设计图

4.3.2关节控制和驱动模块设计
关节控制模块(如图4.5)主要由8组DSP芯片TMS320LF2407A组成,

每组DSP芯片下边连接3组LM629,H桥,直流电机以及光电编码器构成 电机驱动模块(图4.6)。图4.5给出了8个步行足中其中一个步行足的控制电 路框图,其中包括5部分:PWM输出;码盘计数;力信号检测;转角定位 检测;CAN总线通信。其中关节控制芯片负责输出PWM信号,通过功率放 大后送至LM629芯片进入电机驱动模块,从而驱动电机运行。码盘计数器通 过QEP信号采集接收从电机控制电路返回的信号,以此进行电机驱动调整。 另外,关节控制芯片通过接收三维力传感器和霍尔传感器的返回信号了解当 前关节的受力情况和关节的转角以此来进行关节运动的调整。而其中CAN 总线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完成TMS320LF2407A与上级TMS320LF2407A通信。 在整个关节控制和电机驱动模块中其核心器件主要是:TMS320LF2407A和 LM629,其中TMS320LF2407A在主控模块部分已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 里主要介绍一下运动控制芯片LM629。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PWM输出

电路HLM629l
功放I
pwM

3组I

码盘计数器
CPLD

———————]码盘

.———————]足端力 . . . . .。. . . . . . . . . .一

QEP采集}.盟

最小系统

力信号检测

............一

足端力检测L卜垡兰

关节转角定位 检测

————————]定位

霍尔传感器|.—笪兰
主控 TM¥320LF2407A

CAN总线接口

图4.5关节控制系统

?

LM629扣副№驯是National Semiconductor生产的一款专用运动控制器,在一

个芯片内集成了数字式运动控制器的全部功能,使得设计一个快速、准确的 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变得轻松、容易,它适用于直流电机及其它可提供增量 式位置反馈信号的伺服机构,可完成高性能数字式运动控制所需的集中、实 时的计算任务,提供8位PWM调制信号和方向信号直接驱动桥式电路,通
过8位I/O口及6根控制线与微控制器通信控制其内部的PID调节器及梯形

速度发生器增量式编码器提供闭环控制所需的反馈信号,梯形图发生器计算 出位置或速度模式下所需控制的运动轨迹。 运作时,由主处理器TMS320LF2407A向LM629给出PID参数及加速 度、速度和目标位置值,每个采样周期都用这些值计算出新的命令和位置给 定值并送入求和点,由编码器检测电机的实际位置,其输出信号经过LM629 内部的位置解码器解码后作为求和点的另一个输入与给定值相减,得到的误 差值作为数字PID校正环节的输入。主处理器可以读取LM629在任何时刻 的运动状态,并根据这些状态参数,方便地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从而满足 稳定性、响应时间、超调量等要求,除了加速度,所有的运动参数均可在运
动过程中加以改变。

LM629在执行运动控制类指令时,采用双缓冲数据结构,主寄存器保存 运动数据,当命令写入后,主寄存器的数据才装入工作寄存器,这样就能实 现双轴的同步运动。LM629内置的算法还可以对两个驱动轮的速度差异进行 同步补偿,因此,移动机器人的直线运动度高,在前进过程中不存在打摆现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象。由于采用LM629,大大简化了电路结构。总之,同单纯用单片机来实现 移动机器人的底层控制系统相比,它具有成本低廉以及单片机负担小,实时
控制性能好等优点。

图4.6关节驱动模块

如图4.6为采用LM629的电机驱动模块控制原理图畔1,其中LM629通 过I/O口与主处理器通讯,输入运动参数和控制参数,输出状态和信息。关
节驱动采用增量式光电编码盘来反馈电动机的实际位置,来自增量式光电编

码盘的位置信号经LM629四倍频,使分辨率提高逻辑状态每变化一次LM629 内的位置寄存器就会加(减)l,编码盘的信号同时低电平时,就产生一个
In2dex信号送入Index寄存器,记录电动机的绝对位置,LM629的梯形速度

