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流控芯片红外吸收的润滑油含水量检测
本文关键词:基于微流控芯片红外吸收的润滑油含水量检测
【摘要】: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被广泛应用,是机械设备的良好润滑剂。水分是润滑油系统中最大的污染物之一,水分含量过高将对机械设备产生重大影响,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为确保机械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对润滑油进行不定期的检测是十分重要的。 本论文通过对目前润滑油水分检测方法的分析和研究,针对目前检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红外吸收的润滑油含水量检测方法,并设计了检测系统,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了对润滑油含水量的检测。 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 (1)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红外吸收的润滑油含水量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红外光在经过微流控油液检测芯片后被其中的待测液吸收一部分,通过检测透射光强度,推算出润滑油的含水量。 (2)设计了基于上述方法的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主要包括微流控油液检测芯片、光路系统、电路系统及系统软件四部分。其中电路系统包括:系统电源模块、光源驱动调制电路、信号放大电路、带通滤波电路、峰值检测电路、外置AD电路等。系统软件部分,采用Qt环境编写软件并将程序移植到具有Linux操作系统的ARM开发板上来实现水浓度检测的功能,主要包括:红外光源调制程序、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浓度标定、显示等。 (3)对润滑油含水量检测系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验证,结合实验数据给出了拟合曲线及误差分析,并完成对润滑油含水量检测装置的浓度标定,实现对水浓度的直接读取。本论文所设计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红外吸收的润滑油含水量检测系统,其检测灵敏度为500ppm,能够满足实际检测需求。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 红外吸收 润滑油 含水量检测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H117.22;TP27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3-20
- 1.2.1 国内外润滑油含水量检测的现状13-15
- 1.2.2 常用润滑油含水量检测方法15-19
- 1.2.3 润滑油含水量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19-20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的结构20-22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21
- 1.3.2 论文的结构21-22
- 第2章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润滑油含水量检测原理22-31
- 2.1 润滑油含水量检测的基本理论22-24
- 2.1.1 水在油中的存在形式22-23
- 2.1.2 油中含水量的表示方法23
- 2.1.3 润滑油国际检测标准23-24
- 2.2 微流控芯片技术24-25
- 2.3 红外吸收原理25-29
- 2.3.1 比尔-朗伯定律(Beer-Lambert law)25-26
- 2.3.2 红外光谱吸收的检测原理26-29
- 2.4 本章小结29-31
- 第3章 润滑油含水量检测系统的设计31-62
- 3.1 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31-32
- 3.2 光路系统的设计32-38
- 3.2.1 红外光源的选择32-35
- 3.2.2 红外探测器的选择35-38
- 3.3 微流控油液检测芯片的设计38-42
- 3.3.1 微流控油液检测芯片的特点38
- 3.3.2 芯片材料的选择38-40
- 3.3.3 微流控油液检测芯片的加工40-41
- 3.3.4 微流控油液检测芯片的优势41-42
- 3.4 电路系统的设计42-52
- 3.4.1 系统电源模块42-44
- 3.4.2 光源调制驱动电路44-45
- 3.4.3 信号放大电路45-47
- 3.4.4 带通滤波电路47-48
- 3.4.5 峰值检测电路48-50
- 3.4.6 外置AD电路50-52
- 3.5 系统软件设计52-58
- 3.5.1 系统整体软件设计52-53
- 3.5.2 光源调制程序设计53-54
- 3.5.3 信号显示及数据处理54-58
- 3.6 检测系统的结构设计58-60
- 3.7 本章小结60-62
- 第4章 实验研究与分析62-71
- 4.1 油样的配制62-63
- 4.2 微流控油液检测芯片高度的确定63-64
- 4.3 不同含水量油样的检测实验64-68
- 4.4 系统参数分析68-69
- 4.5 系统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69
- 4.6 本章小结69-71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71-73
- 5.1 结论71-72
- 5.2 展望72-73
- 参考文献73-76
- 致谢76-77
- 作者简介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莹莹;李勤;葛洋;胡晓明;李晓琼;邓玉林;;微流控芯片在血液检验中的应用及航天医学应用前景分析[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2年04期
2 齐小花,张新祥,常文保;微流控芯片仪器进展[J];现代仪器;2002年04期
3 刘冲,徐征,陈阳,黎永前,王立鼎;面向典型微流控芯片的流场测速技术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罗怡,娄志峰,褚德南,刘冲,王立鼎;玻璃微流控芯片的制作[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4年01期
5 朱睿,肖松山,范世福;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进展[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5年01期
6 丛永正;张丽华;张维冰;张玉奎;;微流控芯片二维电泳分离分析系统研究进展[J];现代仪器;2006年01期
7 刘岩;左春柽;陈洪利;姜立标;李月强;;微流控芯片分离效果光电检测方法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叶嘉明;李明佳;周勇亮;;热压法快速制作微流控芯片模具[J];中国机械工程;2007年19期
9 陈兴;崔大付;张璐璐;;集成一次性微流控芯片的便携式荧光检测系统(英文)[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9年02期
10 孟庆宜;;微流控芯片凝血检测装置的设计[J];分析仪器;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艳丽;陈缵光;;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在手性药物拆分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岳婉晴;徐涛;李卓荣;杨梦苏;;基于传统丝印技术快速制备低成本微流控芯片方法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周莹;申洁;郑春红;庞玉宏;黄岩谊;;高通量集成细胞培养微流控芯片[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傅新;谢海波;杨华勇;;集成微泵式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与测试[A];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提升中国制造业——2003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微纳制造技术应用专题)[C];2003年
5 富景林;方群;黄艳贞;;一种简单的微流控芯片正交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梁爱叶;毛秀丽;刘晓君;盖宏伟;林炳承;;糖蛋白的糖形分析及糖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微流控芯片研究[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林炳承;;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及其功能化[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2005年
8 林炳承;;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及其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林炳承;;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及其功能化[A];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刘爱林;陆钰;夏兴华;;微酶反应器微流控芯片的集成及酶反应动力学研究[A];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慧聪;体检只需“一滴血”测试芯片研制成功[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大学生记者团 安薪竹 记者 任晶惠;体检有望只需“一滴血”[N];大连日报;2006年
3 记者 罗冰 通讯员 胡永峰;微流控芯片可测出SARS病毒[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绵红;用于疾病诊断及环境毒物检测的微阵列及微流控芯片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周围;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内钙离子检测及细胞驱动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3 魏慧斌;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用于细胞代谢及相互作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4 徐涛;多功能微流控芯片在悬浮细胞通讯研究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5 汪志芳;生化样品的微流控芯片在线富集及检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吴元庆;基于流式细胞技术的微流控芯片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柳葆;用于细胞内钙离子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关键技术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8 王桐;干细胞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制备、检测与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9 曹军;电驱动微流控芯片中传输现象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慕轩;微流控芯片中层流现象的研究与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旭东;微流控芯片中压力效应对分离重现性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陶琳;微流控芯片超声波键合能量引导微结构设计与工艺[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晏伟;微流控芯片注塑可视化装置研制及显微图像处理[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公晓聪;基于微流控芯片细胞中过氧化氢的检测[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游炜臻;玻璃基微流控芯片电渗泵[D];厦门大学;2009年
6 郑英松;聚合物微流控芯片超声波键合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陈宏海;复杂结构聚合物微流控芯片制作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宋宇;微流控芯片紫外检测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胡军;非接触电导检测微流控芯片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夏峗;基于数值模拟的微流控芯片涡旋混合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21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521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