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工业化的曲折展开:中国机械工业的演化(1900-1957)
发布时间:2018-01-05 15:23
本文关键词:战略性工业化的曲折展开:中国机械工业的演化(1900-1957)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战略性工业化 机械工业 军-工-学综合体 战略性产业
【摘要】:战略性工业化是指国家为实现其意志而介入战略产业的工业发展过程。具体而言,一国为维护其生存与独立,在工业化进程中可以重点培育与国防有直接关联且具有技术引领性之产业。机械工业即属于此种战略性产业,因此,本文拟按历史时序对1900-1957年间中国机械工业的演化进行考察,以探究后发展国家战略性产业的成长机制。 1900年,大清帝国处在风雨飘摇的危局中,机械工业却开始成长。清季之机械工业是在国家与市场的双重引导下发展的。然而,清政府对产业的引导十分低效,且随着清廷国势日衰,市场逐渐成为主导性力量。辛亥革命以后,在民族主义的刺激下,伴随着市场诱导,中国机械工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然而,北洋政府治下,国家渐趋失序,自由市场对产业而言构成了双刃剑。由于市场需求结构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机械产业的技术发展受到抑制,本应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机械工业沦为技术能力低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面对日本加紧侵华,国民政府在加强战备的过程中,亦强化了对机械工业这一战略产业的引导。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机械工业重新布局,国统区国营企业发展壮大,其技术导向战略提升了产业实力。同时,国民政府还通过一系列政策对产业实施干预。尤为重要的是,国民政府的订货政策有力地扶植了机械工业,维系了一批民营企业的生存。但是,战后,国民政府放弃了战时政策,再加上重新开放市场,国内幼稚产业遂暴露于进口美货的严重打击之下,机械工业受灾尤重。1949年,中共建政后,形成强势国家对产业全面渗透的态势。为了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巩固国家独立,新政权将机械工业视为战略产业,采取重点扶持的态度。苏联及东欧技术大规模向中国转移,改变了中国机械工业的技术轨道,使该产业跨越式发展。在诸多因素作用下,一个“军事-工业-大学综合体”开始在中国诞生,这意味着中国的战略性工业化,在历经曲折后,终于得以大规模展开。 因此,对欲改善其所处国际地位之后发展国家而言,自由市场乃双刃剑,适度的国内市场竞争能激发企业的创造力,但过度的开放会将后发展国家幼稚的战略性产业暴露于发达国家资本的打击之下,而且市场的比较优势原则会诱导后发展国家的高端产业低端化,挫败其技术能力之提升。因此,国家嵌入产业是必要的,但这要求国家统治集团有坚强的战略意志,并以高度的使命感克服牟取小集团私利的倾向,由此形成强韧的国家能力。进一步说,不管在企业层次还是国家层次,战略都意味着对于追求短期利益的经济理性之超越,唯有此种战略意志能使后发展国家追赶先进,而这种战略意志之不易获取及保持,可以解释为何数百年来能改善其国际地位的后发展国家屈指可数。
[Abstract]:Strategic industrializa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which the country engages in the strategic industry in order to realize its will . In particular , in order to maintain its survival and independence , it is important to cultivate industries that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national defense and have technological guidance in the course of industrialization . The mechanical industry belongs to the strategic industry . Therefore , the paper intends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China ' s machinery industry in the period from 1900 to 1957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timing , to explore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the strategic industry in China .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the Chinese machinery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dominant force . However ,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the Chinese machinery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dominant force . However ,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the Chinese machinery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dominant force . Therefore ,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improve their international status , the free market is a double - edged sword . The moderate domestic market competition can stimulate the creativity of the enterprises . However , the excessive opening will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 s immature strategic industry under the blow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 capital .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5;F42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鹏;;德国历史学派与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学的发展[J];德国研究;2011年02期
2 石建国;;改革开放前东北国营企业管理经验的历史考察与评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04期
3 胡建中;清代火炮[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年02期
4 舒理广 ,胡建中 ,周铮;南怀仁与中国清代铸造的大炮[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年01期
5 严鹏;;中国的机械进口与工业化道路:基于亚洲间贸易的视角(1912-1937年)[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3期
6 严鹏;;抗战前江南机械制造业对农村经济的辐射——以农田灌溉为例[J];民国档案;2011年04期
7 彭南生;严鹏;;近代东亚工业技术的演化:以丰田织布机为例[J];安徽史学;2012年05期
8 彭南生;严鹏;;论20世纪20年代上海棉纺织机械业的技术创新——以大隆机器厂和中国铁厂为分析重点[J];江汉论坛;2011年03期
9 贾根良;杨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美国经济的崛起——19世纪下半叶美国钢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01期
10 王章豹;中国近代机械工程教育机构发展史略[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9年04期
,本文编号:1383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383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