图发生器用于计算所需的梯形速度分布图。在位置控制方式时,主处理器送 来加速度、最高转速、最终位置数据,LM629利用这些数据计算运行轨迹, 在电动机运行时,除了加速度,,其余参数允许更改,在速度控制方式时,电动 机用规定的加速度加速到规定的速度,并一直保持这一速度,直到新的速度 指令执行,如果速度存在扰动,LM629可使其平均速度恒定不变。LM629 内部有一个数字PID控制器,用来控制闭环系统。数字PID控制器采用增量 式PID控制算法,所需的系数由主处理器提供的6个中断源都通过该引脚申 请单片机中断,一旦有中断申请发生,单片机先通过读LM629的状态字来辨 别哪一个中断发生。DSP的主要工作就是向LM629传送运动数据和PID数 据,并通过LM629对电动机的运行进行监控LM629则根据DSP发来的数 据生成速度图,进行位置跟踪,PID控制和生成PWM信号输出。LM629的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2个输出PWMS和PWMM经光电隔离与电机驱动器相连,来驱动直流电动 机运行,在直流电动机输出轴上安装增量式光电编码盘作为传感器,它的输
出直接连到LM629的输入端,形成反馈环节。

图4.7为采用LM629设计的电机控制电路图。其中包括LM629和光电 隔离器6N136,光电隔离器用来将TMS320LF2407与电机驱动电路隔离,从
而保护控制电路。

图4.7电机控制电路图 图4.8为H桥电路用来控制电机的正转和反转。MOT+和MOT-端连接电

机,通过输入信号PWMl和PWM2的取值来确定MOT+和MOT-端的输出, 从而控制电机。

图4.8 H桥驱动电路

.为保护电机,在控制电路中引入电流负反馈(图4.9)。TMS320LF2407A 通过检测AIN02端的电压是否超过阈值来控制PWM是否关闭。阈值可通过软 件编程进行设定。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12vS

图4.9电流负反馈电路 由于TMS320LF2407A需要3.3伏供电,而其它主要器器件需要5伏的 工作电压,同时IR2112的VCC端需接12伏电压。而系统只能提供24伏直 流电源。因此需要在电路进行变压处理。于是利用开关稳压器LM2576将系
统的24伏直流电源转换成12伏直流电源(图4.10);采用电压调节器LMlll7

又将12伏电源输入转化为3.3伏和5伏的控制电源(图4.11和图4.12)。通过 这些电源变换处理,即可满足伺服电机驱动模块的各电源需求。

CIO lOO耐16V

图4.10 LM2576稳压电路

图4.11 5伏电源电路
4.3.3

图4.12 3-3伏电源电路

CAN总线

CAN嘟1(Controller Area Ne俩ork)现场总线是德国BOSCH公司推出的一种

67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现场总线的标准,根据ISO组织的OSI(开放系统互联)的要求,其具有物理

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CAN总线基于令牌协议,在物理上是总线结构, 协议的制定包含优先级、状态变动和控制权移交等关键技术。CAN具有下
列主要特性: (1)CAN插卡可任意插在PC,XT,AT兼容机上,方便地构成分布式监 控系统;

(2)CAN可以在多主方式工作,网络上任意一个节点均可在任意时刻主 动地向网络其他节点发送信息,而不分主从,通信方式灵活。利用这一特点
也可方便地构成(容错)多机备份系统;

(3)CAN无破坏性地基于优先权的仲裁,可满足不同的实时要求,有效
避免了总线冲突;

(4)CAN可以点对点、一点对多点(成组)及全局广播等几种方式传送和
接收数据;

(5)CAN采用短帧结构,每一帧有效字节为8个,这样传输时间短,受
干扰概率低,重新发送时间短; (6)CAN每帧信息都有CRC校验及其他检错措施,保证了数据的出错率 极低; (7)暂时错误和永久性故障的故障节点的判别以及故障节点的自动脱离;

(8)NRZ编码/解码方式,并采用位填充(插入)技术;通信介质采用双绞 线,无特殊要求。 CAN总线通信系统结构框图如图4.13所示,每个节点均由物理层接口模 块、DSP模块、应用层模块组成。CAN总线的每个终端需接抑制信号反射的 终端电阻,其阻抗值应与总线介质的特性阻抗相匹配,使用双绞线时一般取
R=100~200Q。CAN总线控制器必须通过CAN驱动接口电路才可以与DSP

