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大豆MPBQ-MT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7 03:27

  本文关键词:大豆MPBQ-MT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大豆 维生素E MPBQ-MT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以大豆品种合丰25和Bayfield为材料,克隆大豆2-甲基-6-植基-1,4-苯醌甲基转移酶(MPBQMTase)基因,获得1 029 bp的MPBQ-MT基因c DNA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发现10个大豆MPBQ-MT基因c DNA区内的潜在SNP位点。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PBQ-MT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结构。结果表明:MPBQ-MT基因CDS区共编码342个氨基酸,其中缬氨酸(Val)含量最多,占该基因编码氨基酸总数的8.8%;半胱氨酸(Cys)含量最少,占该基因编码氨基酸总数的1.2%;MPBQ-MT蛋白N端包含由58个氨基酸组成的叶绿体转运肽,为亲水性蛋白质。合丰25与Bayfield的MPBQ-MT蛋白质二级结构有所不同,2个品种的MPBQ-MT蛋白质中α-螺旋分别约占25.44%和27.49%,β-转角分别约占9.36%和9.06%,无规则卷曲分别约占40.35%和38.60%。2个品种的MPBQMT蛋白质中片层结构均约占24.85%。两个品种的MPBQ-MT蛋白质均有1个S-腺苷基甲硫氨酸结合位点。对MPBQ-MT蛋白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发现去掉转运肽后,MPBQ-MT蛋白质三级结构主要由11个连续的α-螺旋区域和8个连续的片层结构区域组成。结合MPBQ-MT蛋白三级结构对MPBQ-MT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一步分析,提出了较为合理的MPBQ-MT作用模型。由系统发生树可知MPBQ-MT蛋白在大豆与菜豆中的亲缘关系较近。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北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大豆 维生素E MPBQ-MT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金】:中国博士后项目(20110491025) 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2012RCB32)
【分类号】:S565.1
【正文快照】: 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的维生素,又称生育酚、生殖维生素等,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高等动植物体内的天然强抗氧化剂。维生素E是一类同系物的总称,自然界中有8种类型,分别为α、β、γ和δ-生育酚(toeopherol)及α、β、γ和δ-生育三烯酚(to-cotrienol)[1],它们的区别在于苯环上甲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顺强;珍稀大豆新品种 黑魔豆[J];农技服务;2001年03期

2 裴顺强;;珍稀大豆新品种——黑魔豆[J];致富之友;2001年05期

3 冯春贤;超高产大豆新品种——高优1号[J];农村百事通;2003年09期

4 何云峰;大豆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J];农村百事通;2003年19期

5 李东 ,李居上;超级高产大豆新品种东大2号[J];天津农林科技;2003年02期

6 刘玲雪,贺海生,朱化敏,宋凤娟,曾凡印;大豆新品种——垦鉴豆36号[J];现代化农业;2004年06期

7 史留拴,陈遂坡;大豆新品种 平豆1号[J];北京农业;2004年08期

8 ;大豆农业信息资料导读[J];大豆通报;2004年05期

9 李占军;高产大豆新品种“化诱5号”[J];河北农业科技;2005年06期

10 史建辉,满立辉,宋豫红,宋来成,韩立强,林巍;大豆新品种——垦鉴北豆1号[J];现代化农业;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钧镒;;我国大豆超级种培育专项研究的建议方案[A];全国首届大豆产业发展对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文杰;李文国;李万超;刘孔英;赵丽华;于龙;;大豆新品种北国919[A];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朱星陶;陈佳琴;杨春杰;黄建斌;谭春燕;;高产大豆新品种黔豆7号的选育[A];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马俊奎;任海红;任小俊;王勇;赵晶云;刘学义;;高度抗旱大豆新品种汾豆62选育[A];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耿智德;王铁军;赵银月;张莲芝;保丽萍;;云南省玉米大豆间作空间配置模式的初步研究[A];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王晓群;付仲沛;;佳木斯地区大豆新品种适宜播期、适宜密度的确定及高产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纪永民;张存岭;;国审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濉科998[A];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马立晖;胡秀臣;;转基因技术在大豆抗病虫害育种上的应用[A];内蒙古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罗树臣;;种植耐盐碱的航天大豆发展生物质能[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10 罗树臣;;种植耐盐碱的航天大豆发展生物质能[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洪民;大豆新品种——加拿大一号[N];农民日报;2004年

2 记者 王爱娥;两大豆品种通过省级审定[N];农资导报;2005年

3 黄维礼 摘;优新大豆品种[N];福建科技报;2006年

4 记者 张兆军邋通讯员 王柏涛;我杂交大豆进入规模化研发[N];科技日报;2007年

5 刘刚;山东大豆有了自己的“百科全书”[N];农民日报;2007年

6 周长庆 王晓明;大豆工程研究中心:在杂交大豆研究应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N];中华新闻报;2007年

7 段佳;他山之豆 可攻良种[N];大众科技报;2007年

8 江娜;国外种质有助于我国培育优良大豆品种[N];农民日报;2007年

9 程春生;“晋遗30号”大豆入选2008 农业部推介农业主导品种[N];山西日报;2008年

10 钟导;青岛确定大豆新品种评价方案[N];农资导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抗雪;转TaNHX2基因大豆的耐盐性分析及转NTHK1基因大豆表型的初步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岳爱琴;不同大豆品种抗旱生理生态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1年

3 付亚书;绥农号大豆品种系谱分析及主要性状比较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周莹;大豆幼荚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5 康建涛;辽宁省主栽大豆品种演变及密度对铁丰31主要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6 柴霞;春秋播季对大豆食用品质和功能成份的影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7 陈丽霞;密度对黑龙江西部旱区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鉴定效果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9年

8 李伟;大豆规模化转基因体系构建[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金华;农杆菌介导大豆高效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

10 马磊;豆奶专用大豆风味品质育种指标的创建与种质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046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046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c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