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臭假单胞菌KT2442类脂A结构多样性及相关基因研究
本文关键词:恶臭假单胞菌KT2442类脂A结构多样性及相关基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恶臭假单胞菌KT2442 磷脂 类脂A 类脂A脱酰基化酶 类脂A双加氧酶 类脂A脂肪酸转移酶
【摘要】:重要工业生产菌株恶臭假单胞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其细胞表层分布大量脂多糖分子,对细胞的生长和代谢调控起着重要作用;但这些脂多糖分子的精细结构目前未见报道。本论文利用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恶臭假单胞菌KT2442细胞表层类脂A分子结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鉴定了相关基因功能。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恶臭假单胞菌KT2442细胞膜中提取纯化脂质分子,并通过TLC、HPLC和ESI/MS/MS分析,确定了恶臭假单胞菌KT2442细胞膜中的磷脂组分和类脂A结构。磷脂中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心磷脂的含量分别为79.9%、12.7%和7.4%;磷脂脂肪酸链组成主要为C16:1和C18:1。恶臭假单胞菌KT2442中至少存在六种不同的类脂A分子结构,脂肪酸链组成主要为C_(10)和C_(12)。(2)鉴定了KT2442染色体上的基因PP_0737和PP_3154均编码类脂A的脱酰基化酶,能够去除类脂A分子3位上的脂肪酸链,因而将这两个基因分别命名为pag L1和pag L2。首先通过在大肠杆菌W3110和HW001中进行异源表达,初步鉴定这两个基因均能编码脱酰基化酶;接着在KT2442中构建pag L1和pag L2的单敲除和双敲除突变株,进一步确定了这两个基因在KT2442中能够编码脱酰基化酶;最后在双敲除突变株中进行了这两个基因的回补表达,验证这两个基因都能编码脱酰基化酶。(3)系统研究了不同培养环境对pagL1和pagL2转录及类脂A脱酰基化的影响。将KT2442在不同温度、二甲苯浓度、锌离子浓度、镁离子浓度、p H条件下进行培养。pag L1的转录水平在高浓度锌离子和高浓度的镁离子条件下发生下调;pag L2的转录水平在高浓度二甲苯、高浓度锌离子、低浓度的镁离子条件下发生了上调;另外温度和锌离子主要影响了Pag L1和Pag L2的酶活。脱酰基化水平随着温度和二甲苯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锌离子浓度和镁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4)系统研究了Pho P-Pho Q和ColR-ColS双组份调控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pagL1和pag L2的影响。将两个调控系统的敲除突变株在不同二甲苯浓度、锌离子浓度和镁离子浓度条件下进行培养。Pho P-Pho Q在高镁和低镁条件下均上调类脂A的脱酰基化水平;Col R-Col S在LB条件和高镁离子条件下轻微下调了脱酰基化水平;Col R-Col S在二甲苯存在时上调了脱酰基化酶的整体水平;在低镁离子条件下,Col R-Col S对于类脂A脱酰基化调控规律不定。(5)初步研究发现恶臭假单胞菌KT2442染色体上的基因PP_2423和PP_4570能编码类脂A的双加氧酶,该酶能够在2位次级脂肪酸链上添加一个3-OH,因而将这两个基因命名为lpx O1和lpx O2。PP_1735能够编码类脂A的脂肪酸转移酶,能够在2’位上添加一条C_(12)的次级脂肪酸链,因而将这个基因命名为lpx L2;初步鉴定PP_0024能够编码类脂A的磷酸乙醇胺转移酶,能在1或者4’位的磷酸基团上添加磷酸乙醇胺,因而将这个基因命名为eptA。
【关键词】:恶臭假单胞菌KT2442 磷脂 类脂A 类脂A脱酰基化酶 类脂A双加氧酶 类脂A脂肪酸转移酶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9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9
- 1.1 革兰氏阴性菌膜壁脂质结构9-16
- 1.1.1 革兰氏阴性菌的磷脂9-11
- 1.1.2 大肠杆菌脂多糖和类脂A的合成途径11-12
- 1.1.3 类脂A的结构多样性12-15
- 1.1.4 类脂A的调控15-16
- 1.2 恶臭假单胞菌KT244216-17
- 1.3 立题依据和研究意义17
- 1.4 研究内容17-19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9-30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19-23
- 2.1.1 菌株和质粒19-20
- 2.1.2 主要引物20-21
- 2.1.3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21-22
- 2.1.4 工具酶和试剂22
- 2.1.5 主要仪器22-23
- 2.2 实验方法23-30
- 2.2.1 分子操作23-26
- 2.2.2 类脂A的提取26-27
- 2.2.3 磷脂的提取27
- 2.2.4 薄层层析和质谱鉴定27-28
- 2.2.5 磷脂的高效液相色谱28
- 2.2.6 RT-PCR28-30
- 第三章 结果和讨论30-78
- 3.1 KT2442磷脂和类脂A组分和结构鉴定30-34
- 3.1.1 磷脂组分和结构鉴定30-31
- 3.1.2 类脂A结构鉴定31-34
- 3.2 pagL1和pagL2基因功能鉴定34-39
- 3.3 环境条件对pagL1、pagL2的调控探究39-51
- 3.3.1 不同温度对类脂A脱酰基化影响39-42
- 3.3.2 二甲苯对类脂A脱酰基化的影响42-45
- 3.3.3 不同锌离子浓度对类脂A脱酰基化的影响45-48
- 3.3.4 不同镁离子浓度对类脂A脱酰基化影响48-51
- 3.3.5 不同pH对类脂A脱酰基化影响51
- 3.4 二元调控系统对类脂A脱酰基化的影响51-71
- 3.4.1 LB环境下PhoP-Pho Q对类脂A脱酰基化的影响52-54
- 3.4.2 二甲苯存在环境下Pho P-Pho Q对类脂A脱酰基化的影响54-56