进行通信,新型样机采用PCA82C250与CAN控制器MCP25 1 0进行通信。 在使用CAN控制器MCP2510前必须对它的一些内部寄存器进行设置,如位 定时器的设置及对邮箱进行初始化。通信系统的硬件电路由DSP芯片、电压
转换电路、CAN总线的收发器及CAN总线组成。DSP为TMS320LF2407A, 电压转换电路为芯片TPS77633,CAN总线收发器为PCA82C250。

f面j f萄j f茵j
:垒::圭耋:;茎坚;:茎鳖圣


i囊i l薰i j垂l
j竺呈里苎!苎璺』!


j塑兰里苎!苎苎



J{竺兰里苎!苎兰J



图4.13 CAN通信系统结构图


3.4传感模块
多足仿生机械蟹传感器模块包含四类传感器:电子罗盘,三维力传感器,

霍尔传感器以及声纳传感器。
1电子罗盘(HMR3300)“”

多足仿生机械蟹新型样机选用Honeywell公司HMR3300型电子罗盘(图


14),它是一种基于地磁场的电子罗盘,用于测量机器人的姿态。在步态规

划和调整过程中,需要进行正运动学的计算,然而此时由各关节角度信息所 推导出的躯体位姿不是绝对位置,而是相对于立足点所组成的平面而言的相 对位置。因此,必须进行姿态测量。

图4

14

嗲蘑
HMR3300电子罗盘 图4
15

SAFMS—N型三维力传感器

2三维力传感器-(SAFMS-N) 新型样机的力觉信息采用SAFMS—N型三维力传感器(图4.15),因此机 器人可以进行多维受力信息采集。一般情况下,力绝传感器分布于机体受力

哈尔滨T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点,直接测量此处的作用力情况,新型样机将三维力传感器安装于各腿末端。 另外,为了方便传感器的调试,在PCI.9820采集卡的基础上,开发了PC机 信息采集界面。图4 16和4 17分别为PCI-9820接!Zl乍和三维力信息采集界面。 信息采集界面实现的主要功能有: ①PCI.9820采集卡的开启和关闭管理: ②CAN总线参数的设定,如验收码、屏蔽码、波特率、滤波方式等; ③任意帧格式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④各传感器的解耦矩阵匹配及运算; ⑤数据的采集控制和文件存储管理。

!圣誊=::墨一篡‘嚣一 一一-w

一…F-一 !——------一一!!一
图4
16

I一

PCI一9820接口卡

图4 17力觉信息采集界面

3霍尔传感器”” 霍尔传感器是一种基于霍尔效应的类似磁电式转速传感器和光电式转速 传感器的传感器。一般可用来进行位置测定亦可作限位开关用。它获取的信 号的方式与电磁式转速传感器有很大的区别。电磁式产生的是信号齿在转动 过程中切割电磁线圈所发出的磁通而产生的交变电动势,也就是所谓的脉冲 信号,是个波形信号,并且随着转速的提高它的波形也在变化。而霍尔传感 器的信号和光电式的很相似,输出的都是正5V的直流电压信号,信号齿每 触发一次就能产生一个电压信号,从而可进行转角测量。 为了获取转角检测的基准位置,新型样机采用了美国Allegro公司的3144 型开关型霍尔传感器,每当霍尔传感器转到安装磁钢的位置时信号输出发生 跳变,这样的定位检测将在每次上电启动后首先进行。图4 18所示的为新型 样机霍尔传感器定位检测电路,它具有体积小,敏感范围小的特点。该霍尔 元件电源电压要求在4.5—24V之间,在5V电压供电时输出典型值约为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佗论文

175mV,为使输出信号电平与DSP芯片TMS320LF2407A的I/O引脚电平匹

配,采用光隔电路进行了调整,同时降低了外界噪声对DSP系统的干扰。经 采样电路后,当关节转动到基准位置,即触发霍尔开关时,OUT端口输出为
高电平3.3V,否则输出低电平0。 4.声纳传感器

声纳传感器是为了使多足仿生机械蟹具有水下作业能力而设置的,这主 要是源于电磁波在水中的衰减大,因此水下无线通信和目标识别无法采用常 规方式,目前常用的水下目标识别技术主要有侧扫声纳和扇扫声纳技术。目
前这个部分处于论证和选型阶段。


