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型对茄子小孢子培养诱导单倍体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基因型对茄子小孢子培养诱导单倍体的影响
【摘要】:茄子游离小孢子培养是获得单倍体的最有效途径,可以快速固定优良性状,缩短育种年限。试验选取茄子五大类型共计46份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率与4℃低温预处理天数间没有相关性,只与基因型有关。继续进行分化培养,白肉紫红圆茄愈伤组织较易诱导产生单倍体,诱导率高达69%;其次是绿茄和绿肉紫黑圆茄,诱导率达到56%;紫萼长茄诱导率为7%,绿萼长茄最难诱导。通过进一步完善茄子单倍体诱导体系,单倍体诱导率平均提高到39%,可直接辅助单倍体育种。
【作者单位】: 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D01B08) 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资助项目(201304020) 天津市财政局农业财政资金项目
【分类号】:S641.1
【正文快照】: 茄子单倍体研究较早,20世纪80年代,顾淑荣[1]从茄子花粉粒离体培养经愈伤组织获得少量再生植株。Tuberosa等[2]培养茄子花药成功通过胚状体途径成苗,并观察了单倍体植株的形态特征。Miyoshi[3]用直接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方法经愈伤组织途径得到再生植株。连勇等[4]应用小孢子培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怡斐;刘广霞;王吉庆;孙守如;蒋武生;张晓伟;;辣椒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2 崔群香;刘卫东;帅强;张小翠;黄梦婕;张德钊;;小白菜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王炜;杨随庄;;高等植物小孢子胚发生的启动[J];生物技术通报;2011年01期
4 Alwine Jahne;张建奎;;禾本科植物小孢子培养[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1997年01期
5 赵岫云,张凤兰,徐家炳;白菜育种中应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应注意的问题[J];辽宁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6 姚祥坦;赵建平;徐素琴;;基因型和供体条件对油菜小孢子培养成胚率影响[J];种子;2008年02期
7 梁增霞,李洪杰;玉米4cl基因型雄性小孢子培养期间的结构观察[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4年01期
8 顾宏辉;朱金庆;张国庆;周伟军;;菜苔小孢子培养及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3年06期
9 董静,邬飞波,张国平;麦类作物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05年02期
10 赵爱菊;高增玉;李亚军;刘玉平;陈希勇;;禾谷类作物的小孢子培养[J];河北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立荣;刘凡;曹鸣庆;;大白菜小孢子胚状体发生早期的超微结构研究[A];第九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Ⅰ)[C];1996年
2 王汉中;刘贵华;王新发;郑元本;杨庆;;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的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寸守铣;王敬乔;李根泽;和江明;董云松;陈薇;曾黎琼;;利用云南自然条件建立油菜高效小孢子培养技术及育种体系[A];全国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轶;高辉;王健美;吴俊;李旭锋;;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蒋武生;原玉香;张晓伟;耿建峰;韩永平;高睦枪;栗根义;;提高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诱导率的研究[A];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黄剑华;陆瑞菊;王亦菲;孙月芳;周润梅;;大麦小孢子培养高频再生技术与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邓耀华;周国林;黄新学;姚芳;;甘蓝小孢子培养初步研究[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8 石淑稳;吴江生;牛勤思;;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离体诱变Ⅰ、紫外线对小孢子胚状体再生的影响[A];第五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邓耀华;牟斌;周国林;;不同甘蓝材料小孢子植株自然加倍率比较[A];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石淑稳;吴江生;周永明;;秋水仙碱对甘蓝型油菜离体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陈云芬;开启快捷育种之门[N];云南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舒萍;科学家们在行动[N];四川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振超;若干十字花科植物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及四倍体新种质创制[D];浙江大学;2012年
2 王玉书;羽衣甘蓝小孢子培养及红叶性状的SRAP标记[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3 杨立勇;Pol TCMS小孢子培养体系的建立与温敏基因的QTL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国庆;若干芸薹属植物种间杂交与植株再生及其遗传评价[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星晓蓉;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培育甘蓝型春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研究[D];青海大学;2007年
2 黄桃翠;温室种植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姚军;白菜小孢子培养再生植株染色体倍性分子检测技术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4 王莎莎;甘蓝小孢子发育观察与小孢子培养中高出胚率的诱导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吴士红;油菜(Brassica napus L)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的改良和DH群体的构建[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朱彦涛;油菜小孢子培养和DH系繁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7 焦德丽;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及DH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青海大学;2009年
8 孙红伟;小孢子培养结合分子标记选育甘蓝型油菜早熟自交不亲和系[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9 介智靖;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及倍性鉴定[D];郑州大学;2010年
10 程利华;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91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191666.html