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柔顺机构输出微位移的田口方法优化设计
[Abstract]: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micro-displacement, the Taguchi method is integrated into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of the micro-displacement structure of the compliant mechanism in order to solve the engineering problem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realize the large-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displacement. The correlation parameters of output displacement of compliant mechanism are selected, the expression of output micro-displacement function is obtained by analyzing each parameter, the orthogonal test table is designed, and the output micro-displacement corresponding to each combination parameter is listed in the table by using function relation. The optimal parameter combination is determined by signal-to-noise ratio analysis and tolerance desig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width of flexure hinge, the length of flexible beam, the length of rigid beam and the thickness of mechanism on the output displacement decreases gradually.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utput microdisplacement is increased by 390.56mm.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65015) 江西省科技厅科技项目(20142BBE50058)
【分类号】:TH1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荣烈润;微位移机构综述[J];机电一体化;2005年02期
2 王文伟,包文清,胡翘,邬晓华,黄文浩;冲击式微位移机构的性能测试与分析[J];电子显微学报;1999年01期
3 张庆,王华坤,张世琪;二维微动工作台微位移机构特性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3年11期
4 陈学峰;李懋强;;一种简易的多自由度微位移器[J];压电与声光;2006年05期
5 刘登云;杨志刚;程光明;曾平;;微位移机构的现状及趋势[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年01期
6 张建瓴;陈万银;可欣荣;魏德仙;洪添胜;;一种微位移放大机构的设计与仿真[J];机械设计;2009年12期
7 聂海旭;张斌;;基于压电双晶片驱动微位移放大机构设计[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2年04期
8 沈健;任兴亮;张海岩;;二维解耦微位移工作台的设计和有限元分析[J];机械工程师;2013年04期
9 温任林,颜景平,邱晓寒;微位移器振动特性的研究[J];应用科学学报;1998年02期
10 于水,李庆祥,白立芬;微位移工作台静、动态特性实验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肖成榕;张建寰;;微位移机构及其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数字化制造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鸣;聂守平;李明;李达成;;自混合干涉微位移传感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3 王文伟;包文清;胡翘;邬晓华;黄文浩;;冲击式微位移机构的性能测试与分析[A];第五届全国STM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孙宝玉;付立成;;基于压电陶瓷的微位移机构动态特性研究[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杨宁;王恒坤;;一种光电式微位移测量装置[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1年
6 冯庆玉;彭首军;龚胜平;;高帧速采样外差干涉微位移测量[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7 齐峰;雷沅忠;王秋良;余运佳;;低温环境下超导体微位移测量的研究[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海涛;罗秋凤;周必方;E.J.Richter;;光纤微位移传感器及其牙齿咀嚼运动的测量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9 王世长;林辉;;微位移器用压电陶瓷研究[A];94'全国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金属/陶瓷封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崔建军;基于Fabry-Perot干涉与原子晶格间距的微位移计量及溯源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魏强;纳米定位微位移工作台的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纪华伟;压电陶瓷驱动的微位移工作台建模与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宋殿友;精密PSD微位移在线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群;拼合镜面望远镜的低温微位移促动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涛;白光干涉仪微位移平台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3 任欢;不同结构光纤环微位移传感器对比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4 张玲玲;精密微位移调整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5 刘振波;微位移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6 任兴亮;新型微位移机构的设计和分析计算[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7 朱仁胜;多自由度微位移工作台仿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8 黄金永;空间用精密微位移平台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曾彬;摩擦驱动微位移试验平台的设计和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10 张斌;压电双晶片型微位移放大机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70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470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