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二次包络蜗轮胶合承载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8 03:11
【摘要】: 平面二次包络蜗轮是一种新的、承载和传动性能好的传动装置,与普通圆柱蜗杆相比较具有瞬时双接触线,多齿同时啮合,接触线法向速度和综合曲率半径大,接触应力小,啮合过程中可形成动压油膜等特点,使其具有传动比范围大、结构紧凑、传动平稳、效率高、承载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特别适合于现代机械重载、高速的需要,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但对其胶合承载能力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对其胶合承载能力进行了研究,对提高平面二次包络蜗轮的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对于蜗杆蜗轮传动的设计计算大部分还处于对其接触强度以及齿根弯曲强度的计算中。本文运用成熟的胶合计算理论及方法,结合空间啮合理论,对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的胶合承载能力进行设计计算。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1.根据空间啮合原理,建立了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的空间啮合模型,推导出其接触线方程、蜗轮与蜗杆齿面方程以及根切线方程。 2.研究了各种胶合计算方法以及其适用场合。并选择了闪温法作为本文对蜗轮胶合强度计算的方法。分析了现有的将闪温法应用于平面二次包络蜗轮的方法的不足之处。通过对润滑角,,接触线及其载荷分布,蜗轮蜗杆相对运动速度方向以及两者滚动速度在接触带上投影方向的分析,推导出平面二次包络蜗杆闪温的计算公式。利用磨损平衡方程计算出接触线上的载荷分布。 3.进行了实际计算,对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平面二次包络蜗轮闪温的分布规律,并对最高闪温出现的位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降低最高闪温的方法与改善胶合承载能力的措施。 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切实可行,计算简单。能够满足大多数工程设计中对胶合计算的需要。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蜗杆传动的胶合承载能力计算,尤其是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的设计有着探索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H132.44
本文编号:2631647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H132.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立纲,陈德海,李尚信,徐晓俊,李华敏;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计算机代数系统(CAS)[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2 张有忱,范迅,孟惠荣;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接触状况分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3 万方美,张光辉,杨洪成,胡高举;提高平面包络环面蜗杆磨削效率的近似加工方法[J];工具技术;1999年12期
4 王景昌,阎保龙,姚立纲,赵忠禹,赵戟;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参数优化设计[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5 贺惠农,韦云隆,周银生,付连华,全永昕,;双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润滑机理的模拟试验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6 秦东兴,秦大同,杨洪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承载接触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7 万方美,张光辉,邓国红;包络环面蜗杆的高效磨削方法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孙书民,张光辉;环面蜗杆制造误差的检测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9 石万凯,秦大同,徐戊娇;制造误差和载荷耦合条件下蜗杆传动的接触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邓国红,张光辉;砂轮磨损对准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性能的影响[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1年02期
本文编号:2631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631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