二L丁
1, 12
ll

10

...jl—





jLj
1, 12
ll 10 9



图4.18霍尔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

4.4本章小结
本章从多足仿生机械蟹新型样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出发,采用递阶式智 能控制理论对硬件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整个设计过程本着完全模块化的设 计思想,分别对主控模块、关节控制和驱动模块、CAN总线模块以及传感模 块进行了硬件系统设计并给出了部分电路的设计图。新型样机主控芯片采用 TI公司的TMS320LF2407A,本章对其功能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给 出了芯片的最小系统设计图。另外,在关节控制和驱动模块部分采用了运动 控制芯片LM629,本章对此芯片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在各模块的基
础上组建出新型样机的硬件控制系统。

第5章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的研制
5.1引言
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在关节结构和控制系统等方面对前几型样机进 行了设计改进,完成了从方案论证到机械本体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步态 运动规划的整个设计过程。然而由于目前谐波减速器的尺寸所限,新型样机 仍处于理论论证和选型阶段,并且新型样机是在前几型样机的设计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是对原样机的局部优化,因此在新型样机的研制中选用以涡轮蜗 杆为传动机构的关节设计方案。本章将详细介绍基于完全模块化思想的新型 样机的整体研制过程。

5.2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总体结构
多足仿生机械蟹新型样机整体结构包括躯干、普通步行足以及多功能复 合足三部分,其中八条步行足直接与六边形框架式躯干相连(图5 1);躯干上 装有作为仿生机器人控制中心的控制器和遥控装置。每条步行足都由基节、 股节、胫节三部分组成,构成单步行足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胫关节,各关节 都由其相应的控制单元实现动作控制;整个机器人计划采用胶质密封套包裹 起来,以确保机器人可适应两栖工作环境。

图5 1新型样机整体机械结构实体圈 在新型样机整体结构布置实施方案设计过程中曾经提出过四种可行方案9”: 1.方案一 机械样机的八务普通步行足均匀分布于躯干两侧,通过基节驱动电机支 座与躯干直接固连,构成了机器人的整体。此种结构的机器人具有自翻转行
72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走、两栖行走等功能。如图5 2所示。
2.方案二

采用方案2布置的机器蟹样机的八条步行足与方案一基本相同,呈方形 布置,其中六条步行足为普通步行足,另两条为多功能复合步行足,分别为 剪刀手和抓取机械手。此种机构的机器人同样具有自翻转行走、两栖行走功 能,同时还具有特殊作业功能。如图5 3所示。

图5.2新型样机整体实施方案1 3.方案三

囤5.3新型样机整体实施方案2

按照方案3设计的机器人的八条步行足呈放射形布置,躯干为正六边形 金属铝板,每条步行足之间的角度均按照生物螃蟹步行足的角度而设计。机 器人可兼有行走、翻转、抓取等特性。如图5,4-所示。
4.方案四

按照方案4布置的机器蟹的八条步行足呈方形布置,整体与前三种布置 方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机器人的躯干上增加了两个模块化传动结构57 和58,躯干也被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安装有两条步行足, 第二部分安装有四条步行足和两个模块化传动结构57和58,两个模块化传 动结构的作用是可分别使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旋转抬起,增加了机器人机械 手作业的灵活性。如图5.5所示。

斓焉


霪嘻勒习蓟堙赶奇咖嗜蛐

图5.4新型样机整体实施方案3

图5.5新型样机整体实施方案4

哈尔浜=r=程丈掌坝士掌何论文

从仿生学的角度来看,自然生物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其自身 在结构、功能执行、信息处理、环境适应、自主学习等多方面具有高度的合 理性、科学性和进步性。因此多足仿生机械蟹新型样机选取方案3作为整体 布置方式,八条步行足呈放射形布置,每条步行足之间的角度均模拟生物螃 蟹步行足的角度而设计(如图5 1所示)。


3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各模块的研制
1单腿结构
如图5.6所示,每条普通步行足由三个模块化传动结构32、33和34串

5 3

联组成,形成机器人单腿的大腿和小腿,小腿根部由模块化传动结构34的涡 轮蜗杆结构与大腿相连。大腿根部由模块化传动结构32和33通过固定板36 与主机架相连,构成两自由度髋关节。所以整条腿具有三个自由度,分别形 成膝关节的一个上下抬起自由度、髋关节的一个左右摆动自由度和一个上下 抬起自由度,其中两个上下抬起自由度可转动270。,满足了机器人可翻转行
走的需要。

