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高血压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年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10 22:00

  本文关键词:高血压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年龄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阿尔茨海默病 基因多态性 载脂蛋白E 高血压病 发病年龄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大范围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率逐年增高,已逐渐接近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AD也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癌症、脑血管病之后,名列第四的致死性疾病。新的研究表明与衰老相关的阿尔茨海默病(AD)与脑血管病存在共同的发病危险因素[1]。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 E)ε4等位基因是目前一致确认的散发性和晚发性AD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等作为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已被科学界公认,它们在A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也逐渐被认同。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我国河南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群中探索高血压病与Apo E基因对AD发病年龄(age at onset,AAO)的影响,为临床预防AD的发生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182例来源于2010年6月-2015年6月之间于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临床确诊的AD患者作为本病例分析的实验研究对象。所有AD患者首先要完善病例信息,并完成详细的临床评估和必须的认知量表测评,最后要完善头颅CT和头颅海马像MR检查。抽取研究对象静脉血,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人全血DNA,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本研究取得的数据录入数据库,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方差分析(analyse of variate,ANOVA)比较不同Apo E基因型和AD发病年龄,高血压病和AD发病年龄的相关性。同时根据高血压病史分层,比较有高血压病AD组和无高血压病AD组间不同Apo E等位基因各基因型患者发病年龄的差异。研究结果经过数据整理后,共182例AD患者入选。182例AD的发病年龄为(68.6±9.5)岁,其中63例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early onset Alzheimer's disease,EOAD)平均发病年龄为(53.8±5.8)岁,119例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late onset Alzheimer's disease,LOAD)的平均发病年龄(74.0±5.8)岁,只有在LOAD患者人群中,5种基因型发病年龄总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5.56,P=0.0003),发病年龄从高到低依次是ε2/3ε2/4ε3/3ε3/4ε4/4。在EOAD和AD患者中都没有明显差异性(分别为:F=0.49,P=0.7411;F=0.79,P=0.5270)。AD、EOAD及LOAD患者中,其ε2(+)与ε2(-)发病年龄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种不同ε4基因携带状态,LOAD患者的发病年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6.52,P=0.0021),其携带ε4基因的发病年龄明显较非ε4携带者提前,并且发病年龄的降低与携带ε4基因有剂量依赖关系;而在总体AD和EOAD患者中三种ε4基因型的发病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F=0.69,P=0.4648;F=0.96,P=0.3746)。92例高血压病史AD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6.1±9.8)岁,90例无高血压病史AD组的平均发病年龄(71.0±8.5)岁,两组发病年龄的差异没有显著性(t=0.40,P=0.589)。根据高血压病史分层后,LOAD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患者,ε4-/-、ε4+/-和ε4+/+基因型的发病年龄无显著性差异(F=2.18,P=0.1453),与总体LOAD人群不同,而EOAD患者中无论有无高血压病史,三种基因型的发病年龄无显著性差异(F=0.54,P=0.5826;F=0.89,P=0.4251)。结论1.含Apo Eε4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可以降低LOAD患者的发病年龄,该作用对ε4基因呈现剂量依赖性。2.Apo E等位基因和基因型与EOAD患者的发病年龄无关联。3.高血压病对AD患者的发病年龄无明显影响。4.高血压病可能减弱或消除了Apo Eε4等位基因对LOAD发病年龄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9.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守义,杨根兴,陆美玲;瘫痪型灰髓炎的发病年龄与肢体缩短[J];临床儿科杂志;1983年03期

2 王为民;;癫痫病因与发病年龄的关系探讨(附400例临床CT分析)[J];兰州医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3 胡得意;陈仁裕;胡永卫;黄大锟;;2005-2008年浙江省永嘉县风疹发病年龄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09年09期

4 牛光学;少年脉管炎6例报告[J];新医学;1985年10期

5 郜艳晖,姜庆五,丁保国,王如鸿,王飞霞,赵根明,邹宇华;病例对照家系研究中发病年龄的家庭相关分析方法[J];中国卫生统计;2005年04期

6 吴育珍;;麻风发病年龄与流行程度的关系[J];中国麻风杂志;1989年03期

7 郭宁,殷圆圆,苏庆军;2000例癫痫患者发病年龄与致病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4年06期

8 方辉;生花生仁中毒4例[J];新医学;1986年04期

9 高红;赵德本;袁晓密;;小儿肺不张26例临床X线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1993年02期

10 张卫华;沈福民;;家族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年龄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志刚;;急性腹痛的诊治体会[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崔冉;徐建华;徐胜前;王芬;帅宗文;;35例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分析[A];2011年华东六省一市风湿病学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邢洁;励韶君;鲁盈;;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A];2011年华东六省一市风湿病学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李海波;刘荣清;;发病年龄不同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免疫学异常及临床特点的比较[A];全国第十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于文红;李志新;;发病年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整洁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6 牛建国;韩丽英;;天津市北辰区结核病人性别及发病年龄分析[A];2005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鞠莹;安萍;李佰君;闻颖;刘劲阳;王春美;;118例风疹流行特点及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靳建军;施举红;陆慰萱;朱元珏;;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肺受累的临床特点[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张薇;苏静秋;潘华;何秀丽;;风疹237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赵桂荣;袁微;刘昕;;肺结核发病情况[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蒋锐 谢 静;宫颈癌平均发病年龄降到35岁[N];健康时报;2006年

2 记者 甘贝贝;我国宫颈癌平均发病年龄44.7岁[N];健康报;2012年

3 吴力勇 李波 记者 姚艳春;直肠癌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N];黑龙江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倪莉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危险因素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晟;中国东部汉族马查多—约瑟夫病患者发病年龄相关修饰基因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胡章;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3 刘月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年龄的关系[D];郑州大学;2016年

4 王一凡;高血压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年龄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6年

5 周琦;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马查多—约瑟夫病临床表型关系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6 王仁诚;妊娠滋养细胞肿瘤148例病例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7 张艳艳;P53与MDM2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发病年龄和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68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168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a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