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普通野生稻转育后代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的初步定位

发布时间:2017-10-12 09:10

  本文关键词:普通野生稻转育后代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的初步定位


  更多相关文章: 普通野生稻 重组自交系 褐飞虱 QTL 遗传连锁图谱 基因定位


【摘要】:通过BR96与白56构建F2群体,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全基因组的122对多态性引物标记分析F2群体的基因型,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考查F2衍生的F3各家系的褐飞虱苗期抗性等级,检测水稻褐飞虱抗性数量性状位点(QTL)。结果显示:分别在第3、4和6号染色体上各扫描到一个抗褐飞虱QTL位点,QBph3位于第3染色体RM489-RM282之间,LOD值为5.1,解释表型变异率是3.8%;QBph4位于第4号染色体RM16605-RM16717之间,LOD值为28.7,解释表型变异率是29.4%;QBph6位于第6号染色体RM276-RM527之间,LOD值为2.7,解释表型变异率是7.1%;3个QTL的联合贡献率为40.3%。Qbph4可解释表型变异率最大,初步判断Qbph4可能是一个控制褐飞虱抗性的主效基因。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汉);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 重组自交系 褐飞虱 QTL 遗传连锁图谱 基因定位
【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2014AA10A604)
【分类号】:S435.112.3
【正文快照】: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錪l,BPH)已成为危害水稻生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在我国每年因褐飞虱而导致的水稻产量损失非常严重。褐飞虱是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的一种昆虫,是一种专食性水稻害虫,只能在水稻稻株上进行取食和繁殖后代[1]。褐飞虱是以口针刺吸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章琦,赵炳宇,王春莲,林世成,阙更生,杨文才,邢全党,周永力,李道远,陈成斌,朱立煌;普通野生稻的抗水稻白叶枯病新基因的鉴定和分子标记定位[J];中国农业科学;1999年03期

2 孙恢鸿,农秀美,黄福新,陈永惠,吴妙桑,李道远,陈成彬,林登豪,李容柏,陈学毅,陈碧林;广西普通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研究[J];广西植保;1988年02期

3 ;发现普通野生稻是稻瘿蚊和褐飞虱的重要寄主[J];广东农业科学;1977年01期

4 章琦,赵炳宇,赵开军,王春连,杨文才,林世成,阙更生,周永力,李道远,陈成斌,朱立煌;普通野生稻的抗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新基因Xa-23(t)的鉴定和分子标记定位[J];作物学报;2000年05期

5 章琦;普通野生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被正式命名为Xa-23[J];作物杂志;2003年01期

6 李容柏,秦学毅,韦素美,黄凤宽,张向军,魏源文,杨新庆,李维科,邓智年,朱汝财,黄所生,吕维莉,李青,罗善昱;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性在水稻改良中的利用研究[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3年02期

7 谭玉娟,张扬,潘英,潘大建,刘雪贞;广东省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对三化螟的抗性鉴定[J];植物保护;1991年05期

8 侯丽媛;于萍;徐群;袁筱萍;余汉勇;王一平;王彩红;万国;彭锁堂;魏兴华;;两个水稻抗褐飞虱隐性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初步定位[J];中国水稻科学;2010年04期

9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焦晓真;广西普通野生稻来源的抗褐飞虱基因定位与近等基因系构建[D];广西大学;2014年

2 张志伟;广西普通野生稻转育后代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的初步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17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017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6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