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T基因在淇河鲫肌间骨骨化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本文关键词:SOST基因在淇河鲫肌间骨骨化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摘要】:为探索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基因在淇河鲫肌间骨骨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淇河鲫仔稚鱼为研究对象,利用整体骨骼染色法对肌间骨的形态发生进行观察,并采用q 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OST基因在肌间骨不同骨化阶段的m RNA和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淇河鲫发育至24 dpf(day post fertilization),肌膈中出现纤维束;25 dpf髓弓小骨出现,28 dpf脉弓小骨出现,33 dpf髓弓小骨出现分叉,45 dpf肌间小骨发育完全。SOST基因在肌间骨骨化发生各阶段均有表达,23 dpf的表达量最低(P0.05),随着肌间小骨的骨化发育,SOST基因呈递增趋势,45 dpf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骨化阶段(P0.05);SOST蛋白在45 dpf时显著高于23和27 dpf(P0.05),与其他发育阶段无显著差异(P0.05)。SOST m RNA和蛋白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都在23dpf处于最低,肌间骨全部出现后表达量达到最高,与淇河鲫肌间骨的形态发生趋势一致。因此,推测SOST与淇河鲫肌间骨骨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调控肌间骨的分化和形成。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河南省水产动物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02294)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4B24005)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32102110135)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4IRTSTHN013)~~
【分类号】:S917.4
【正文快照】: 鱼类骨骼肌间骨又称肌间刺,是位于脊椎骨两侧肌间隔中的硬骨小刺,由肌膈间结缔组织直接骨化形成[1]。依据肌间骨的附着位置可分为3类:髓弓小骨、椎体小骨和脉弓小骨[2]。肌间骨在低等真骨鱼类中普遍存在,随着鱼类的演化,其形态逐渐复杂化[3]。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真骨鱼类个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耀平;陈洁;鲍宝龙;黄佩佩;;唇沣肌间小骨的骨化过程[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耀平;周晨晨;杨丽美;鲍宝龙;;瓯江彩鲤肌间小骨的骨化模式[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2 万世明;易少奎;仲嘉;王卫民;蒋恩明;陈柏湘;高泽霞;;团头鲂肌间骨发育的形态学观察[J];水生生物学报;2014年06期
3 姚文杰;龚小玲;吕耀平;鲍宝龙;;日本鳗鲡肌间小骨的骨化过程[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吕耀平;鲍宝龙;蒋燕;杨琳琳;李家乐;;低等真骨鱼类肌间骨的比较分析[J];水产学报;2007年05期
2 董在杰;黄代中;李丽娟;袁新华;缪为民;陈奇渠;陆志兵;张炳良;;几种常见鲤科养殖鱼类肌间刺的初步研究[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吕耀平;;唇沣1龄鱼和2龄鱼形态特征参数及其相关性比较分析[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蒋燕;杨琳琳;鲍宝龙;;几种低等真骨鱼类的椎体小骨[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徐伟;李池陶;耿龙武;孙慧武;刘晓勇;;乌苏里江唇鱼骨的全人工繁育[J];中国水产科学;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房连聪;李学军;;低等真骨鱼类肌间骨发生的研究[J];水产科学;2013年12期
2 黎玲;钟泽州;曾鸣;刘少军;周毅;肖军;王军;刘筠;;不同倍性鱼肌间骨的比较分析[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3年03期
3 吕耀平;鲍宝龙;蒋燕;杨琳琳;李家乐;;低等真骨鱼类肌间骨的比较分析[J];水产学报;2007年05期
4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钟泽洲;翘嘴鳊及其亲本肌间骨的比较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费晓行;斑马鱼肌间骨的自动提取[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3 房连聪;淇河鲫肌间骨及其形成相关基因SOST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68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168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