- 3.4.3 高浓度锌离子条件下Pho PQ对脱酰基化功能的影响56-58
- 3.4.4 高浓度镁离子条件下Pho P-Pho Q对类脂A脱酰基化的影响58-59
- 3.4.5 低浓度镁离子条件下Pho P-Pho Q对类脂A脱酰基化的影响59-61
- 3.4.6 LB条件下ColR-ColS调控系统对类脂A脱酰基化的影响61-62
- 3.4.7 二甲苯存在条件下ColR-ColS对类脂A脱酰基化的影响62-65
- 3.4.8 锌离子存在条件下ColR-ColS对类脂A脱酰基化的影响65-67
- 3.4.9 高镁离子条件下ColR-ColS对类脂A脱酰基化的影响67-68
- 3.4.10 低镁离子条件下ColR-ColS对类脂A脱酰基化的影响68-70
- 3.4.11 Pho P-Pho Q和ColR-ColS调控方式分析70-71
- 3.5 其他类脂A相关基因功能探究71-78
- 3.5.1 lpxO1、lpxO2基因功能鉴定71-73
- 3.5.2 lpxL2基因功能鉴定73-75
- 3.5.3 eptA基因功能初步探究75-76
- 3.5.4 其他类脂A相关基因存在的可能性探究功能初步探究76-78
- 主要结论与展望78-80
- 主要结论78-79
- 展望79-80
- 致谢80-81
- 参考文献81-86
- 附录86-88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增;赵文晋;黎娜;马小凡;;恶臭假单胞菌对沉积物中双酚A的降解及产物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5期
2 王旭宁;;在浓度为50%的溶剂溶液中有耐性的恶臭假单胞菌变种[J];生物技术通报;1990年01期
3 韩金鑫;连宾;唐源;刘世荣;龚国洪;;恶臭假单胞菌对碳酸钙的诱导矿化作用[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4 王呈玉;孙玉成;曲迪;李成龙;王玉军;王继红;胡耀辉;;恶臭假单胞菌好氧降解高氯联苯的蛋白质组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9期
5 ;环境保护上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1989年08期
6 张素琴,朱湘民,马国华,夏祥明;恶臭假单胞菌H_(2-3)降解水杨酸和烷烃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1年04期
7 陈志英;王磊;周琪;;菌龄对恶臭假单胞菌吸附铜离子能力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6年S1期
8 唐春燕;李巍;叶秋霞;李轶;;恶臭假单胞菌降解苯酚的动力学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10期
9 ;农业其它[J];生物技术通报;1986年10期
10 赵晓祥;董加涛;庄惠生;;恶臭假单胞菌降解壬基酚的条件优化及产物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殷光波;李庆刚;马翠卿;;恶臭假单胞菌共代谢二苯并噻吩的途径[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宋振丽;黄巧云;陈雯莉;;恶臭假单胞菌X4重金属抗性基因的定位及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宋振丽;黄巧云;陈雯莉;;恶臭假单胞菌X4重金属抗性基因的定位及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A];“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陈新才;陈光村;陈英旭;;营养条件对恶臭假单胞菌CZ1非饱和生物膜大分子组成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5 付亚娟;黄巧云;陈雯莉;;lux标记的汞响应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丽娟;恶臭假单胞菌S16分解代谢尼古丁分子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胡南;一株耐镉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重要的镉抗性相关基因的克隆[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菲;恶臭假单胞菌的培养优化及冷风干燥工艺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伟伟;恶臭假单胞菌S16中尼古丁降解途径中关键基因的功能及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雨倩;恶臭假单胞菌KT2442类脂A结构多样性及相关基因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4 信健;解磷恶臭假单胞菌L13的筛选及发酵工艺优化[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王伟;恶臭假单胞菌表面展示细菌漆酶及对染料的脱色性能[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晓玉;一株恶臭假单胞菌代谢芳香化合物产物及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周巍巍;恶臭假单胞菌对双孢蘑菇的促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肖巧巧;恶臭假单胞菌对微囊藻毒素-LR的降解特性[D];暨南大学;2014年
9 何小川;恶臭假单胞菌X4表面展示融合蛋白质EGFP-4MTα及工程菌对镉的吸附[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姚丽平;原生质体融合降解木素及小分子酚醛类物质[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30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13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