图5.6单腿结构设计图


图5.7单腿结构实体图

3.2减震缓冲器设计
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每条步行足的落地瞬间与地面都是刚性碰撞,刚

性碰撞对机器人的使用寿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增加减震模块可以减轻步行 足落地时的撞击,有效的保护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减震模块安装在机械螃蟹 每条步行足的最前端,它由两级弹簧减震,在其前端安装有三维力传感器, 可实时检测机械蟹步行足受力情况。 如图5.8所示,减震缓冲器包括:连接限位块37、一级弹簧38、连接螺 丝39、滑块40、二级弹簧41、滑缸42、滑块体43、螺丝44、三维力传感器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5和螺丝46。减震缓冲器通过连接限位块37和螺丝46与模块化传动结构电 机后端连接,滑块体43和滑块40通过连接螺丝39固联后安装在滑缸42内, 并且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在滑缸42内做微小的上下滑动,滑块40的上下分别 安装有处于压缩状态的一级弹簧38和二级弹簧41,起到减震的作用。滑块 体43下端通过螺丝44与三维力传感器45相连。 机器人使用的三维力传感器45与机器人的接口包括机械接口和电气接 口两部分。传感器对机器人本体的安装方式采用顶装式。本样机传感器采用 嵌入式集成片上系统,整个处理电路分成信号放大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两大 模块,其中信号放大电路集成在传感器内部,信号处理电路放在传感器外部。 电气接口通过一个4芯接口与机器人控制系统连接,其中PINl、PIN2用于 实现CAN总线,PIN3、PIN4用于外接电源。图5.9为减震器实体图。

图5.8新型样机减震模块设计图
5 3



图5.9减震器实体图

3复合足(鳌足)结构
复合式步行足(即鳌足)是为机器人执行特殊环境下的特定任务而设计

的,此步行足兼有行走、抓取和剪断的功能。复合足与普通步行足结构的三 个模块化结构安装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将普通步行足最前端的减震缓冲器35 (图5.6)换成具有抓取或剪断功能的机械手。其中一条步行足前端为抓取机械 手(图5.10),另一条步行足前端为剪刀手(图5.11)。两个步行足相互配合可 完成指令要求的一些特定任务。 如图5.10,复合抓取机械手包括:驱动电机47、机械支架48、销49、 滑轴50、轴51、支撑轴52、两个手指53、丝杠54和轴55。驱动电机47安 装在机械支架48上,机械支架48通过螺丝与模块化传动结构电机后端连接,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丝杠54一端通过销49与驱动电机47输出轴固联,另一端通过轴承搭接在支 撑轴52上,中间穿过滑轴50,滑轴50中间为一个螺母,丝杠54的转动可 以带动滑轴50上下运动,滑轴50同时穿过机械支架48一字形滑槽和两个手 指53的一字形滑槽,滑轴50的上下运动就会带动两个手指53的张开与闭合,
达到抓取货物的功能。两个手指53分别通过轴51和轴55安装在机械支架 48上。 图5 1i为复合剪刀手的结构设计图,基本结构与5.10所示机械手相同,

不同的是将前端两个手指53换作了两片剪刀56。目前复合抓取机械手和剪
刀手正处于加工阶段。

图5 10复合抓取机械手结构图
5 3

劈并鼠讳
图5 11复合剪刀手结构图
12 ̄5 15,

4硬件控制系统
多足仿生机械蟹新型样机的控制系统的具体实现电路板如图5

DSP总控主要用来作为上层智能控制,进行步态规划、机体稳定协调等工作: 与电机控制/驱动连接的电路板负责控制总体协调,发出P咖信号,而单关节 的电机驱动电路板主要用来接受信号,进行电机控制。


图512新型样机DSP总控电路板
76

图5 14与电机控制/驱动连接的电路板

图5 15单关节的电机驱动电路板

5.4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的运动过程
5.4

1样机行走动作
在多足仿生机械蟹中心控制器中存储了针对不同步态行走的指令,其中
77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也包括遇到障碍物时的指令。当希望机器人按照某一步态行走时,可通过遥 控装置将要执行的指令的序号发给中心控制器。中心控制器继而会按照具体 的指令控制各条步行腿动作。当行进时遇到障碍物时,由被安装在步行足上 的三维力传感器感知后,将信号发给中心控制器,中心控制器会调用相应的 指令,改变预设定的关节摆角,使腿跨过障碍。图5 16给出了新型样机采用 双四足行走步态时的行走状态图。

