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液压仿真软件图形化建模技术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1-07-08 08:41
  液压仿真技术在液压系统的设计、分析及优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正逐渐引起业界的广泛重视,相继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液压系统动态特性仿真软件。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实验室在八十年代引进德国的DSH软件的基础上,开发出了SIMUL/ZD液压系统动态特性仿真软件。该软件拥有丰富的液压元件数学模型库为支撑,可以对液压系统进行动态特性的仿真计算。但是由于该软件对使用者的起点要求较高,用户界面不够友好,阻碍了该软件的推广使用。从系统仿真的应用角度来看,为减少模型开发时间,改善人机之间的通信手段及其质量,图形化建模技术已经成为仿真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实现液压仿真软件图形化建模成为可能。 面向液压系统原理图的图形化建模是当前液压仿真软件的主流发展趋势。本课题的工作是基于Windows 2000平台下液压系统仿真软件ZJUSIM的图形化建模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目的是开发出一套能够快速、准确绘制液压系统原理图,并自动建立液压系统模型描述文件。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将基于特征技术和面向对象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图形化建模软件开发;建立一个开放的基于特征的液压元件...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液压仿真软件图形化建模技术研究与实现


原来系统图图4一8添加新元件后,

系统原理图,容腔节点,连线


浙江大学硕1:学位论文第四章液凡系统原理图编辑器进行说明。由于液压系统原理图的连线大都都是垂直的或者是水平的,因此根据分析,将一条液压原理图中的连线归纳为三种类型,在图4一10中分别以a、b、c来表示;(a)只有一条线段构成,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段连成同一直线的也属于这种情况,即连线没有转折,如图4一10(a)所示;(b)有两条相互垂直的线段构成,即连线只有一个转折,如图4一10(b)所示;(c)连线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转折,如图4一10(c)所示。门丫!11︷LJ或。llesee人U或口,—一旧口一问一一口图旬图必)图记)图仇)图。)图c)图4一10连线的三种情况图4一n容腔节点的定位情况对图(a)来说最为简单,只有将节点定位在现代的中点即可;对于图(b)来说,只有取中间的线段的中点即可;对于图(c)来说本文决定取所有线段中最长的一段的中点来定位节点容腔

原理图,原系统,原理图,无效区


浙江人学硕1:学位论文第四章液托系统原理图编辑器连的一段线段的垂直方向移动,则在保证连线垂直水平原则下更新转折点的坐标就可以了。图4一巧至图4一16显示了两种情况下元件移动的情况,图4一巧为元件TB未移动时的情形,图4一16是元件TB向右移动后连线的变化情况,可见在元件TB和油箱之间的连线变成了三段线,而和CY间的连线只是改变了转折点的坐标。图4一15原系统图图4一16TB移动后原理图无效区域的计算是另外一项重要的工作,如果无效区域计算的不正确,没有包含绘图有所改变的线条或者元件,则在视图进行重画后,原有的图形仍然显示在视图中,就影响了视图显示的正确性,即所显示的系统图并不是真实的。如果将正视图都设为无效区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流体动力系统的图形建模方法[J]. 崔小刚,龚捷,陈鹰.  机电工程. 2003(05)
[2]液压仿真技术的现在和未来[J]. 吴跃斌,谢英俊,徐立.  液压与气动. 2002(11)
[3]智能CAD系统中的关系型图形数据结构[J]. 许精明.  微机发展. 2001(06)
[4]基于特征的零件信息描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 郧建国,王锦红,吕一鸣.  机电工程技术. 2001(03)
[5]液压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可视化建模技术研究[J]. 王士刚,田树军,高艳明,高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1(02)
[6]基于功率键合图的MATLAB建模仿真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郭世伟,任中全,刘永军.  煤矿机械. 2001(02)
[7]STAR-90通用图形建模环境的设计与实现[J]. 胡建宏,高叔开,范海红,王勇.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0(04)
[8]DSH仿真软件模型库的扩建[J]. 卢向伟.  机床与液压. 2000(05)
[9]面向对象的液压系统的描述及原理图的自动识别[J]. 黄刚,汤漾平,李小平.  机床与液压. 2000(05)
[10]STAR-90模块式图形建模技术的实现[J]. 胡建宏,张聪师,佟忠惠.  电力情报. 2000(03)



本文编号:3271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271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2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