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与生物安全
本文关键词:转基因与生物安全
更多相关文章: 生物安全 生态风险 非靶标生物 抗性进化 转基因逃逸
【摘要】:文章以转基因作物为例讨论了转基因的生物安全。转基因作物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安全性也成为研究的焦点。从目前转基因生物安全主要争论的内容出发,包括转基因逃逸及其生态学后果、对非靶标生物影响、害虫的抗性进化等方面,结合相关的案例综合介绍了近年来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对那些科技界争论较多,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事件的起因和主要结论进行了客观的评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生物安全的要求,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1)以生物安全相关的科学问题为主,具体的目标生物为辅,开展系统的实验研究;(2)加强生物安全的监测与监管,鉴别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区,适当设立转基因保护区,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3)重视公众知情权,不仅宣传转基因生物带来的惠益,也应告知其风险及管控措施,促进公众的理解和认可。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9044)
【分类号】:S188
【正文快照】: 转基因技术在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生产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转基因植物的大规模应用在为研发公司创造了不凡价值的同时,也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1]。例如有研究认为,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的种植为种植户带来了不少利益,降低了除草剂的用量,也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虹;;生物安全标志[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年05期
2 ;“中意生物安全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J];高技术通讯;2001年10期
3 丁晓阳;;浅论我国生物安全政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7期
4 ;认可为实验室生物安全护航[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5年04期
5 郭超;左新民;;北京奥运安保的生物安全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0期
6 叶增民;谭迎新;;生物安全评价方法及其生物安全控制措施[J];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03期
7 马亚珍;兰玲;操礼军;;聚焦实验室生物安全[J];新疆畜牧业;2008年02期
8 闻玉梅;;生物安全的目的是人民安全[J];军事医学;2012年10期
9 庞礴;;我国生物安全的发展现状[J];生物技术世界;2013年01期
10 赵晓杰;;实验室生物安全及其防护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焱;;实验室生物安全[A];2012年海南省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2年
2 罗广福;;生物安全技术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及展望[A];广西微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 周乃元;加强我国生物安全[N];科技日报;2002年
2 科技部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研究组;生物安全技术需求紧迫[N];经济参考报;2004年
3 秦杰 李术峰;控制转基因生物风险确保生物安全[N];科技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王雪飞;生物安全:并非杞人忧天[N];健康报;2000年
5 丁莹;把实验室生物安全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N];中国质量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林莉君;把实验室生物安全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N];科技日报;2013年
7 记者 霍立峰 金鹂;我国欲寻求生物关键技术新突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刘群;现代生物技术投资要注意“安全”[N];中国化工报;2000年
9 杉木;联合国《生物安全议定书》是咋回事[N];上海科技报;2000年
10 陈娉舒;专家畅谈转基因[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忠臣;论国际生物安全背景下中国的对策[D];青岛大学;2006年
2 张月;移动式生物安全车核心实验室气流流场模拟[D];吉林大学;2007年
3 陈斌华;光生物安全计量标准与测量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62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162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