图5 16双四足行走步态行走状态图


4.2样机自翻转动作
图5 17(a)是模块化多足仿生机械蟹向上翻转的状态图,图5 17(b)是其进

行翻转运动的中间过程,图5 17(c)是机器人经过翻转以后的状态图。模块化 多足仿生机械蟹新型样机具有自翻转特性主要源于机器人一般情况下会应用 于野外、沙滩或是有海浪的地带,这样的环境下机器人很容易发生翻倒,自 翻转的特性可以保证机器人在发生翻倒后仍能继续行走、工作,特别是在水 下运动时增强其耐波性。

(a)机器人翻转前状态图

(b)向上翻转的中间状态图


鳖鲞銮耋2::窖譬銮.
(c)机器人翻转后状态图 图5.17机器人翻转运动的各状态图



5.5本章小结
本章详细介绍了多足仿生机械蟹新型样机的研制过程。在研制过程中本 着完全模块化的思想,通过将整机分解为各功能模块,分别对各模块进行设 计加工,最终组装成多足仿生机械蟹新型样机。目前,此样机处于运动调试 阶段,本章对此样机的基本运动形态进行了描述,并演示了多足仿生机械蟹 进行自翻转运动的运动过程。

哈尔滨T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日

论 ◆匕

论文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采用仿生学的设计思想,对新型多足仿 生机器人样机的总体方案、结构布局、关节结构、控制与驱动方式、步态轨 迹规划和行走稳定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 1、提出了采用谐波减速器传动的新型机器人关节,通过与前几型样机关 节结构进行比较,新型关节具有更高的传动效率;该关节结构已经申请发明
专利;

2、提出了新型多足仿生机械蟹样机的递阶式控制系统总体方案,采用递 阶式智能控制方法对硬件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包括主控模块、关节控制和 驱动模块、CAN总线模块以及传感模块的设计; 3、采用双四足步态的行走方案,对双四足步态进行了摆动步行足和落地 步行足的运动学分析;采用ADAMS对多足仿生机器人虚拟样机在遇到坡路 和障碍物等情况步态进行了仿真;同时采用Matlab和Adams软件联合方式对
单关节速度闭环控制进行了仿真,确定了PID参数;

4、完成各控制模块电路的加工、调试,完成新型多足仿生机器人样机装
配、调试。

下步需要进一步完成的工作: l、在虚拟样机的仿真基础上,下一步将深入进行基于Dspace的半物理
仿真;

2、通过样机的研制,下一步将着重针对整机进行实机的调试与试验以及 水下工作测试; 3、对过渡步态和水下步态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论证。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金周英.关于我国智能机器人发展的几点思考[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01,(4):527页

[2】孟庆春,齐勇,张淑军等.智能机器人机器发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4,34(5):831—838页

[3】张秀丽,郑浩峻,陈恳,段广洪.机器人仿生学研究综述[J].机器人,2002,
24(2):188-192页
1●J

http:{|礤礤硪.boeing.com/defense—space/infoelect/lmrs/sld001.htm. http://robosapiens.mit.edu/ariel.htm
Brett Kennedy,Agazarian H, Cheng Y,Garrett M,、Hickey G,

1●J

H陋陋

1●J

Huntsberger T,Magnon L,Mahoney C,Meyer A,Knight J,LEMUR:Legged Excursion Mechanical Utility

Rover[J].Autonomous

Robots.2001,

11(3):201-205P [7]7
James P.Schmiedeler,Nathan J.Bradley,Brett Kennedy,Maximizing
Walking Step Length For A Near Omni—Directional Hexapod Robot,The 2004 ASME International Design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nferences and
oo

Computers and

Information in Engineering Conference,2004

http://www.andrew.cmu.edu/user/rkellogg/gr/grhwl.htm http://vesuvius.jsc.nasa.gov/er—er/html/spider/index.html http://news.whjs.gov.cn/19/content一70009.html http:?f礤’冈.strategypage.com/military_photos/military_photos
2006432323235823.aspx

n7

l 1 ,,川U

[12】h ttp:// l iuxinyu95.googlepages.com/robot.quad2.chn [13]h ttp:// www.robotdiy.net 【14】Takubo
Tomohito,hrai Tatsuo,Inoue Kenji,Umetani Tomohiro,

