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灰铸铁组织特点及强化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9 23:04
本文着重对马氏体/贝氏体(M/B)复相灰铸铁组织特点、强化机理以及耐磨性进行了研究。为充分发挥M/B复相组织的优良性能,应尽可能减少片状石墨引起的减缩、割裂等作用。采用降低C、Si含量,调整Si/C、添加硅钙孕育剂进行孕育处理、微合金化以及使用冷铁,加快凝固冷却速度等办法,以细化、钝化、均化片状石墨。在此基础上,采用铬、钼、铜或者镍、钼低合金化并结合一定热处理工艺获得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灰铸铁。并且镍钼M/B复相灰铸铁淬火组织中含有少量“白亮区”聚集在共晶团边界,主要由残余奥氏体和高碳马氏体组成。下贝氏体形核最先发生在片状石墨/奥氏体界面,并且沿片状石墨尖部扩展方向由于位错密度比较高也利于贝氏体在此处形核。温度稍低时在奥氏体边界也就是“白亮区”附近也有下贝氏体形核。采用压痕法探索镍钼M/B复相灰铸铁内裂纹萌生以及扩展方式,电镜观察表明:裂纹最早在石墨-基体(G-m)界面形成,增大压力,裂纹很快在“白亮区”内形成;M/B复相可以强化G-m界面,裂纹在G-m界面形成后由于M/B强相的包围将优先沿界面扩展。加大压力,裂纹进入基体后在较多M/B复相界面以及残余奥氏体薄膜的抑制下呈“Z”形扩展。...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合金元素加入量和抗拉强度、硬度的关系
1.2 不同合金元素加入量对灰铸铁抗拉强度的影响系uence coefficients of different alloy elements to tensile-strecast iron中附加少量合金元素,不仅使抗拉强度提高,而域扩大,即可使相对应的允许含碳量、含硅量范制。热处理,热处理仅能改变基体组织,改变不了石墨形状灰铸铁的力学性能,而且灰铸铁的低韧性又使快施。这些特点使得有关灰铸铁的热处理的研究开磨要求的灰铸铁件目前经常采用的热处理方法有处理
55~60HRC[22]。淬火-回火热处理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提高灰铸铁的强度性能(它可以用更经济的添加合金元素或降低碳、硅含量来获得),而是增加硬度,提高耐磨性。③等温淬火灰铸铁为获得贝氏体组织可以采用等温淬火[23,24]。镍、铬、钼等元素能使灰铸铁的 C 曲线右移,既推迟灰铸铁的相变开始与终了温度(图 1.3)有利于获得贝氏体组织[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等温淬火对灰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汪振华,尹志新,刘志科,尹秉升. 铸造. 2006(04)
[2]贝氏体相变机制的探讨[J]. 刘宗昌.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2005(03)
[3]马氏体磨料磨损特性的研究[J]. 邓世萍,桑可正,饶启昌. 铸造技术. 2005(05)
[4]灰铸铁研究和生产的新进展与展望[J]. 曾大本,唐靖林. 现代铸铁. 2005(01)
[5]GCr15钢V型导轨裂纹分析[J]. 宋佩维,井晓天,葛利玲,张光显. 热加工工艺. 2004(09)
[6]金属型铸造的钢球超精研盘性能分析[J]. 孙红原,杨森,于海波. 轴承. 2003(10)
[7]钢中贝氏体相变的论争及前景[J]. 刘宗昌.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2003(01)
[8]贝氏体/马氏体耐磨铸钢中断正火工艺研究[J]. 符蓉,王国顺. 铸造技术. 2003(01)
[9]高品质灰铸铁的生产技术[J]. 逄伟.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2(11)
[10]配副对耐磨钢磨粒磨损特性的影响[J]. 马幼平. 金属热处理. 2002(09)
本文编号:3221499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合金元素加入量和抗拉强度、硬度的关系
1.2 不同合金元素加入量对灰铸铁抗拉强度的影响系uence coefficients of different alloy elements to tensile-strecast iron中附加少量合金元素,不仅使抗拉强度提高,而域扩大,即可使相对应的允许含碳量、含硅量范制。热处理,热处理仅能改变基体组织,改变不了石墨形状灰铸铁的力学性能,而且灰铸铁的低韧性又使快施。这些特点使得有关灰铸铁的热处理的研究开磨要求的灰铸铁件目前经常采用的热处理方法有处理
55~60HRC[22]。淬火-回火热处理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提高灰铸铁的强度性能(它可以用更经济的添加合金元素或降低碳、硅含量来获得),而是增加硬度,提高耐磨性。③等温淬火灰铸铁为获得贝氏体组织可以采用等温淬火[23,24]。镍、铬、钼等元素能使灰铸铁的 C 曲线右移,既推迟灰铸铁的相变开始与终了温度(图 1.3)有利于获得贝氏体组织[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等温淬火对灰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汪振华,尹志新,刘志科,尹秉升. 铸造. 2006(04)
[2]贝氏体相变机制的探讨[J]. 刘宗昌.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2005(03)
[3]马氏体磨料磨损特性的研究[J]. 邓世萍,桑可正,饶启昌. 铸造技术. 2005(05)
[4]灰铸铁研究和生产的新进展与展望[J]. 曾大本,唐靖林. 现代铸铁. 2005(01)
[5]GCr15钢V型导轨裂纹分析[J]. 宋佩维,井晓天,葛利玲,张光显. 热加工工艺. 2004(09)
[6]金属型铸造的钢球超精研盘性能分析[J]. 孙红原,杨森,于海波. 轴承. 2003(10)
[7]钢中贝氏体相变的论争及前景[J]. 刘宗昌.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2003(01)
[8]贝氏体/马氏体耐磨铸钢中断正火工艺研究[J]. 符蓉,王国顺. 铸造技术. 2003(01)
[9]高品质灰铸铁的生产技术[J]. 逄伟.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2(11)
[10]配副对耐磨钢磨粒磨损特性的影响[J]. 马幼平. 金属热处理. 2002(09)
本文编号:3221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22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