Hayashibara Yasuo,Koyanagy Elji.Development of Limb Mechanism Robot”ASTERISK”,Nippon Kikai Gakkai Robotikusu,Mekatoronikusu Koenkai Koen

Ronbunshu[J].2005:4P
81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http://www.engadget.com/2005/06/07/asterisk—japan—attacked—by
—spider


[16】http://Www.impresswatch.com.cn/robot. [17】http://www.pinktentacle.com/2007/07/halluc—ii一8一legged—robot— vehicle/ [1 8】Bernhard
Klaassen,Ralf Linnemann,Dirk Spenneberg,Frank Kirchner. walking robot SCORPION


Biomimetic

Control

and

modeling[J].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2002:69—76P

【19]陈秉聪.车辆行走机构形态学及仿生减粘脱土理论[M].北京:机械工 业出版社,2001:11页 [20】孙汉旭.四足步行机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9 【21】钱晋武.地壁两用六足步行机器人步态和运动学研究[J].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学报.1993 [22]阳如坤.全方位六足步行机器人分析腿机构、运动学、静力学分析、步
态规划与步行软件[J].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1991

【23】马培荪,郑伟红.四足步行机器人模糊神经网络控制[J].机器人.1997,
19(1):56—60页

[24]李明东,程君实,马培荪.一种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微小型六足机器人
[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34(10):1426—1429页

[25】苏军.多足步行机器人步态规划及控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05:7,6页 【26]苏军,陈学东,田文罡.六足步行机器人全方位步态的研究[J].智能工 程.2003:48-52页 [27]陆新华,张桂林.室内服务机器人导航方法研究[J].机器 人,2003,25(1):80—87页 [28】蔡自兴.人工智能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36—143页 [29]杨璐.基于智能体的多机器人协作研究及仿真[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
文,2006,8—10页

【30】孙华,陈俊风,吴林.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在机器人中的应用[J]. 传感器技术,2003,22(9):124页
82

哈尔滨T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1】Luo
for

R C,Lin M H,Scherp R S.Dynamic multi2sensor data fusion system intelligent

robots[J].IEEE

Journal

of

Robotics


and

Automat ions,1988,4(4):386—396P

[32】胡伍生.神经网络理论及其工程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6

【33]王立权,孙磊,陈东良.仿生机器蟹样机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
报.2005,26(5):591—595页

[34】陈东良.仿生机器蟹两栖步行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
学工学博士论文.2006:l 1-12页

[35】翁海珊,王晶.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13页

【36】罗红魏.两栖仿生机器蟹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学硕士
论文.2007:42—43页

[37】郝欣伟.仿生机器蟹步行足协调运动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
学工学硕士论文.2007:16页

[38]王立权,季宝锋,陈东良.模块化机械螃蟹.发明专利.申请号:
2007 1 0072364.0

【39]吴俊飞,周桂莲,付平.机器人关节驱动装置研究进展[J].青岛化工学
院学报,2002

【40]沈世德,徐辛伯.简单连杆机构传动函数的傅里叶展开及其应用[J].机
械设计,1998:26—27页

[41】王生泽,沈玉娟,张程.变结构连杆机构的动力学分析与设计[J].中国
机械工程,2002.

[42】秦书安.带传动技术现状和发展前景[J].机械传动,2002:卜6页 【43】兰兆辉.链传动的运动学实质及动力特性改善[J].机械设计,1990 [44】马长安,胡满红.谐波齿轮的工作原理及在减速器中的应用[J].山西冶
金,2005(2)

[45]陈桦,孙波,庞静.谐波齿轮传动效率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5
(3):49-53页

[46]陈岱民,刘虹,李景权.谐波齿轮减速器的研制[J].吉林工学院学报,
1997,18(4):18-23页
83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7】王刚,陈东良,季宝峰等.基于谐波减速器的机器人关节.发明专利.申

请号:200810064201.2 [48】王镇兴.移动多机器人通信网络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49]Fukuda
T,Sekiyama K,Ueyama T,hrai F.Efficient communication 1993

method in the cellular robotic system.Proceedings of the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1993(2):1091—1096P

[50]于艳爽.八足仿生机器蟹运动协调与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
学2004:75页 [51]袁鹏.仿生机器蟹步行机理分析及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 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1i0-i17页

[52】王沫楠,孙立宁.仿生机器蟹步行足腿结构设计及运动学、动力学分析. 机械设计与研究[J].2005.21(5):41-44页 [53】黄真,赵永生,赵铁石.高等空间机构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84-287页 [54】陈学东,孙翊,贾文川.多足步行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M].武汉:华 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78页

[55】黄真,孔令富,方跃法.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与控制[M].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1997:123-125页

[56】郑凯,胡仁喜,陈鹿民.ADAMS2005机械设计高级应用实例[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9页

[57】范成建,熊光明,周明飞.MSC.ADAMS应用与提高[M].北京:机械工
业出版社,2006:164页

【58]MSC.Software.MSC.ADAMS/View高级培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2004:133页

[59]郑建荣.ADAMS一虚拟样机技术入门与提高[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92-200页

[60】张立勋,董玉红.机电系统仿真与设计[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6:132-133页

[61]季宝锋.两栖多足机器人虚拟样机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62-66页

哈尔滨丁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2]http://wWW.national.com/.LM628/LM629
Controller.November 1999

Precision

Motion

[63】刘仕良,方建军.基于运动控制芯片的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J].单片机
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5年5月,54-56页

[64】周明浩.模块化多足步行机器人关节控制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6:11-28页 [65]周立求,夏玲.基于TMS320LF2407的CAN总线通信方案[J].电气时代 2004(11):124-126页

[66]朱相荣.金属材料的海洋腐蚀与防护[M].1999:186—187页
[67】李桂林.环氧树脂涂料配方设计[J].涂料工业,1999,(12):卜7页

[68]肖善红.环氧防腐型粉末涂料的配方研究[J].造船技术,1992,(3):
30—32页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1]王刚,孟庆鑫,陈东良,季宝锋,刘德峰.一种新型多足仿生机器人步
行足关节结构研究.机械工程师.已录用

[2]王立权,刘德峰,陈东良,邓辉峰,季宝锋,王刚.两栖机器蟹水下步
态分析.机器人.已录用 [3]基于谐波减速器的机器人关节.申请号:200810064201.2.发明专利. 2008,04,排名第一

[4]季宝锋,刘德峰,贾守波,宋辉,王刚.仿生机器蟹.机械原理与机械 设计课外实践选题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5 [5]模块化机械螃蟹.申请号:200710072364.0.发明专利.2007,06,
排名第六

[6]王立权,陈东良,陈凯云,王刚等编著.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制作.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6

哈尔滨T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论文的撰写工作,在此首先特别感谢我的 导师孟庆鑫教授,在我就读硕士的两年里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孟老师是一 位知识渊博、学风严谨、思维敏锐、学术思想丰富的老师,他认真而热情的 工作态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启迪。在此向导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
谢!

还要特别感激课题组的陈东良副教授,在论文研究过程中,陈老师对我 的进展及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使我能够顺利克服研究过程中 所遇到的困难,顺利的完成论文。 另外,感谢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洋智能机械研究所的王立权教授、王茁教 授、马洪文副教授、陈凯云副教授、张岚副教授、弓海霞副教授、侯恕平副 教授、张忠林副教授、袁夫彩副教授、姚建均和贾鹏老师在学习期间对我的
帮助。

感谢孙荣华老师、赵长发老师以及关心和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实验室 老师们对于我课题及生活上的帮助,以及各位老师在科学研究中踏实、严谨 和认真的态度,让我受益匪浅,是我今后工作中学习的榜样。 还要感谢与我同一课题组的刘德峰同学、邓辉峰同学、季宝锋同学以及 实验室的宋辉、贾守波、余志伟、王文明、王才东、尹博等同学,在我进行 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共同探讨,相互协作,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及完成提供了 极大的帮助。感谢他们对我的热情帮助和支持!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还有两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女朋友陈 曦,正是有了他们的支持和理解我才能不断前进! 感谢辛勤培育我的母校——哈尔滨工程大学1

87

多足仿生机械蟹步态仿真及样机研制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王刚 哈尔滨工程大学

相似文献(0条)

本文链接: 下载时间:2010年4月27日



  本文关键词:多足仿生机械蟹步态仿真及样机研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3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13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e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